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wèi)真 劉妮 盧東榮 謝在春
腸球菌為需氧及兼性厭氧的卵圓形革蘭陽性球菌,能在高鹽(6.5%)、高堿(pH9.6)及40%膽鹽條件下生長。腸球菌原本是人類的共棲菌,由于廣譜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使其耐藥菌株不斷增多,且耐藥機制和耐藥特點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已成為醫(yī)院難治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了解腸球菌的分布及耐藥性變化,對指導臨床治療,降低耐藥率,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著重于對本院從2004~2009年12月這段期間的腸球菌分布及耐藥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特別是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以此來了解腸球菌耐藥情況,為臨床制定合理的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提供參考,防止抗生素的濫用。
1.1 菌株來源 收集到本院從2004~2009年血、尿、痰、生殖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等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的腸球菌457株,其中糞腸球菌345株,屎腸球菌71株,其他腸球菌41株。
1.2 標準菌株 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糞腸球菌ATCC 29212均購于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1.3 菌株鑒定 美國DADE BEHRING公司生產(chǎn)的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及其配套的一次性藥敏生化一體化反應板。
1.4 方法 嚴格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三版)操作。用美國Microscan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將細菌鑒定到種。
1.5 數(shù)據(jù)分析 用美國Microscan全自動細菌鑒定儀的藥敏分析系統(tǒng)固有的統(tǒng)計軟件進行檢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
2.1 本院從2004~2009年12月共分離出腸球菌457株,主要以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為主,各占75.4%和15.5%,其余腸球菌占8.9%。
2.2 457株腸球菌中從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標本中分離的占第一位,占分離總數(shù)的27.6%,其他依次為生殖道分泌物、前列腺、痰、血等,見表1。
近6年來我院腸球菌的耐藥情況,主要以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為主,其藥物耐藥率見表2、表3。
表1 457株腸球菌菌株來源構成比
表2 糞腸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表3 屎腸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本院從2004~2009年共分離出腸球菌457株,主要以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為主。由表1可以看出,各類感染性標本分離的腸球菌中以中段尿、生殖道分泌物最多,分別占27.6%、24.8%,其次為前列腺液、痰、血等。生殖道和泌尿道與腸道的生理位置比較接近,因此腸球菌的感染可能以易位感染為主。另外腸球菌的感染分布范圍已擴大,原本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但此次有10%的標本來源于上呼吸道吸痰標本,而且生殖道感染率也有上升,說明了腸球菌已逐漸成為了主要致病菌,對臨床治療方面上有一定的威脅,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據(jù)有關文獻報道,腸球菌感染以糞腸球菌為主,占85%左右,屎腸球菌占5%~10%,兩者占絕大多數(shù)[1]。本文所調(diào)查研究的457株腸球菌中以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分離率最高,共有416株,占91.0%,其中糞腸球菌345株占75.5%,屎腸球菌71株占15.5%,與文獻[1]的報道相符合。因此,對這兩種腸球菌的耐藥現(xiàn)狀分析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腸球菌的整體耐藥狀況。
腸球菌對許多抗菌藥物天然耐藥[2],且對首選藥物青霉素的敏感率也不斷下降,臨床憑經(jīng)驗選藥效果常常不佳,因此本文的耐藥分析,能幫助臨床認識該菌的耐藥性,合理選用治療的抗菌藥物。
由表2、3可以看出,腸球菌對萬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烷的敏感性較高,對紅霉素、四環(huán)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藥率較高,幾乎逐年呈上升趨勢。屎腸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近兩年竟達100%,這主要是該菌產(chǎn)生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5)與青霉素的親和力減低,從而導致耐藥;而青霉素對糞腸球菌的耐藥率相對比屎腸球菌低[3]。
雖然現(xiàn)在萬古霉素仍然是治療腸球菌最有效的藥物[4],且敏感性較高。但從本院近6年來看,也出現(xiàn)了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因此,合理使用萬古霉素,并對耐萬古霉素腸球菌進行監(jiān)測與預防是非常重要的[5]。
腸球菌因其多重耐藥的特點已成為重要的醫(yī)院感染病原菌之一[6],而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是耐藥菌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腸球菌在醫(yī)院感染中的重要性應引起臨床醫(yī)師和感染管理人員的重視。密切監(jiān)視腸球菌在標本中檢出的情況、耐藥特點和藥敏試驗結果,對于及時了解腸球菌的感染情況,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有效地預防和控制腸球菌的感染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李爽,張正.腸球菌耐藥性的研究進展[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27(10):710.
[2]李冬,王艷玲.400株腸球菌臨床耐藥性分析[J].微生物學雜志,2005,25(4):35-37.
[3]胡曉衛(wèi),范寧.屎腸球菌58株耐藥性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9,11(38):1525-1526.
[4]李娟,馮暉,腸球菌的臨床分布特征及耐藥性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5,9(12):2354-2355.
[5]唐先兵,司書毅.耐萬古霉素腸球菌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3,3(30):166-167.
[6]朱應紅.2004年院內(nèi)細菌耐藥監(jiān)測及臨床意義[J].四川醫(yī)學,2005,26(1):124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