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工作的王女士,每到夏季就會出現全身乏力、頭暈頭昏、食欲減退、睡眠不實、心煩不安等癥狀,終日懶散不愿動,覺得很難勝任自己的工作,這令她感到十分苦惱。然而每到秋來暑減,各種不適癥狀便不藥而愈,她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其實王女士所患之病并不奇怪,這便是中醫(yī)所謂的“苦夏”。中醫(yī)認為,苦夏主要是盛夏暑濕熱重,脾肺氣虛,或氣陰兩虛,正氣較弱,無力抵御暑熱的侵襲,氣機受阻。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蒙蔽清陽之竅,中焦受阻所致。所以,預防“苦夏”的發(fā)生,最重要的是重視暑熱防治、補益正氣、強健體質。其中尤以調整飲食、加強食療、補充內虛最為關鍵。
現代研究表明,夏季出汗較多,除隨汗液丟失一定數量的鈉元素外,還會丟失相當數量的鉀,如果鉀得不到及時補充,則容易導致疲乏、倦怠等“苦夏”癥狀。
脾肺氣虛型 癥狀以體質虛弱、倦怠乏力、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治療以補益脾肺、升清降濁為主。
大棗蓮子粥 大棗10枚,蓮子3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至蓮子熟爛即可。此粥益氣健脾、澀腸養(yǎng)胃,對脾肺氣虛或脾虛久瀉者最適宜。
荷葉綠豆粥 綠豆30克,粳米100克,加水適量共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干凈的干荷葉末15克,再煮一兩沸即成(或用鮮荷葉2張,切成大塊,加水適量,與綠豆、粳米共煮粥,米將爛時,撈出荷葉,再煮至粥稠)。常食此粥,能清熱消暑,益氣健脾,升清降濁,解毒生津。
花生山藥粥 花生30克洗凈,連皮搗碎,與山藥30克、大棗6枚、粳米100克共煮粥。此粥能益氣健脾、潤腸通便、養(yǎng)血止血,適用于脾肺氣虛有貧血表現的患者。
參芪大棗飲 黨參12克,黃芪15克,大棗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能益氣補脾、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山楂二芽飲 黨參15克,陳皮6克,炒谷芽、炒麥芽各10克,炒山楂10克,水煎服,能益氣健脾消食,適用于氣虛體弱、食欲不振的患者。
氣陰兩虛型 除少氣無力外,兼見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舌紅少津等癥狀,治療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
百合蓮子粥 百合15克,干銀耳6克(先用清水洗凈泡發(fā)),蓮子15克(去心),粳米100克,共煮粥食用,能健脾養(yǎng)陰,氣陰雙補。
山楂烏梅湯 將烏梅50克、山楂50克、五味子10克、大棗30克洗凈,加水2000毫升,煮沸30分鐘后,加入薄荷10克(鮮品40克)、冰糖適量,再煮5分鐘即可,代茶飲。具有生津止渴、斂汗開胃的功效。
蟲草鴨子煲 鴨子一只,去毛及內臟,洗凈,與蟲草3根、沙參(或枸杞子)15克、黃芪30克放沙鍋內,加水與蔥、姜共燉,至鴨子熟爛時,加少許鹽等調味,吃肉喝湯。此煲健脾補肺、益氣滋陰、強身健體。
生脈飲 人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能益氣養(yǎng)陰、生脈強心,對氣陰雙虛、心臟功能虛衰者最為適宜。
脾虛濕盛型 癥狀表現除倦怠乏力外,多兼見頭身困重、四肢酸痛、胸脘痞悶等癥狀,以健脾除濕為主要治療法則。
蓮子三豆粥 蓮子15克,綠豆30克,赤小豆10克,炒扁豆10克,與粳米適量共煮粥。此粥清熱祛暑、健脾除濕,適用于脾虛濕重的患者。
二芽三仁湯 炒麥芽、炒谷芽各10克,焦山楂10克,薏苡仁30克,白蔻仁6克,砂仁6克,水煎服。適用于脾虛濕重、食欲不振者。
總之,體質虛弱,有“苦夏”癥狀表現的患者的飲食,宜清淡’而富營養(yǎng),宜溫宜軟,重視及時補充水分,適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生冷與油膩食品。
若鉀缺乏較明顯者,宜多食含鉀豐富的食品。其中尤以紫菜、海帶含鉀最高,茶葉中也含有比較豐富的鉀,每日喝茶大有好處。
此外,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和寧靜平和的心態(tài),重視防暑降溫,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等,對避免與減輕苦夏的癥狀,都是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