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奮遠 攝影/ 本刊記者 曹參
蔡志強人生觀、價值觀錯位反思
文/梁奮遠 攝影/ 本刊記者 曹參
市紀委今年1號通報指出:“蔡志強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無視黨紀國法,嚴重違紀違法,作案時間之長,性質之嚴重,社會影響之壞,是這些年來本市查辦的局級干部案件中較為罕見和典型的案件?!?/p>
蔡志強在一份長達10多頁的自我檢查材料中,回顧了自我奮斗、組織培養(yǎng)和自我迷失的歷程,反省了自己人生異化和價值觀扭曲的緣由。其中“四個錯把”的挖掘尤其發(fā)人深?。哄e把權力當能力,或者說把公權當私權;錯把利益關系當朋友關系;錯把職務影響當人格魅力;錯把潛規(guī)則當行為規(guī)范。
錯把權力當能力,或者說把公權當私權。“在市人事局工作期間,我確實做出很多成績。我沒有把這些歸功于組織和形勢,沒有考慮到好的政策和黨的領導,我沒有覺得這是職務賦予我的機會而做出的成績,把它歸功于自己的能力,同時覺得能力是自己的,沒有想到能力是組織培養(yǎng)的。因此覺得權力可以用來為公,也可以用來為私人所用?!?/p>
中國自古以來“官本位”思想嚴重,一切圍繞“官”來打算、行事——“官為主,民為仆;高官為主,低官為仆”流毒深遠。在政府機關里,一度有人稱呼“一把手”為“老板”,就是沉渣泛起的官場文化的典型反映。在復雜的社會轉型時期,某些干部便失去了自警、自覺和自制能力:屬下公仆變成私仆,手中公權變成私權,公私不分是常事,公而化私成必然。蔡志強和殷坤能強調“誘惑太多”,覺得自己有能力、有成績,辛苦換來的收獲滿足不了一己私欲。他的奮斗目標是“出人頭地、做大事業(yè)”,雖然無可厚非,卻是不折不扣的個人奮斗人生觀。人生觀決定和影響價值觀。
新加坡學者鄭永年在《中國模式——經(jīng)驗與困局》書中寫道:“腐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意識形態(tài)的衰落無疑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筆者以為,這個分析切中時弊。蔡志強和殷坤能忘記了執(zhí)政黨“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宗旨,利用權力甚至利用特權彌補心理失衡,進而為謀取私利不擇手段,說明存在政治思想教育落后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衰落的問題。
現(xiàn)在,政府機關組織的政治學習有時流于形式,輿論界關于多元化價值觀爭執(zhí)常常難分青白,網(wǎng)絡媒體往往充斥大量不明是非的議論,以市場經(jīng)濟為導向的拜金主義和自由主義一時喧囂塵上,導致一些干部政治方向迷茫、理想動搖,失去了行動的準則和目標,個人利益成為最高的行為指針。
錯把利益關系當朋友關系?!捌鋵嵨沂且粋€社會人,我和人交往時不可能脫離自己的職務和身份。別人帶著一定動機和我交往,我還當做是正常的朋友關系,放松了警惕,形成小圈子。我現(xiàn)在的問題可以說和這一點關系很深,我拿他們的錢還當做是兄弟間的互相幫助,因而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嚴重?!?/p>
錯把職務影響當人格魅力。“我曾經(jīng)總覺得自己人緣很好,很受歡迎,圈子廣,有凝聚力,有號召力,有向心力。實際上這是我的職務影響,而不是因為我個人的原因?!?/p>
殷坤能也是蔡志強區(qū)長“圈子”內人物,但“圈子”讓他們共同淪陷。
以上兩點都說到了“圈子”問題,這是官場——權力場腐敗最敏感的話題。在權力場中,人脈的因素無疑是最關鍵的,上下左右的關系,以利益為主導性,加上個人的愛好、性格、地位和價值觀等因素,可以造就一個權力的圍城。蔡志強說,圈子里傳遞的是權力的信息、利益的疏導和人事的嫁接。再有能力、再優(yōu)秀的人,因為不是圈子里的人,往往受到拒絕,難以受到重用和提拔。作為“一把手”,其身邊人很多,而身邊人未必是自己人,把殷坤能當做自己人,是因為他投其所好、可靠穩(wěn)重。這符合蔡志強說的建立“圈子”人物的條件。長征鄉(xiāng)原鄉(xiāng)長王妙興曾經(jīng)送給他錢,覺得此人不是好打交道的,他就退回了。他還說,找?guī)讉€固定的“麻將搭子”也是經(jīng)過過濾的,是“圈子”里的人——這些私營企業(yè)家都像他那樣靠個人奮斗出人頭地,忠義可靠,在情感上、價值觀上有認同感。實際上,蔡志強是把工作和權力庸俗化了,他把“江湖義氣”帶進來了 ,只要是“兄弟、朋友”的事情就解決、辦理,挑戰(zhàn)的不就是組織,毀壞的不就是秩序嗎?
