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雜字(民國)
民間語文資料:歌謠029號
農(nóng)村雜字,便利鄉(xiāng)民。
認清讀熟,千變?nèi)f能。
寫信記帳(賬),不靠別人。
男女可學,老少無分。
勤加練習,切莫因循。
人身百體,耳目唇舌。
口鼻咽喉,頭腦腮頰。
眼眉手足,皮毛須發(fā)。
胸背肚臍,肩胛腰脅(1)。
肝膽臟腑,腸臂關節(jié)。
脾胃肺腎,腹臀脊肋。
腳腿股膝,筋骨肉血。
涕淚唾痰,屎尿糞溺。
指甲螺紋,精魂氣魄。
跛駝瘋癲,聾啞盲瞎。
產(chǎn)育嬰兒,謹防疾厄。
飲食莫貪,睡起要早。
煙酒嫖賭,害人不少。
貪嗔癡妄,精神騷擾。
喜怒哀樂,好惡煩惱。
縱情敗度,荒淫傷腦。
養(yǎng)性存心,恭敬是寶。
孝弟(悌)勤儉,居家要道。
莫說人非,莫夸己好。
敦族睦鄰,慈幼敬老。
樂善好施,寧望相保。
清潔整齊,禮義廉恥。
講新生活,立身要旨。
農(nóng)民用具,釘椎鋤頭。
蓑衣斗笠,箢(2)其扁挑。
犁頭犁壁,牛軛牛绹(3)。
籮筐篾簍,繩索麻條。
曬?。?)撮箕,扮桶鐮刀。
風車篩子,鐵把鋼鍬。
碓磨礱碾,水枧(5)水槽。
農(nóng)具既備,耕作須勤。
深挑塘壩,蓄水防晴。
燒草冬耕,可除蟲螟。
選種插秧,拔草去根。
舂米簸糠,去粗留精。
雜糧副產(chǎn),灰糞調(diào)勻。
完糧納稅,歲歲留心。
稻粱蕎麥,黍稷高粱。
芝麻薯萊,播種播秧。
粳糯谷米,棉麻蠶桑。
筒篙苦萊,茄蕹藠(6)茴。
蔥韭筍蕻,薇蕨菌菰。
辣椒蘿卜,扁豆山芋。
豆芽菠莧,芥蒜芹姜。
梨杏柏杞,柿棗檳榔。
石榴板栗,枇杷核桃。
桂圓荔枝,柑柚葡萄。
梅酸李苦,蔗甜橘香。
花生瓜子,蜜餞冰糖。
荸薺菱角,藕孔蓬房。
菜蔬瓜果,腐爛莫嘗。
油鹽壇罐,醬缽醋瓶。
米缸飯桶,菜碟蒸盆。
爐鍋砧板,碗筷調(diào)羹。
煤扒鉤子,鍋鏟火鉗。
瓜瓢木甑,紗櫥門簾。
椅凳幾席,提桶腳盆。
床鋪被帳,箱架枕衾。
網(wǎng)籃竹簾,火爐炭盆。
痰孟掃把,酒盞花瓶。
梳篦牙刷,鎖鑰鐘鈴。
雨傘紙扇,油燭電燈。
推車轉(zhuǎn)磨,輿轎車輪。
零碎器皿,不必細論。
砌匠木工,圓規(guī)曲尺。
斧頭鋸剉,刨子磨石。
墨筆墨斗,釘錘鉤鑿。
木馬鉗口,砍削雕刻。
扯鉆鑿子,多用鋼鐵。
屋宇亭臺,桁條樓枕。
廂廈圍墻,廁所廠屋。
板壁椽皮,天窗門戶。
閂格欄桿,梁柱杠木。
窯磚檐瓦,水泥鋼骨。
紙筋石灰,均供建筑。
捆履織席,燒窯打鐵。
建屋造橋,雕花鑿石。
煉礦冶金,銀銅銻錫。
盔帽靴鞋,裁縫染織。
鐘表機械,藤器油漆。
剃頭洗衣,廚司筵席。
紙扎罾網(wǎng),奏樂演劇。
手藝千百,各專一職。
剪刀裁尺,烙鐵抵針。
畫粉灰線,熨斗鑌針。
鎖邊滾紐,襠領腰身。
衫衩擺袖,扣帶小襟。
單衣夾襖,棉袍緊身。
旗袍馬褂,外套圍巾。
學裝西服,襪褲圍裙。
刺繡紡績,編織毛繩。
烹飪洗濯,家事宜勤。
各種布匹,街市紛陳。
任人買賣,整扯零分。
嗶嘰湖縐,綢緞羅綾。
杭紡撫綢,綈絹線春。
瀏陽夏葛,中山線呢。
柳條格子,愛國斜紋。
青藍質(zhì)樸,莫學摩登。
利權(quán)外溢,言之痛心。
民船駁載,槳手篙師。
纜扯篷牽,把舵豎桅。
下錨停泊,修垸筑堤。
渡船劃子,碼頭不離。
運失苦力,貨物轉(zhuǎn)移。
火車汽車,輪船飛機。
海陸天空,履險如夷。
電話電報,郵信有期。
利用自然,進化稱奇。
招牌匾對,簿據(jù)圖章。
柜臺算盤,錢筒帳箱。
寶籠貨柜,折子鈔洋。
賺錢折本,起卸輸贏。
證券揮票,認字認人。
百千萬億,斤兩錢分。
厘毫絲忽,石解斗升。
公平交易,度量權(quán)衡。
京廣雜貨,酒肆屠坊。
藥局茶館,印刷紙張。
城市商埠,旅舍行莊。
買進賣出,鋪保難當。
