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犯罪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多有發(fā)生,但是在具體認定時仍然出現(xiàn)了很多疑難問題問題集中在犯罪對象的認定以及對于拒不退還的理解上。
一、侵占罪犯罪對象的司法認定
根據(jù)《刑法》第270條的規(guī)定,侵占罪的犯罪對象分為以下三類: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三是埋藏物。關于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有如下幾個問題需要探討。
第一,不動產(chǎn)能否成為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根據(jù)《物權法》第14條、第16條的規(guī)定,不動產(chǎn)以登記為公示方式,占有并不能構成享有不動產(chǎn)權利的外在表現(xiàn)。但是如果行為人通過虛假材料騙取不動產(chǎn)登記機關的信任,登記機關進行了錯誤登記,使不動產(chǎn)登記簿記載的權屬狀況與真實的權利歸屬不相符合。并依據(jù)此登記的內(nèi)容將不動產(chǎn)出賣,賣得價款非法占為己有,拒不退還真正權利人,就應該以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二,公共財物能否成為侵占罪的犯罪對象?從刑事法網(wǎng)的嚴密及體系和諧的角度分析。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應限于個人財物?!缎谭ā返?70條規(guī)定的“他人財物”應指個人財物,不包括公共財物。根據(jù)《刑法》第270條,侵占罪,告訴的才處理,屬于自訴案件。告訴才處理的犯罪,不應運用刑事追訴權啟動刑事追訴程序。
第三,非法財物能否成為侵占罪的犯罪對象?侵占行為即侵犯了委托人的財產(chǎn)所有權,又破壞了委托信任關系。侵占的財物在侵占之前已處于行為人的合法控制下,是構成侵占罪的前提,在侵占不法給付之物的場合下,則不具備這一前提。例如,甲欲向某公務員行賄,將財物委托給乙轉(zhuǎn)交,乙并未將賄賂物轉(zhuǎn)交,而是非法占為己有,乙的行為是否構成侵占罪。根據(jù)《刑法》第64條“……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甲委托給乙占有的財物,屬于“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該依法沒收上繳國庫,甲已經(jīng)喪失所有權和返還請求權,也就是說在此案中甲沒有值得刑法保護的法益存在。基于罪刑法定原則和刑法的謙抑性,不能追究乙侵占罪的刑事責任。
第四。他人遺忘物的具體范圍。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均未對遺忘物作出明確規(guī)定,刑法理論界對其界定時主要是與遺失物相對比,在二者的區(qū)別中劃定遺忘物的范圍。本人認為,不應對遺忘物與遺失物進行立法區(qū)分,應將二者統(tǒng)一由刑法保護。
二、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的具體認定
侵占罪在客觀方面需具備在財物的所有人及其他權利人向占有人主張權利、要求返還時。占有人拒不將財物移交給權利人占有的事實。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有很多,自己直接向占有人索要,向公安機關報案,直接依《刑法》第270條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請求。占有人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其在非法占為己有的目的支配下,對占有物進行法律和事實上的非法處分。具體表現(xiàn)為出賣、交換、贈與、謊報被盜被搶、損毀、隱匿等。
何時確定行為人的拒不退還(拒不交出)這一客觀要件具備。直接影響侵占罪的定罪。對此有如下幾種觀點:第一,財產(chǎn)權人及其委托人向占有人要求返還財物,而占有人拒不退還(拒不交出)。即構成侵占罪。第二,權利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法院立案受理后實體審理前,而占有人拒不退還(拒不交出),即構成侵占罪。第三,一審判決宣布前。而占有人拒不退還(拒不交出),即構成侵占罪。從立法原意出發(fā),立法者并未向財產(chǎn)權人課以提起刑事自訴的義務。第二、三種觀點,都在默示受害人提起刑事自訴程序為侵占罪的客觀構成要件之一,這是不合理的,對受害人也是不公平的。所謂“拒不退還”或者“拒不交出”,應當于侵占人第一次以某種方式明確地向財物的所有人、占有人或者他們委托的人以及有關機關表示其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侵占物的意思時即已成立,若還同時具備侵占罪的其他要件,此時犯罪即以構成。只要財產(chǎn)權人或其委托的人向占有人行使返還請求權、追索財物,占有人通過明示的語言或默示的行為表明其將不會返還非法占有的財物時,占有人的行為就已經(jīng)充足了侵占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占有人已經(jīng)構成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