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袋子比以前鼓了,但為什么我們的財富幸福感卻在遞減,不安全感在與日俱增?原因無他,只在于我們對自己未來的財務狀況有太多的不確定?,F(xiàn)在,就讓我們在理財專家徐建明先生的指點下,端正理財觀念,學習理財方法,重新找回通往財務自由的自信與途徑,享受財富的幸福與安全。
理財?shù)暮诵氖恰叭恕?br/>
身為理財專家,徐建明每次“出場”都會被一大堆問題淹沒,最熱門的問題之一自然是“現(xiàn)在、此刻,應不應該買房”?!皩τ诶碡攲<襾碚f,這是一個偽命題”,徐建明說,“我的答案總是會讓提問者失望,我會奉送三個字‘不知道’。因為根本不存在某個時候應不應該買房子這樣一個問題,實質的問題是你要不要買房子?買什么樣的房子?而這些判斷必須根據(jù)你個人的具體情況做出?!?br/> “因人而異”“度身定制”,這就是徐建明想要告訴大家的一條重要原則。如同你不能只告訴裁縫你要最好看的衣服卻不告訴具體尺寸一樣,正確科學的理財沒有好壞之分,沒有趕潮流、跟風之說,只有適合與不適合之別。無論買房還是投資股票或債券,亦或選擇儲蓄、保險,乃至消費,每一次理財決策的作出,都必須從理財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盤考慮生命周期、年齡、風險能力、家庭結構甚至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
而以“人”為核心的理財?shù)母咭粚哟蔚暮x,即指理財?shù)淖罡呔辰缡亲屓松畹酶痈蛔?,讓“錢”為人服務,而不是人為“錢”工作,否則理財就喪失了意義。徐建明說,太多人在賺錢中迷失了自己,為了賺錢而賺錢,還有一些人說理財就是財迷、就是束縛自己的舒適生活,這些恰恰是違背了理財?shù)某踔裕耙_理財,首先就要對‘錢’有正確的認識,‘錢’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好而存在的。要花時間賺錢,更要學會‘花錢’。這個‘花錢’不僅指消費,還包括投資,投資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放棄當期消費,獲得未來更大的消費。也就是想想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什么,要花時間停下來思考如何支配、規(guī)劃‘錢’,否則錢就會不知不覺從你手中流走,不安全感會始終伴你左右?!?br/>
六字箴言
“天、地、人、技、道、勢”是徐建明關于理財?shù)牧煮鹧?。所謂“天、地、人”,就是在理財上必須先把握宏觀經(jīng)濟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熟知理財和投資產(chǎn)品,并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做到因人而異。徐建明說,雖然理財理論、知識最早是從美國傳入中國的,但中國理財?shù)拇蟓h(huán)境與美國完全不同,例如利率高低、房產(chǎn)觀念等都大相徑庭。特別是在中國,政策對理財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必須高度關注、跟隨國家的政策方針,因地制宜。所謂“技、道、勢”,是指在理財?shù)木唧w操作中要掌握好技術層面、基本原理層面、趨勢層面三個層面的知識和信息。
針對現(xiàn)在的人過多執(zhí)著于“一夜暴富”的神話,徐建明特別強調了理財?shù)娜齻€原則。
一是時間,即理財產(chǎn)品是長期、中期還是短期,什么時候投入,多久才有回報。要注意理財產(chǎn)品的長期持有,頻繁地買進賣出并不會有高的收益,甚至可能造成虧本。“理財不太強調怎么抓住機會,怎么買潛力股,或判斷市場的高點、低點,而是強調配置?!边@就是理財?shù)牡诙€原則。徐建明介紹說,在國外理財收益的92%取決于資產(chǎn)配置,在國內(nèi)這個比例能達到70%~80%。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不僅可以分散風險,更有助于實現(xiàn)收益的最大化,所以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沒那么重要,核心是“配置”,而不是“機會”。第三個原則是風險控制,即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多大,有沒有投資經(jīng)驗,是不是及時掌握理財資訊以及能花費在理財上面的精力有多少等。
徐建明還提到了理財提早規(guī)劃的做法,尤其是現(xiàn)在不少年輕夫婦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開始為孩子未來的教育進行財務安排。徐建明說,孩子的成長情況不同規(guī)劃也不同,太早規(guī)劃反而會無的放矢,占用資金而錯過了其他更好的理財機會,“所以在理財中,提早計劃沒有錯,但是再提早規(guī)劃也必須得先有規(guī)劃的對象,了解規(guī)劃對象的具體情況,再對癥下藥?!?br/>
不要借錢給別人而是要找別人借錢
CPI不斷上揚,房價高燒不退,股市跌宕起伏,黃金白銀大蒜綠豆見什么炒什么……在當今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財,才能消弭那不斷涌上心頭的不安全感?
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另一方面人們卻對自己的財務越來越?jīng)]有安全感,徐建明認為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小時候的經(jīng)歷會在心理產(chǎn)生巨大陰影,中國人小時候餓肚子,總是吃不飽,所以才會怕未來再餓肚子;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飛速發(fā)展的中國一直都在變化,并且往往是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急劇的變化,三到五年又會有新規(guī)則出來,這導致人們看不清未來,因此缺乏安全感。所以人們更不容易相信像巴菲特那樣買一只股票就持有五年,要消除這種不安全感,一個是做好理財規(guī)劃,特別是資產(chǎn)配置,另一點就是要看到整個經(jīng)濟的正向、積極發(fā)展的大趨勢。
在當前理財操作中,徐建明推薦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不要借錢給別人而是要找別人借錢,借錢給別人就是去銀行存錢或者買國債,找別人借錢就是貸款。這個原則到目前還適用,但是如果年利率升到4%以上就不能用了。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去買上帝造的東西,扔掉人造的東西。上帝造的就是指地下埋的、大自然中生長的,即稀缺性的資源,人造的東西中最重要的就是貨幣,往這個方向理財,十年之后就財務自由了。
最后,徐建明分享了自己的理財經(jīng)驗:“總體而言,我的理財思路就是戰(zhàn)略上激進,戰(zhàn)術上保守。也就是在資產(chǎn)配置上我選取的品種都是進取型的,比如說房地產(chǎn)、實業(yè)、股票和基金。以基金為例,我買的都是股票型和指數(shù)型基金,而偏保守的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我基本不買。但是在戰(zhàn)術層面,我的操作是偏保守、穩(wěn)健,甚至是呆板的。比如買入房產(chǎn)、股票、基金等之后,我都是長期持有,不會來來回回頻繁操作。說白了,一句話,我的投資理財方式就是在中國購買優(yōu)質資產(chǎn),分享中國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成果。這就像種樹,選一顆優(yōu)良種子,種在肥沃的土壤里,然后,就是細心的呵護和耐心的等待,最后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