梅為國花,牡丹花王。
繡球芍藥,芙蓉海棠。
幽蘭叢桂,茶花木香。
薔薇桅子,茉莉芬芳。
蓮荷月季,葵花向陽。
石榴似火,籬菊傲霜。
鳳仙水仙,百卉優(yōu)良。
木有松柏,槐柳杉樟。
櫧(7)檀棗栗,桐杏楓楊。
楩(8)楠枸杞,膠漆梓桑。
烏桕苦楝,枌榆良鄉(xiāng)。
棕葉作篷,荊棘護墻。
白楊森列,翠竹成行。
高山平林,走獸飛禽。
虎豹獅象,熊羆(9)猩猩。
豺狼孤兔,獐麂犀羚。
猿猴狒狒,山牛野豚。
駱駝麋鹿,騶虞(10)麒麟。
鳳凰孔雀,鸚鵡黃鶯。
烏鴉喜鵲,白鶴蒼鷹。
斑鳩燕雀,布谷畫眉。
鴛鴦鷓鴣,鷺鷥鷂鶉。
鸕鶿鷗鳥,鵑雉雁鴻。
更有家畜,貓羊豬豚。
騾馬駱駝,載重遠行。
牛驢勝耕,犬狗守門。
雞鴿鵝鴨,改良須勤。
蛟龍蛇鱷,鯖鯉鯽鳊。
銀魚鱖魚,蚌蛤鱅鰱。
螺螄田雞,泥鰍黃鱔。
螃蟹蝦子,龜鱉黿鼉(11)。
魚肚魚翅,海帶蟶虷(12)。
魷魚墨魚,瑤柱海參。
凡屬外貨,莫入幾筵。
益蟲害蟲,其數(shù)不一。
飼蠶吐絲,養(yǎng)蜂釀蜜。
蝸牛蚯蚓,蜘蛛蝦蟆。
螳螂蟋蟀,壁虎蜈蚣。
蝌蚪蜥蜴,蝙蝠蜻蜓。
捕食害蟲,有益民生。
蠢魚白蟻,蝴碟螟蝗。
蚜蟲椿象,守瓜金鋼。
蒼蠅蚤虱,臭蟲蚊虻。
傷人害物,大家要防。
金銀銅鐵,銻錫鉛鋅。
珍珠瑪瑙,鎢砂白金。
煤油硝石,明礬水銀。
硫黃硃砂,水晶石英。
雄黃磁石,煤炭烏金。
錳砂鎳礦,余難舉名。
祖孫父母,伯叔弟兄。
翁姑婆媳,子侄舅甥。
姑嫂姊妹,妯娌連襟。
岳婿中表,夫婦人倫。
泰山泰水,家嚴令尊。
玉昆金友,內(nèi)子拙荊。
嬸娘娭毑(13),族戚鄉(xiāng)鄰。
世寅年誼,各親其親。
債權(quán)債務,核算虧存。
該欠多少,品除扣申。
新舊來往,面結(jié)算明。
零工尾數(shù),交換撥清。
簿據(jù)佃折,利息租銀。
典當契約,合同文憑。
匯票借款,公債儲金。
支付出入,收條存根。
較量丈尺,不差分文。
紙筆墨硯,封套信箋。
書包印色,鎮(zhèn)紙筆筒。
預算準確,事業(yè)興隆。
和尚尼姑,地仙師公。
看相算命,測字簽簡。
香燭紙馬,錫箔金銀。
沖鑼設醮,銃炮不停。
木魚云磬,禮佛誦經(jīng)。
畫符念咒,捉鬼求神。
陰司土地,菩薩精靈。
都是迷信,自誤誤人。
春夏秋冬,早晚晨昏。
晦朔弦望,年月閏平。
晝夜時刻,朝夕點更。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jié),氣候攸關。
時有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皆是。
合以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數(shù)周復始。
農(nóng)工商學,百業(yè)宗主。
社會活動,各組團體。
建議開會,當秉公理。
調(diào)劑金融,賑恤閭里。
造林筑路,鄉(xiāng)容興起。
提倡合作,講信敦禮。
衛(wèi)生醫(yī)藥,疾病診視。
婚喪壽宴,寧儉毋靡。
聚賭窩娼,家業(yè)傾圮(14)。
民生在勤,艱貞共矢。
月為太陰,日乃太陽。
星辰羅列,天地包藏。
虹霓雨露,冰雹雪霜。
雷霆閃電,霹靂晴光。
風云霞霧,干濕炎涼。
雨順風調(diào),物阜民康。
雜字讀完,便利異常。
(1)脅:從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分。
(2)箢 yuān:竹篾等編成的盛東西的器具。
(3)绹 táo:繩索。
(4)簟 diàn:竹席或竹名。
(5)枧(梘)jiǎn:同“筧”,有栓,棺衣,肥皂的意思,這里解釋為栓。
(6)藠 jiào:薤的別稱,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鱗莖,鱗莖和嫩葉可食。
