鄭國慶,張玉柱,梁金榮,何曉軍
1.浙江省寧波市第九醫(yī)院普外科(寧波315020)
2.浙江省舟山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根據(jù)手術的類型、部位和特點來選擇最恰當?shù)那锌冢切枰谛g前詳加考慮的問題,多次膽道探查仍然是膽道術后肝膽管結石的主要治療手段。作者于2000年1月—2010年2月實施多次膽道探查術224例,對切口選擇與處理報告如下。
本組共224例,男125例,女99例;年齡43~82歲,平均56.6歲。既往膽道探查次數(shù)為1~6次,平均2.73次。均有反復發(fā)作膽管炎或梗阻性黃疸病史,入院時伴急性重癥膽管炎(acute and severe cholecystitis,ACST)41例,膽源性胰腺炎17例,既往行膽腸吻合術4例。肝內外膽管均有結石172例,膽汁性肝硬化20例。術前行B超檢查201例,CT檢查182例,MRCP檢查40例,十二指腸鏡檢查或治療155例。本次手術距上次手術間隔時間190 d~31年,平均9.11年。膽汁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檢測185例。
對伴有ACST者,先行內鏡下鼻膽管引流(ENBD)、內鏡膽道內支架放置術(ERBD),或經(jīng)皮肝穿刺膽管引流(PTCD),癥狀緩解后擇期手術。因癥狀未緩解或無法行ENBD、ERBD或PTCD者行急癥手術治療11例。經(jīng)常規(guī)術前準備,選擇右肋緣下切口199例,右上腹腹直肌切口25例,其中切除原手術疤痕134例,新選手術切口進腹90例,術中常規(guī)行切口皮緣保護。行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14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膽總管空腸Roux-en-y吻合18例,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192例。同時行膽囊切除19例,左肝部分切除30例,右肝部分切除6例。均行膽道鏡檢查或取石,手術時間60~338 min,平均147.7 min。根據(jù)切口具體情況,行全層縫合48例,分層縫合176例;另加減張縫合23例,皮下放抗壓引流管66例。T管直接從切口內引出的175例;腹腔引流管直接從切口內引出32例。
術后近期發(fā)生切口出血1例,切口脂肪液化7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裂開1例。住院時間為12~119 d,平均29.4 d。3個月內均獲隨訪,發(fā)生切口遲發(fā)性感染1例。1年內因膽道感染再住院4例,其中2例行EST。術后隨訪5年病例中發(fā)生切口疝1例。
外科切口感染與患者自身及手術操作、環(huán)境、手術時間等多種危險因素有關[1],而且不同類型的切口選擇,會影響創(chuàng)口的愈合[2]。手術切口選擇不當致術中顯露不良,切開和縫合方法不妥,均是導致手術失誤和術后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的原因[3]。
多次膽道探查時選擇右肋緣下斜切口,發(fā)生臟器損傷率明顯低于經(jīng)腹直肌切口,并且有利于手術野顯露[4],作者對既往有2次以上手術史者,術前常規(guī)行B超下膽總管及右肝下緣體表投影定位,確定右肋緣下斜切口距肋弓距離,術中切口下方恰好是肝臟下緣。選擇右上腹經(jīng)腹直肌切口時,應避開粘連致密區(qū)域,經(jīng)切口下端延長部進腹。
進腹時傳統(tǒng)做法是切除原手術疤痕,認為既美觀,又能保證新切口良好血供,其實切除了牢固的疤痕組織,局部組織缺損,增加切口張力,影響切口愈合,并增加術后切口疝發(fā)生率。作者近年來對90例患者不切除原手術疤痕,新切口與原手術切口平行或交叉,未發(fā)生手術切口與舊疤痕交叉處愈合不良情況,也無切口裂開病例,僅1例發(fā)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為1.11%(1/90),而本組其它病例切口感染率為2.98%(4/134)。
高頻電刀容易引起皮下脂肪組織壞死、變性、血管閉塞,影響切口的局部血供,使得切口愈合延遲[5]。盡可能減少高頻電刀應用,確需電凝止血時,應采用“點狀接觸止血”。切割組織時應采用“線狀切割”。自動拉鉤、框架拉鉤能使術野暴露良好、方便操作、縮短手術時間,對肥胖者尤其重要。但會使切緣局部組織因拉鉤長時間壓迫而血供障礙,因此,操作時不能拉得太緊,時間不宜太長。由于多次膽道探查手術中開放了膽管,膽汁外流,沖洗時污染腹腔及腹部切口,膽汁、膽鹽刺激周圍組織,細小結石及膽泥滯留于皮下切口內,會增加切口感染的機會。作者做法是:打開切口后,用浸有2%碘伏的紗布保護切口兩緣及暴露的皮膚,術中及時吸盡外溢的膽汁,能有效預防切口感染的發(fā)生。
影響病人術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但手術者操作粗暴導致切口區(qū)域的組織損傷、血供破壞,止血不徹底,縫合材料選擇不當、線結脫落、縫合組織撕裂,液體積聚等,造成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也是重要原因[6]。作者建議,行腹膜及腹直肌前后鞘全層縫合時,應選擇1-0可吸收線為宜。部分切口感染與切口皮下積血、積液、脂肪液化有密切關系。膽道手術后腹部切口,術后前3 d分別于切口縫線間撐開擠壓,排除殘留滲血、炎性滲液,并以酒精紗布覆蓋,保持切口清潔干燥,明顯有利于切口愈合及其感染的預防[7]。作者近年已實施了53例,無1例發(fā)生切口感染,值得借鑒。為預防術后切口皮下積血、積液、脂肪液化等,作者近年來對有發(fā)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患者,術中在切口皮下組織與腹直肌前鞘間放置抗壓引流管,于術后5~7 d撥除,已實施25例,未發(fā)生切口感染。
作者認為,對多次膽道探查手術切口,應注意以下幾點:⑴進腹時應游離距切緣3 cm壁層腹膜下的粘連,既方便關腹又可減少腸管損傷。⑵多次手術切口層次不清者,在關腹時除皮膚及皮下組織外,其他組織可采取一層縫合。⑶T管從切口內垂直引出,既方便術后經(jīng)竇道膽道鏡檢查、取石,又可避免術中另行戳孔損傷腸管。⑷選擇“雪茄”從切口內直接引出,引流肝門部手術創(chuàng)面,既操作方便,又能達到充分引流。⑸腹膜及腹直肌前鞘選擇可吸收線間斷縫合,在“雪茄”引流處縫合一針不打結,以備“雪茄”撥除時打結。⑹伴有切口疝的膽道術后肝膽管結石盡可能選擇內鏡治療,確需開腹者二期處理切口疝。⑺切口皮下組織盡量不縫合,確需縫合者,建議選用可吸收的4-0或5-0縫合線。⑻術前行B超下膽總管及右肝下緣體表投影定位,有利于手術野顯露。
[1]王秀茹.預防醫(yī)學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37-1138.
[2]王昆,邢寶才.腹部手術切口的選擇與顯露[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3):239.
[3]伍曉汀,張明鳴.普通外科腹部切口選擇和正確操作[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30.
[4]鄭國慶,梁金榮,張偉忠,等.膽道再次探查術759例回顧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05,13(5):384.
[5]紀光偉,吳遠志,黃安,等.高頻電刀對腹部切口愈合影響的臨床研究[J].腹部外科,2003,16(5):288.
[6]伍曉汀,張明鳴.普通外科腹部切口選擇和正確操作[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30.
[7]許大彬,劉榮.膽道手術術后腹部切口預防感染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yī)藥,2008,1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