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慕竹
齊王司馬攸是晉文帝司馬昭的小兒子,打小兒就聰明慧達,為人又謙和誠實。大約是生于帝王之家,人又英俊瀟灑,不知不覺之中,品位也隨之水漲船高,他做事總是苛求完美。
司馬攸喜歡讀書,能寫一手好文章,所眷寫的公文書信,字跡工整,就像后來的印刷體,被當時的人們奉為楷模,作為一種規(guī)范。司馬攸時常從別人那里借書來看,除了按時歸還,他還有一個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就是如果發(fā)現(xiàn)里邊有錯誤的地方,一定要改正過來,才肯奉還,否則心里不舒服,寢食難安。
司馬攸在處世上對自己的要求也格外嚴格,處處以禮來節(jié)制自己,極少有過失。他非常重視孝道,當初景帝司馬師沒有兒子,就把司馬攸過繼過來,他去世時,司馬攸只有10歲,卻哭得極為悲痛,不僅如此,有時兄弟幾個說話時無意中露出先祖先父的名字,司馬攸聽到了都會抑制不住地流下眼淚,弄得武帝對他的這個弟弟十分敬畏,以致每當和他在一起時,總是先把要說的話反復掂量好,然后才敢說。
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兒子,自然極得父親的寵愛。文帝每次看見司馬攸進來,都要拍著自己身邊的床席,稱呼他的小名說:“這是桃符的座位?!比缓罄谶吷献?。為此,司馬攸差點就成了太子。文帝病重時,最為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兒子,他時常哭泣著為武帝講述漢代淮南王、魏家陳思王等手足不相容的舊事。臨死之時,文帝抓著司馬攸的手送到武帝的手里,囑咐他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弟弟。
在武帝晚年,太子天生愚鈍,智力不健全,其他的幾個兒子都還小,所以朝廷內外都認為皇位會傳給司馬攸。這在前朝也是有先例的,文帝就是從哥哥司馬師手中接過皇位的。司馬攸成了眾望所歸,卻令荀勖和馮紞越來越感到不安,從司馬攸看他們的眼神就能知道,一旦他登上皇位,對他們將意味著什么。
兩個人一合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于是荀勖找了個沒人的時候,向武帝秘密稟報說:“陛下萬歲之后,太子恐怕不能繼位了?!蔽涞鄢粤艘惑@,問道:“這是為什么?”荀勖回答說:“內外百官,大家都歸心齊王,太子哪里能繼位為君啊!您如果下詔書讓齊王離開京城,回到他的封地去,滿朝官員肯定不同意,不信您就試一下?!钡诙?武帝假意讓群臣商議此事,果然反對聲不絕于耳,這讓武帝也感到不安了。馮紞乘機鼓動說:“陛下派遣諸侯們回封國去,應當從親近的人開始,而您最親近的莫過于齊王啊!”
很快,武帝就下達了命令諸侯王返回封國的詔書,齊王司馬攸也不例外。司馬攸不想離開京城,當他得知是荀勖和馮紞在背后搗的鬼,一時因憤恨和惱怒而得了病。他便以患病為由,請求去看守先人的陵墓,然而沒有得到批準。武帝派遣御醫(yī)前往探視司馬攸的病情,荀勖和馮紞悄悄“曉以大義”,這些醫(yī)生回來后,就附和武帝的旨意,都說沒什么病。此時,司馬攸的病情已經(jīng)變得很危急了,武帝還是下詔催他快點動身。司馬攸沒有辦法,只好強打精神,支撐著病體入宮辭行。他一向注意衣著容貌,病情雖然很重,他還是堅持收拾整齊,不肯露出半點凌亂、倦怠之態(tài),在武帝面前,言談舉止都像往常一樣,這更加讓武帝懷疑他根本沒病。就這樣,司馬攸拖著重病之軀上路了,離開京城的第二天,就吐血而亡,死時年僅36歲。
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碑斘覀兡闷鹜昝赖娘@微鏡來看這個世界時,沒有什么會是讓我們滿意的,司馬攸固然死于小人的陷害,但他又何嘗不是死于對完美的苛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