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讓愛國主義教育生動起來
■張海霞
“不讀史無以愛其國家”,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教學的永恒主題。中華民族曾經創(chuàng)造了令人無比自豪的輝煌燦爛的文化,也曾在遭受欺凌屈辱的過程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捍衛(wèi)祖國尊嚴、追求民族獨立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這些充滿愛國主義內容的歷史知識,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源泉。如何將這些內容在教與學的實踐中變得更為生動具體,更具故事性,從而引發(fā)學生更為積極的興趣,將枯燥的歷史知識教育變得生動起來,把愛國一詞就變得更為細致、形象,以達到更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對歷史教學工作者已經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年的歷史教學經驗告訴我,愛國是嚴肅的、神圣的,但是愛國的教育方式卻應該是輕松的、活潑的,事實證明輕松活潑的教育方式也是最有效的。
什么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說到底是人們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但愛國同時也應該是一種深沉的理性。而歷史課正是承擔了這樣一種將理性的知識教育與感性的情感教育交織在一起的愛國主義教育任務。要達到理想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就要將歷史課的這種交織特點放大開來,融情感于理性,寓理性于情感,用嚴肅而生動的知識教育強化樸素的愛國情感,同時用濃烈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深化對知識的領悟,深刻理解中華民族走過的歷史過程,尤其是邁向現(xiàn)代化的艱難曲折的步伐,體會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激發(fā)學生為祖國的繼續(xù)發(fā)展而奮斗的動力。
要做到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下達到愛國教育的效果,就應該讓被動枯燥的知識灌輸與情感說教變成學生愿意接受并且喜歡的主動地體驗和領會。拿歷史課堂上對歷史人物的講授來說,每一節(jié)歷史課都離不開歷史人物,但是由于教科書的編寫都比較簡練,如果照本宣科,只按教科書的史料進行講述,往往變成了向學生進行的單方面的程式化嘮叨——某某偉人小時候如何樹立遠大理想,上學后如何勤勉學習,成年后經歷了如何難以想象的磨難,如何不畏艱辛堅持不懈最終獲得成功,我們要學習偉人熱愛祖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這樣的偉人學生也許會尊重,但這樣的教育不免太嚴肅,偉人給我們的感覺也未免太難以企及。它的缺點是枯燥乏味,缺乏染力,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再偉大的歷史人物也難以產生共鳴。很多時候,其實我們越是把某種崇高的思想或偉人,用嚴肅甚至是莊嚴的方式去宣傳,人們對他的感受往往越疏遠,這種方式對于孩子而言更是比較難以接受的。而當偉人轉化為你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鮮活的人,有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步步成長和過活的可信經歷,對其身上無論英雄氣質抑或悲劇因素都有入情入理的深刻剖析,學生才有可能有興趣去解讀偉人,從偉人身上領悟歷史,也才會發(fā)自內心地愛上偉人、尊敬偉人,學習偉人。在歷史課堂上,老師會把歷史史實傳授給學生,作為歷史老師,更應該繼續(xù)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們覺得歷史上的這些人、這些事、這種愛國精神,離他們其實很近。
對人物的講述是這樣,其實即便是對歷史事件的講述,也不是沒有讓它們生動起來的技巧,而且多數(shù)時候歷史事件的講述還是離不開生動的人物。要讓歷史課起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一個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教科書簡單的史實描述轉化為細致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引用具體生動史料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我們知道,古人學習歷史,沒有現(xiàn)在所謂的教科書,古代傳記性的史書一般說來都有生動的情境敘述,有些歷史場面、事件情節(jié)的敘述都非常感人。這種史記傳統(tǒng)值得我們今天從事歷史教學的人發(fā)揚。所以,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熏陶,教師在講述重大歷史事件發(fā)展過程中,應把簡單的史料擴充開來,鋪開場面、渲染氣氛,生動具體地進行講述,再現(xiàn)歷史事件的波瀾,有聲有色地描述愛國英雄的光輝形象,淋漓盡致地揭露民族敗類的賣國行為。通過教師啟發(fā)誘導和情緒感染,以及引人入勝的教學,從而使學生產生共鳴,并且深化到自己的感情中去,真正在他們自己的內心中生發(fā)出深沉的愛國情懷。例如在講述抗日戰(zhàn)爭時,對張自忠將軍的生平事跡就可以適當擴展,尤其是對他在奮勇捐軀的英烈事跡進行頗具現(xiàn)場感的描述,必要時可以輔助影視教學工具,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抗日戰(zhàn)爭之殘酷的感性認識,又能深切感受民族英雄誓死抗擊外來侵略,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通過形象地講述,使學生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深刻,并且能把這種得自歷史的愛國感情升華為奉獻祖國的動力。這種效果是枯燥地講述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役多少、傷亡多少、損失多少、殲敵多少所難以達到的。
在這方面,近年來通俗性的歷史講座類節(jié)目的走紅,可以給我們更多探索上的啟示。易中天等學者講的三國、諸子百家為什么大受歡迎,不就是因為他們將枯燥的歷史知識化成了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了嗎,使之兼具了歷史知識的嚴肅性和評書般的娛樂性,這是值得我們廣大歷史教學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借鑒的。
此外,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外活動,也是讓學生從實踐中體驗愛國主義的有效手段。其實,只要我們肯開拓思路和視野,歷史課的課外活動可以非常廣泛,包括觀看歷史紀錄片或故事片,聽一些相關的歷史講座,參觀歷史遺址或訪問尚健在的歷史人物,進行歷史知識競賽等等。積極開展這些活動,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生動切實的思想教育。例如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之際,組織學生觀看《南京大屠殺》等影片,使學生從一個個逼真畫面中看到日本法西斯對無辜中國人民的血腥屠殺,激起學生的民族恥辱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并且把這份情感轉化為自己的意志,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而努力。又譬如組織學生參觀一些文物古跡,歷史紀念館,烈士墓等,讓學生們通過歷史遺跡,領悟到忠貞愛國的英雄永遠都會得到人民的懷念和褒揚,奸佞賣國的丑類永遠是人民唾棄貶斥的對象,通過這種鮮明的對比,說明愛國主義的道德力量的多么震撼人心!歷史課外活動的參與和實踐,可以讓學生把從書本中學到的史實更加鮮活起來,通過親身體驗將樸素的愛國情感內化于心而升華之。
當然,要實現(xiàn)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實際可用的方法并不限于筆者自實際教學經驗得來的上述幾種方式,它應該是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只要我們肯去想、肯去研究,調動書籍、音像、影視、歌曲、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歷史時代、歷史人物的距離,就能在互動式的學習與陶冶過程中,深化、升華愛國情感,將愛國主義建立在可感可信的基礎之上??傊瑦蹏髁x教育不應該是生硬的灌輸,而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用生動活潑的方式,真正做到有趣、形象、細致、內化、有效,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無疑還需要我們的歷史教學工作者多動動腦筋,開拓思路,真正讓愛國主義教育生動起來!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