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玲
(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570228)
試論日語口譯的教學策略
李明玲
(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570228)
口譯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口譯技能,為將來從事口譯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谧g技能除了指較高水平的雙語運用能力外,還包括心理素質、反應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等。由于課堂教學面臨教材書面化、缺乏口譯環(huán)境以及學生水平不一等問題,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才能做到有效教學。實踐表明,通過綜述、聽譯以及實戰(zhàn)等教學策略,可以從語言及綜合素質兩方面提升學生的能力,使外語教學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口譯;綜述;聽譯;實戰(zhàn)
日語專業(yè)的口譯課一般開設于高年級階段,因為日語專業(yè)的學生入學時絕大部分是零起點,經過二至三年的語言學習,理論上應具備較為扎實的語言基礎,具備較高水平的聽說讀寫能力,此時開設口譯課才能夠進行有效教學。但是,由于口譯工作會面臨諸多因素影響,有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口譯譯員,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快速的反應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等。因此,通過何種教學策略,使每個班級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像學游泳那樣掌握一定的口譯技能,是每一位口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口譯課一門聽說譯三方面相結合、實踐性很強的教學課程[1]1,教學應突出其“實用性”的特點。而在課堂內進行口譯教學會面臨諸多問題,如口譯教材的書面化,口譯環(huán)境的缺失,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等等。如果不考慮教學策略,會影響到口譯教學的推進,無法達成教學目標。
(一)教材的書面化
口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即席性[2]。一般來說,做口譯時面對的都是即席談話,譯員對談話內容不可能一清二楚,但又必須在講話人完成一段講話后迅速、準確、完整地用譯入語表達原語信息[3]30。由于需要在短時間內頻繁進行雙語轉換,這就要求譯員需具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谧g教材雖然有多個情景設定,但書面化之后,“即席”效應不明顯,學生容易照本宣科,這樣口譯課就有可能演變成朗讀課或背書課,談不上語言訓練,更不用說心理素質訓練了。
(二)口譯環(huán)境的缺失
目前,我國高校的口譯教學基本上是在多媒體教室或普通教室里進行,學生通過錄音機或多媒體設備來獲取原語信息,這種教學法因為原語信息清晰,有利于聽譯訓練,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即缺乏真實的口譯環(huán)境。翻譯理論家奈達認為,“翻譯就是交際”[4],它應是在一種動態(tài)的交際環(huán)境下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受人際、時間及空間等因素的影響。一個好的翻譯,除了應具備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和過硬的心理素質之外,還應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以及人際協(xié)調能力。許多用人單位不愿意招聘沒有經驗的翻譯,并不是因為翻譯的業(yè)務水平差,而是覺得他們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許多商務談判中,一份合同能否最終簽署下來,除了中日雙方有合作的意愿外,翻譯的協(xié)調能力也非常關鍵。此外,由于日語的語言特點是敬語發(fā)達、省略繁多、表達方式曖昧,且強調“以心傳心”,若缺乏相應的交際環(huán)境,僅依靠聽譯或視譯,難以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有時甚至會導致交流障礙,從而使口譯技巧成為紙上談兵。
(三)學生語言能力的差異
語言能力的差異包含兩方面的差異。一是語言表達的能力差異。經過兩年半左右的學習,班級中基本可按日語能力考試級別那樣進行劃分,以筆者所帶的班級為例,一級(注:日語中一級為最高級)水平的約占 30%,二級的占大多數(shù),約為 50%,三級的大約為 20%,因此,講授的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是個人認知水平的差異,這與學生平時是否注意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有關。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理解上的困難反映的常常是文化上的差異[3]136。翻譯作為使用雙語交際的人,只有聽懂了講話人的話語,才能更好地將該話語所包含的信息傳達給聽話人。
為了使書面化的教材變得生動,最大限度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參與到口譯課堂教學中,并把課堂變成口譯的實訓場所,筆者參考同行及學者們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以下教學策略,即綜述、聽譯、實戰(zhàn)等訓練方法。
(一)綜述訓練
綜述訓練通過對指定內容進行綜述,可以鍛煉學生提煉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綜述時使用的語言可以脫離原語語言外殼,順序也可不一致,出現(xiàn)的語法錯誤如果不影響原語信息的傳達,則盡量不用糾正[3]84-88。目前,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口譯教材是蘇琦老師編著的《日語口譯教程修訂本》,這本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口語化,且內容基本與衣食住行有關,比較貼近口譯實際,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綜述。綜述訓練按教材內容的場景設置分主題進行,這樣能使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例如在上《天安門廣場》一課時,筆者將其分為了三個主題:一是廣場及周邊建筑物介紹;二是廣場的歷史;三是廣場的用途。由于綜述用日語進行,且涉及到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與整合,因此對提高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均有幫助。
(二)聽譯訓練