有記者總結“現(xiàn)在世道變了:以前大款流行包二奶、養(yǎng)小蜜,現(xiàn)在真正的大款都養(yǎng)著幾個領導干部”。有些干部盲目結交朋友,只認人、不認理,反過來被他們包租、出賣,等自己深陷牢獄,看他們還逍遙自在,才明白“小圈子”是利益的、低俗的、丑惡的。因為有“圈子”現(xiàn)象,想當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蔡志強才會在“自己人”面前麻痹大意,大搞權錢交易。其實“圈子”是不堪一擊的,一遇到現(xiàn)實沖突和矛盾就會土崩瓦解。
錯把潛規(guī)則當行為規(guī)范。“我總覺得,現(xiàn)在社會上要做點事,不坐下來喝點酒、送點卡、甚至送點“信封”,過年過節(jié)不“拜碼頭”,沒有兄弟朋友見面碰頭,好像是做不成事情的。我把這樣的潛規(guī)則當做行為的導向,而沒有把黨紀國法放在腦子里。有時候吃完飯對方塞個信封,我就很自然地放到口袋里,我是領導帶頭收,下面的人也就一起收了。因此甚至有時候拿了禮,卻連是誰送的也記不清。反之,我們請別人吃飯,我也是要發(fā)點卡或禮品之類的?!?/p>
潛規(guī)則就是官員的生存之道,鉆門子、找靠山,一切都靠關系和金錢來維持。中國古代的官場,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生意場,像做生意般地做官,這是中國的一大特色。所以,老百姓都有“清官”情結。
某些干部的灰色收入遠遠超過正常的工資性收入,他們已經(jīng)不把工作性的收入、待遇放在眼里。黑色收入是犯罪,付出的成本太高,許多灰色收入就變成他們鉆營的“生意”。報刊上也時有披露,有的人拿到的卡可以買彩電、冰箱和一套紅木家具。這些卡往往是灰色收入的一種,數(shù)量之大讓人震驚。蔡志強經(jīng)常收卡、發(fā)卡,名正言順拿的是單位的公款。對這些撈國家、單位油水的“禮尚往來”,我們的紀檢、監(jiān)察部門是否應該好好地查一查、管一管呢?
“在區(qū)里時,我有些飄飄然,因為大家當面從來都是說我好,從來沒有人說我不好或哪件事做得不好。甚至在區(qū)里的班子里都很少聽到過批評的意見?!?/p>
中國的文人,深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影響,把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放在首位,也就是我們提倡的 “厚德載物”,要求的德才兼?zhèn)洹2讨緩姀男〖揖池毟F,遭人歧視,剛走上工作崗位時,也有一段不順利的過程,通過組織培養(yǎng)和個人努力終于飛黃騰達。但是,他缺乏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貪圖個人享樂,不惜代價追逐金錢、權力和美色,在“兄弟、朋友”的拉攏和“自己人”的奉迎中,完全蛻變?yōu)榉缸锓肿?,是和缺乏監(jiān)督分不開的。阿諛之聲不絕于耳,他看不到真相、聽不到真實的聲音,缺乏批評與自我批評,自己失察、失管、失范,蔡志強最痛苦的應該是這一點。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