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秦
中國老油畫的界定
西方的“Old Master”意譯為“老大師,早期大師”,通常指18世紀前的著名畫家。但中國油畫沒有那么悠久的歷史,明代油畫經西方傳教士帶進中國后多在宮廷和貴族間繪制人物肖像和動物靜物,留下的不多,也沒有什么藝術探索和學術脈絡,主要意義是歷史價值而非藝術價值。
中國的老油畫實際上是指1887年李鐵夫先生留洋專門學習繪畫后,及至民國時期接受教育的藝術家的作品,雖然這一時期有的人沒有專門學習繪畫,但或出于家學的休養(yǎng)、或出于各自的愛好,都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甚至在文革后繼續(xù)從事繪畫的作品也屬于此列。這一批人的斷代通常截止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接受教育的人通常留下了明顯的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通常被定義為“紅色時期”,更晚些的則屬于“寫實主義”或“當代藝術(觀念藝術)”。
這些藝術家中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李叔同,關良、潘玉良等人的知名度、認可度都非常高,趙無極、常玉、朱德群等海外華人油畫家也有不凡的表現。留學歐美的有李毅士、馮鋼百,李超士,方君璧等人,后有龐熏栗、周碧初,顏文揉、常書鴻、呂斯百,吳作人,唐一禾、吳大羽等。留日的有王悅之、陳抱一、許幸之、倪貽德、衛(wèi)天霖及王式廓等人,再加上西方藝術家在中國教學培養(yǎng)的本土畫家,都屬于中國老油畫的代表人物。
老油畫2011年春的拍賣表現
中國嘉德2011春拍總成交額53.23億元,兩件作品過億元,85件作品過千萬。其中二十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家專場總拍品55件,成交43件,總成交價6295.6萬元(含15%買方傭金),成交比率78.18%,最貴的作品是關良《石門》成交價2300萬元,吳冠中《井岡山劉家坪風光》成交價1150萬元;過百萬的作品六件:艾中信《女司機田桂英》《1 950年作)460萬元李超士《西瓜》(1964作)448.5萬元,龐薰栗《路是人走出來的》(1983年作)322萬元,顏文棵《百合花》(1963年作)253萬元,丘堤《靜物》(30年代初作)230萬元,關良《上海蘇州河》(1960年代作)172.5萬元。
北京保利2011春拍48個專場總成交額61 3億元,現當L代中國藝術夜場“吳冠中重要繪畫作品”25件拍品全部成交,總額4億9116.5萬元,最貴的作品是《獅子林》——1億1500萬,最便宜的也拍到了218.5萬元——《荷》{設色紙本,30×40cm,1975年作)?,F當代中國藝術夜場共45件拍品總成交2億2715.95萬元(含傭金),其中趙無極《鄉(xiāng)村景色》(1950年作)成交價437萬元,顏文棵《載月歸》(1978年作)成交價115萬元,“現當代中國藝術日場”共170件拍品,總成交7001.085萬元,其中蘇天賜《春笛》(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69萬元,馮法祀1993年作《歡樂的西雙版納》51.75萬,余本1951年作《揚帆出?!妨髋?,劉海粟1969年作《風景》流拍。
匡時拍賣”49年85年寫生作品專場“共79件作品,總成交額854萬元,1980年代以前的作品約30件,顏文揉、李超士,費以復,胡善馀的作品單件估價最高超過10萬,更多的估價為兩三萬,還有的估價在萬元以下,蕭淑芳的紙本水彩《風信子》(51x43cm,1960年代)估價8000-10000元,丁正獻的油畫《蘇州郊區(qū)》(16×25cm,1973年作)估價僅為2000-5000元。其中孫宗慰《廚中佳肴》(1939年作)以50.6萬元開場,王文彬《西單大字報前》(1979年作)從2萬起拍,最終以63.25萬元成交;李超士《歲朝四友》(1962年作)以77.05萬元成交,丁正獻《殘垣》(1961年作)57.5萬元。“油畫雕塑專場”共計122件拍品,總成交額1.5億元。吳冠中的《網師園》成交價為51 75萬元,常玉的《曲腿馬》以1552.5萬元成交,方君壁的《恂恂》414萬元、《桃衣少女》322萬元,關良的《上海灘》成交價為345萬元。
老油畫的市場分析
以上作品的價格和當代藝術作品比起來不能算高,但藝術的價值卻不一定小。實際上早期的海外華人和港臺藏家,以及改革開放初期來大陸的外資人士,因為民國文脈的緣故對老油畫的收藏和挖掘非常重視。1990年代中后期香港蘇富比,佳士得相繼推出“二十世紀亞洲藝術”中包括了大量的中國老油畫作品,相應的文獻整理和研究推廣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條。但國內的藝術市場就比較模糊,無論是私人藏家、畫廊機構,還是拍賣公司都將其與當代混編,按面積估價,并無相應建樹。
由于老一代藝術家教育的經歷比較寬泛,接觸的風格比較多元,社會環(huán)境比較寬容,文化背景也植根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學養(yǎng)——雖然有的藝術家批判和反對,有的藝術家繼承和發(fā)展,所以這些作品中反映的審美趣味非常獨特,他們對于材料和風格的探索也留下了那個年代的歷史痕跡;從教育傳承方面來看,對民國時期中國藝術文化的蓬勃發(fā)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新中國成立后,直至改革開放后藝術實踐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們的博物館、藝術機構、甚至學術機構都幾乎沒有構建出完整的老油畫藏品序列,收藏家和投資家、甚至新富,新中產也都對中國藝術市場躍躍欲試……那么老油畫雖然年代久遠,但作品數量仍算客觀,技法品相也十分考究,除了少數一些大名頭和代表作外,整體價位偏低,審美趣味經典,文化、藝術、教育,投資功能兼?zhèn)?,或許能成為您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