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日益嚴重的“看病貴”問題,有一個醫(yī)療重負不能不提,那就是高價藥品。這類藥大都是國外廠家的原研藥,通常單價都在千元以上,且不在醫(yī)保報銷范圍之內。這類高價藥品多集中用于腫瘤、器官移植后排異以及血液系統(tǒng)等疾病的治療。本刊記者搜集了數(shù)種高價的進口藥,并就目前醫(yī)療市場上高價藥的現(xiàn)狀采訪了有關專家。
抗排異藥物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安斯泰來生產的他克莫司膠囊(普樂可復),規(guī)格是1mg,單價29.15 元,一盒50 片,售價近1500 元,每日服藥兩次(早、晚),用于預防肝臟和腎臟移植術后的移植物排斥反應和應用其他免疫抑制藥物無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應。諾華生產的注射劑巴利昔單抗(舒萊)是用于預防首次腎移植術后的急性器官排斥的有效藥物,一支20mg,單價高達9350 元。
抗腫瘤藥是高價藥存在的最主要領域。例如,羅氏生產的單抗類藥物,用于治療乳腺癌的曲妥珠單抗粉針劑(赫塞?。?,一支0.44g,售價高達25624 元;用于治療淋巴瘤的利妥昔單抗注射劑(美羅華)0.1g 和0.5g 規(guī)格的售價分別是4341 元和19950 元;先靈葆雅生產的多柔比星脂質體(楷萊)售價高達8872 元/支(10mg)。
治療前列腺癌的藥物有:阿斯利康生產的植入劑戈舍瑞林(諾雷得)售價是2082.39 元/支(3.6mg);法國易普生生產的粉針劑曲譜瑞林(達菲林)售價是1890.2 元/支(3.75mg);日本武田生產的粉針劑亮丙瑞林(抑那通)售價是2087 元/支(3.75mg);阿斯利康生產的比卡魯胺(康士得)是術后前列腺癌專用口服藥,十年前就在全球創(chuàng)下了4.3 億美元的銷售額,售價是1600 元/盒(50mg×28 片)。
用于治療乳腺癌的藥物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赫塞汀,還有惠氏的米托蒽醌注射劑(諾尚林),751.12 元/支(20mg);阿斯利康生產的阿那曲唑片和法瑪西亞生產的依西美坦片(阿諾新)是用于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的口服藥,售價分別是672 元/盒(1mg ×14 片)和1650 元/盒(25mg×30 片)。
紫杉醇是用于卵巢癌、非小細胞肺癌和乳腺癌的常用藥,最早由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研發(fā),30mg 規(guī)格的售價為1526.5 元/支,晚期肺癌的一線用藥一般是用4~6 個周期,每個周期用7 支紫杉醇,比起治療方案中聯(lián)用的鉑類藥、止吐藥和升白藥,紫杉醇是費用的“大頭兒”。其他用于肺癌的高價藥還有法國禮來公司生產的吉西他濱粉針劑(健擇),200mg 和1g 規(guī)格的售價分別是549 元/支和2218 元/支;葛蘭素史克生產的拓撲替康注射劑(和美新),4mg 規(guī)格售價為2862 元/支。
拜耳生產的索拉非尼片(多吉美)是治療不能手術的晚期腎細胞癌和無法手術或遠處轉移的肝細胞癌的有效藥物,2005 年12 月20 日獲FDA 批準,2006年12 月在中國上市,一盒(0.2g×60 片)售價高達25192 元。類似的口服抗腫瘤藥還有諾華生產的伊馬替尼膠囊(格列衛(wèi)),用于胃腸間質瘤,一盒(0.1g×120片)售價25500 元;阿斯利康生產的吉非替尼片(易瑞沙),一盒(0.25g×10 片)售價5500 元;羅氏生產的厄洛替尼片(特羅凱),一盒(0.15g×30 片)售價19800 元。
治療白血病的藥物也是價格不菲。法國施維雅生產的福莫司汀注射劑(武活龍)售價為2445 元/支(208mg);德國先靈生產的氟達拉濱注射劑(福達華)售價為2622 元/支(50mg)。
此外,一些凝血藥也有許多高價品種。諾和諾德生產的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Vlla 注射劑(諾其)售價為7381 元/支(1.2mg);諾華生產的奧曲肽(善寧)普通注射劑售價為137 元/支(0.1mg),而20mg 的奧曲肽微球注射劑售價高達11440 元/支;瑞士雪蘭諾生產的生長抑素注射劑(14 肽)(施他寧)售價為686元/支(3mg)。
記者發(fā)現(xiàn),高價藥多是原研藥、新藥,大部分上市不到15 年,療效確切,往往沒有替代品。記者咨詢了專業(yè)的腫瘤專家,他們對高價抗腫瘤藥的療效表示了肯定。以抗腫瘤藥為例,常規(guī)的抗腫瘤藥包括烷化劑、鉑類藥等,如環(huán)磷酰胺、順鉑,效果肯定,但腫瘤的發(fā)病及死亡率明顯呈上升趨勢,臨床需要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輕的藥。很多高價抗腫瘤藥就是針對常規(guī)藥效果不理想的情況而研發(fā)的,從最初的篩選到臨床試驗,其療效經過了若干病例的驗證。
有些原研藥在國內有仿制產品,仿制藥價格便宜得多。但國產仿制藥同進口原研藥在穩(wěn)定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療效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專家王子平告訴本刊記者:“理論上說,仿制藥和原研藥的療效應該是相當?shù)?,否則不會批準上市。但比較而言,進口藥的質量更為穩(wěn)定,不良反應更少?!北本┠[瘤醫(yī)院藥劑科主任張艷華向記者舉例說:“同是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進口的升白效果明顯高于國產同類藥品。”
