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震
重慶市中醫(yī)院(重慶 400021)
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臨床治療較為棘手,中西醫(yī)結(jié)合有較好療效。2002年以來,筆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溫陽理氣中藥治療本病39例,并與常規(guī)治療者對比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重慶市中醫(yī)院2002年1月-2009年2月住院病例77例。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中醫(yī)辨證屬心腎陽虛、氣滯血瘀。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45~73歲,平均60.22歲;患冠心病6~12年,平均8.72年;初發(fā)勞力性心絞痛19例,惡化勞力性心絞痛11例,自發(fā)性心絞痛8例;合并心律失常29例,高血壓病22例,高脂血癥24例,糖尿病19例。對照組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48~78歲,平均62.35歲;患冠心病7~13年,平均9.06年;初發(fā)勞力性心絞痛18例,惡化勞力性心絞痛12例,自發(fā)性心絞痛9例;合并心律失常30例,高脂血癥29例,高血壓病18例,糖尿病15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吸氧、臥床休息,應用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腸溶阿司匹林及極化液靜滴,積極治療合并疾病并進行對癥處理等,予復方丹參注射液20mL、生脈注射液20mL分別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滴,每日1次。治療組加服溫陽理氣中藥 [基本方為制附片15g,肉桂5g,當歸20g,細辛6g,烏藥 12g,枳殼 10g,佛手 12g,檀香 5g(后下),瓜蔞殼 15g,法半夏 12g,川芎 15g,桔梗 12g;酌情加減]每日1劑,由本院藥劑科代煎,每次服150mL,每日3次。兩組均治療14d。
1.3 觀察方法 觀察并比較兩組療效、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心絞痛發(fā)作及硝酸甘油停減情況。
1.4 療效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相關療效標準執(zhí)行。心絞痛癥狀療效分為顯效(心絞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程度明顯減弱、持續(xù)時間縮短)、無效(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3級。心電圖療效分為顯效(心電圖恢復至正?;虼笾抡#?、有效 (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恢復至正常;主要導聯(lián)倒置T波變淺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直立,房室或室內(nèi)傳導阻滯改善)、無效(心電圖無明顯變化或加重)3級。
2.1 兩組療效比較 (1)臨床療效:治療組38例,顯效18例,有效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6.84%;對照組39例,顯效15例,有效1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2.05%。(2)心電圖療效:治療組38例,顯效15例,有效1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1.58%;對照組39例,顯效14例,有效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9.49%。結(jié)果提示兩組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情況比較 兩見表1。結(jié)果提示治療后兩組心絞痛均得到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治療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 <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2。結(jié)果提示兩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得到改善(P<0.05或0.01),治療組血漿黏度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 <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相關指標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下同
心絞痛分級組別硝酸甘油用量(mg)較重11 6 11 5發(fā)作頻率(次 /周)持續(xù)時間(min)治療組(n=38)對照組(n=39)中度13 8 12 17輕度9 22 9 11重度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5 2 7 6 13.51±0.54 2.49±0.55**13.77±0.43 6.67±0.29**9.01±1.45 3.24±0.44**△8.72±1.51 4.73±0.61**14.77±3.26 4.13±1.31**△13.95±2.79 6.21±2.1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屬中醫(yī)學“胸痹”、“心痛”范疇,本病發(fā)病一般認為系“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患者胸中陽氣被遏是發(fā)病的關鍵。本病病機虛實夾雜,實者有寒凝、氣滯、血瘀、痰濁等,痹阻胸陽、心脈;虛者多心肝脾腎不足,致陽氣不伸、心脈失養(yǎng)。筆者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本病多在中年以后發(fā)生,患者腎中精氣漸虧、命門失煦;腎水寒冷,致使胸陽不振,陰邪以乘;同時,患者或因工作壓力,或因久病憂思而致肝氣郁滯,則胸陽、心脈之痹阻更甚,辨證總以心血瘀阻或氣郁、命門火衰為多。臨床處理此類患者,一般予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等,并予復方丹參注射液、生脈注射液。我們根據(jù)臨床辨證所得,給患者加服溫陽理氣湯劑,藥中病機,故收效更佳。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常血黏度升高,可加重組織缺血缺氧,進一步導致血黏度升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增加冠狀動脈供血、改善微循環(huán)的同時,必須重視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復方丹參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均有擴張冠狀動脈和保護、修復心肌細胞功效,可激活纖溶系統(tǒng),抑制血栓素,在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方面取得較好效果[2];加用溫陽理氣中藥治療后療效更為明顯,在縮減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及持續(xù)時間,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M].1993:41~45.
[2]張文君,李洪波,陳浩宏.丹參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4,3(12):1657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