(7)櫧(櫧)zhū: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球形。木材堅硬,可制器具。
(8)楩 pián:古書上說的一種樹。亦稱“黃楩木”。
(9)羆(羆)pí:哺乳動物,體大,肩部隆起,能爬樹、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膽入藥。亦稱“棕熊”、“馬熊”、“人熊”。
(10)騶虞 zōu yú:傳說中的一種仁獸,不食生物,亦稱“騶吳”、“騶牙”。
(11) 黿鼉 yuán tuó:黿:大鱉。鼉: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亦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
(12)蟶虷 chēng hán:蟶:(蟶子)軟體動物,介殼長方形,淡褐色,生活在沿海泥中,肉可食,味鮮美。虷:蚊子的幼蟲,即孑孓。
(13)娭毑 xījiě:方言,祖母或?qū)δ昀蠇D女的尊稱。
(14)圮 pǐ:塌壞,倒塌。
資料提供者附言:“雜字”是中國古代社會流行于民間的與“三、百、千”并行的一種非正規(guī)的識字教材,多為無名鄉(xiāng)塾編寫。雜字起源較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很少灌輸儒家倫理道德,而專門收集一些日常用語,把雜亂零散的字詞堆砌起來,并不完全連屬成文,缺少文章的完整性。因此歷代統(tǒng)治者對其抱有偏見和鄙視,元代政府甚至明令限制鄉(xiāng)塾使用“雜字”教學。然而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價值觀念的轉(zhuǎn)變,市民階層的壯大及印刷技術(shù)的發(fā)展,民眾對識字需求日益強烈,雜字書因其通俗易懂、簡單實用貼近生活而在明清時期的民間社會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成為當時民間百姓的主要識字教材。民國以后雖然有了新式學校,但其收費較高,并非所有的平民百姓子弟都有條件入學,而且百姓認為新式學堂的知識不夠?qū)嵱?,因此民國時期,雜字還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新中國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及改革開放后的八十年代,為配合掃盲教育,全國編寫了很多雜字。
這篇《農(nóng)村雜字》是民國期間流傳在民間的識字教材,為當時百姓識字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全書共分序言、身體、修養(yǎng)、農(nóng)具、農(nóng)事、農(nóng)產(chǎn)、家具、土木、工藝、女紅、布匹、交通、商業(yè)、花木、禽獸、鱗介、蟲類、礦物、親屬、簿記、迷信、時令、社會和氣象24類,開篇就點明了學習該雜字主要為了“寫信記賬,不靠別人”。全文四字一句,語言通俗,內(nèi)容豐富,貼近生活,簡單實用,符合百姓需求,不失為一篇較好的識字教材。其編撰特點及思想可為當今的教材改革及農(nóng)村掃盲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資料提供者:顧月琴,學者,現(xiàn)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