毋庸置疑,高價藥在給患者帶來生存希望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對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單抗注射劑(赫塞?。┦悄壳隘熜П容^可靠的藥,一支藥的費用高達2.5 萬元以上,20~30 天注射一支,一年要用到15 支左右,將近40 萬的花費。這對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患者來說很難承受。
我國是癌癥大國,每年有大量患者死于各類癌癥。在當前的醫(yī)療水平下,很多癌癥患者一旦患病,就意味著傾家蕩產。
對于器官移植的患者,移植手術本身就是一項花費巨大的治療措施:不僅在器官獲取和手術方面花費巨大,而且術后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來預防移植物排斥反應。移植手術成功后,病人幾乎終生都要服用抗排異藥物。
據(jù)介紹,對于換腎的費用,親體腎移植手術費用一般在10~20 余萬左右。目前較好的用于預防肝臟和腎臟移植后的移植物排斥反應藥物是進口的他克莫司膠囊(普樂可復),推薦起始劑量為每天0.2mg/kg,腎移植術后一定時間內病情逐漸穩(wěn)定,藥物劑量也要作一定的調整。換腎后服用普樂可復,每年的抗排異費用需要幾萬至十幾萬左右。1mg 規(guī)格的普樂可復每片30 元左右的價格讓很多腎移植后的患者望而卻步。
據(jù)悉,普樂可復于1999 年在中國上市,已經幫助了數(shù)萬名器官移植患者開始了第二次生命旅途。然而,這數(shù)萬名器官移植患者所承擔的經濟壓力也是相當大的。有些患者在成功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后,卻因為無法繼續(xù)承擔抗排異藥物而未能使生命延續(xù)。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醫(yī)療市場上這些標價動輒成千上萬的高價藥都是進口藥。國外的知名制藥企業(yè)財力雄厚,有實力花費時間和財力專心研發(fā),這樣研制出來的成果肯定不會賣得便宜。據(jù)了解,近些年,進口抗腫瘤藥新藥研發(fā)是從分子生物學角度,致力于靶向治療、受體阻斷劑、單克隆抗體等方向,因此,研發(fā)成本較高。
此外,多數(shù)高價進口藥在我國市場上缺少競爭對手,在進入我國市場時很少在定價上作絲毫讓步,可以說是完全的“賣方市場”。“而且這些高價藥大部分是在已有的治療方案無效或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必須使用的。”張艷華告訴記者。
有些特殊劑型,如納米、微球、脂質體等,價格更高,而這也正是體現(xiàn)制藥技術高端之處。例如,紫杉醇是從紅豆杉屬植物樹皮中提取得到的二萜類化合物,主要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對肺癌、大腸癌等,并在頭頸部癌、淋巴瘤、腦瘤、白血病、胃腸道癌等治療上顯示出令人鼓舞的療效,但是資源匱乏和水溶性低等問題限制了紫杉醇的臨床應用。自從20 世紀60 年代美國化學家分離出了紫杉醇的粗提物并用于對抗腫瘤細胞的研究,到90 年代獲FDA 批準上市,可以說國外的研究和使用一直走在我國前面。在解決紫杉醇溶解度小、不穩(wěn)定、易出現(xiàn)過敏反應等問題上,國外制藥企業(yè)均采用諸如脂質體劑型、白蛋白結合型等高技術的制藥方法,價格自然比國內產品要高。
20 世紀中期以來,制藥企業(yè)面臨著研發(fā)成本提高、研發(fā)周期變長以及新產品專利保護期縮短的新局面,這些都給研發(fā)帶來了更高的風險,因此,新藥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長期以來,我國制藥業(yè)走仿制藥路線,不注重自主研發(fā),迄今為止,獲得國際承認的創(chuàng)新藥物只有青蒿素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種。整個民族醫(yī)藥產業(yè),無論在產業(yè)規(guī)模、企業(yè)規(guī)模和盈利能力等方面都處于弱勢,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王子平表示,“我國的新藥研發(fā)雖然近年來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和國外先進技術比起來還是落后的。新藥頻出的領域往往也是新藥研發(fā)過程中難題集中的領域,例如癌癥,就是因為目前無法攻克,所以很多企業(yè)都有動力去研發(fā)。國外制藥企業(y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費若干年時間,這些都是成本,總不能讓藥廠低于成本價賣吧?!?/p>
采訪中,一位資深藥學專家告訴記者,一個真正有效的產品從研發(fā)到上市,往往歷經十年以上,耗資數(shù)億甚至數(shù)十億美元,但這并不標志著所有的新產品都能上市,很多產品在耗資上億美元后胎死腹中的比比皆是。暴利是藥品的本色,換句話說,只有獲得暴利,生產者才能有資本去研發(fā)更多的新藥,人類才能在疾病面前延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