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智偉 劉定文
(益陽市中心醫(yī)院 湖南益陽 413000)
為探討血小板抗體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們對多次輸注血小板、全血、紅細胞懸液的120例住院患者的血小板抗體進行了檢測,現(xiàn)總結(jié)報道如下。
本組共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齡9~72歲,平均45歲。其中再生障礙性貧血39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8例,白血病17例,骨髓纖維化6例,惡性組織細胞瘤14例,肺癌15例,淋巴瘤12例,多發(fā)骨髓瘤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guān)疾病診斷標準。血小板輸注次數(shù)2~21次,平均8次。全血及紅細胞懸液輸注次數(shù)共3~35次,平均14次。
采集患者輸血前1h和輸血后24h外周靜脈血,分別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計算校正血小板計數(shù)增加值(CCI)。血小板抗體檢測按血小板抗體檢測試劑盒說明操作。
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2.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中,共出現(xiàn)血小板抗體陽性73例,抗體陽性率為60.83%。其抗體陽性率與輸血次數(shù)成正比關(guān)系,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血小板抗體陰性組的輸液效果優(yōu)于陽性組,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血小板輸注是血液病治療階段提升血小板數(shù)量的有效措施,可降低因血小板減少所引起的嚴重出血,目前已成為血液病及腫瘤患者放療、化療的重要支持療法[1]。但部分患者在反復輸注血小板后,可出現(xiàn)血小板輸注無效(PTR)[2],PTR是血小板輸注治療中的一大障礙,引起PTR的原因包括:(1)非免疫因素:與患者的臨床狀況和輸注量不足有關(guān);(2)免疫因素: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抗體、血小板特異性抗原(HPA)抗體、ABH抗體(ABO血型系統(tǒng)抗原抗體)有關(guān)[3]。大多數(shù)PTR是由于反復輸注血小板后產(chǎn)生免疫反應所致[4]。反復接受血細胞成分的受血者,PTR的發(fā)生率達30%~60%。約有20%~50%白血病患者和80%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在長期輸注血小板后易發(fā)生PTR。輸入血小板后產(chǎn)生抗體的頻率主要取決于輸注的次數(shù),次數(shù)越多,抗體產(chǎn)生頻率越高。據(jù)統(tǒng)計,輸血達10次以上,抗體陽性率為30%~85%。約90%PTR由HLA抗體引起,而由HPA不合引起的PTR占10%左右,2種抗體可伴隨同時存在。有臨床意義的常見血小板抗體有兩類:(1)針對血小板上HLA-I類抗原的HLA抗體;(2)針對血小板上GP抗原的血小板特異性抗體。血小板抗體可引起血小板活化、破壞,導致血小板數(shù)目下降、出血傾向或血栓[5]。因此,科學、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一直是備受關(guān)注的焦點,對需要輸注血小板的患者,預先進行血小板抗體篩選,通過對有同種免疫反應的患者進行血小板抗體檢測分析,選擇合適的血小板輸注。對只存在HPA抗體的患者,最好的方法是在家庭成員中尋找相合供者,這樣可有效的避免免疫性血小板輸注無效的發(fā)生,可以大大提高血小板輸注療效,避免寶貴血液資源的浪費。
表1 不同輸血次數(shù)的血小板抗體陽性率比較[例(%)]
表2 血小板抗體陽性與輸液效果的關(guān)系[例(%),(±s)]
表2 血小板抗體陽性與輸液效果的關(guān)系[例(%),(±s)]
注:與血小板抗體陽性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shù)CCI(109/L)PTR發(fā)生率(%)輸血前1h 輸血后24h抗體陰性組 47 16.35±4.10 12.58±2.87 2(4.26)*抗體陽性組 73 6.15±1.78 3.10±1.15 62(84.93)
總之,反復輸注血液成分可產(chǎn)生血小板抗體,血小板抗體陽性率與血液成分輸注次數(shù)密切相關(guān),輸注次數(shù)越多抗體陽性率越高,并且血小板抗體的產(chǎn)生直接影響血小板輸注效果。因此,在血小板輸注前進行血小板抗體檢測和交叉配合性試驗,可有效預防免疫性PTR的發(fā)生。
[1]呂毅,郝寶嵐,王艷,等.腫瘤患者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5):350.
[2]鐘月華.血小板抗體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評價[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6,3:458.
[3]董偉群,郭萍,佟力.血液病患者血小板無效輸注的免疫因素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4):304.
[4]盧煥興,李春橋,梁永生.血小板抗體對血小板輸注的療效觀察[J].實踐與檢驗醫(yī)學,2009,27(3):255~257.
[5]焦淑賢,楊志夏,趙林.血小板輸注無效[J].中國輸血雜志,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