聽譯訓練不是聽寫練習,不僅要求聽懂,還要求學生能迅速、完整地用目的語表達出來。因此,訓練的內容一般以語段為主,而不是單句訓練,訓練的重心應放在“聽意義”上[3]58,而不是做筆記。許多學生反映,聽譯訓練時經常是聽了上句忘了下句,或是好像聽懂了,但卻譯不出來。這說明了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分析、理解和記憶的方法,注意力不夠集中,短時記憶能力差。此外,背景知識不足,也會影響對信息的理解[5]。例如在有關上海世博會的翻譯時,有些同學把世博會的主題直譯為“町は生活をもっとよくする”,而官方的翻譯是“より良い都市、より良い生活”,這都屬于背景知識不足產生的誤譯。因此,聽譯訓練的材料最好是與綜述訓練的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料,也可以是當前的熱門話題,這樣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背景知識后,可以更好地運用其推理與聯(lián)想的能力,去把握訓練材料的整體意思,真正做到“聽得懂、譯得出”。
(三)實戰(zhàn)訓練
實戰(zhàn)訓練是口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模擬現(xiàn)場翻譯訓練,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即席翻譯的氣氛[6]32,以謀求掌握做一名翻譯所需具備的心理素質、雙語轉換能力及臨場應變能力等。
實戰(zhàn)訓練中模擬較多的是旅游接待現(xiàn)場。由于外語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無論是做導游口譯,還是在其他行業(yè)從事口譯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要做接待工作,接待涉及到的是游、住、食、行,口譯氣氛相對輕松,對學生來說較容易發(fā)揮,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模擬的現(xiàn)場一般根據教材提供的素材進行設置,如機場迎送、日程安排、游覽參觀、交通食宿等等。每一模擬現(xiàn)場還可安排一些“突發(fā)事件”,如堵車、游客受傷、購買了假冒偽劣的商品等,讓學生提出多種解決方案,以提高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其次,還可引入會議翻譯以及宴會致辭翻譯等,模擬的形式可以是商務談判、座談會、新聞發(fā)布會以及采訪等[6]32。這一類翻譯氣氛較緊張,發(fā)言人的講話時間較長,涉及的內容大多理論性強,口譯難度較大,需要的課前準備較多,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要求較高。有一些同學在訓練中往往會因為緊張而不自覺地抓耳撓腮、左顧右盼,或是張口結舌,這些下意識的反應通過實戰(zhàn)訓練,可以很直觀地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從而主動加以改正。而且,像座談會或采訪等訓練中,由于每個學生提的問題都不同,對翻譯來說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通過會議訓練,可以讓學生學會克服緊張情緒,鍛煉學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實戰(zhàn)訓練不應僅是生生練習,教師也應利用自身經驗與語言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進行師生練習。教師可根據不同題材扮演不同角色,甚至可以同時扮演中日雙方,根據學生的翻譯進行談話,這樣更能增加情境的真實性,彌補課堂教學中口譯環(huán)境缺失的遺憾。例如在一場調整日程的模擬訓練中,筆者分別扮演中日雙方,并分別請了三個學生做翻譯,結果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日程安排。參加訓練的學生事后給筆者發(fā)郵件說,這次訓練使他真正意識到了“翻譯無小事”,應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件事。這種意識的轉變也許可以說是口譯課真正的目的所在。
經過一學年 68課時的口譯教學,學生是否已理解了什么是口譯?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論?與學期初相比進步了多少?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通過期末測試以及調查問卷來考察以上教學策略運用的效果。
(一)測試
測試分為日譯漢和漢譯日兩類,受時間所限,一般一個學生接受測試的時間約為 5分鐘。測試內容為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小段短文口譯,每段短文大約 4~5個句子,用正常語速說出大約為 15~20秒時間,中間不停頓,說完全文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筆記譯出。評估主要依據其理解是否完整、表達是否準確、清晰來判斷。
上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分析表
上表是筆者所帶的兩個班 60名學生上下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分析。從中可看出,比例變化最大的是良好、及格兩類。其中,良好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及格的比例大幅下降。從數(shù)據來看,經過一年的學習及訓練,效果還是相當顯著。當然,僅憑 5分鐘左右的測試很難說就可以全面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但至少可以為考察口譯教學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調查問卷
在學期末筆者實施了學生評教的問卷調查,涉及教學方法、課堂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口譯教學策略的有效性[7],以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它也為師生相互溝通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以下是此次調查的結果統(tǒng)計。
本次問卷發(fā)放了 60份,回收 56份,因此按 56人計算。為了便于統(tǒng)計,筆者所發(fā)放的問卷只列出 3個選項。從圖 1可以直觀地看出,對三種教學策略持肯定回答態(tài)度的超過60%,這意味著有 2/3的學生對口譯課的教學策略感到滿意,覺得在口譯課上學有所獲。從圖 2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口譯的課堂設計感到滿意。從圖 3可以看出,覺得教學內容難度適中的基本上在 50%左右。從圖 4可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口譯課的教學內容具備實用性。
在學生的建議與感言中,有幾份很有代表性,摘錄如下,僅供參考。
學生A:我覺得聽譯訓練的方法很好。以前為了聽懂一段錄音,總是逐字逐句地聽,可聽完后還是沒明白中心思想。老師教的“聽意義”的方法,使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學生B:我喜歡老師與我們一起進行實戰(zhàn)訓練,這樣才覺得自己真的在做口譯。
學生 C:老師的授課方式多種多樣,雖然我的日語水平不高,聽不太懂,但還是覺得口譯課很有意思。
口譯教學與精讀課程教學不同,目的不是掌握多幾個詞匯或是句型;與筆譯教學也不同,目標應是“準、順、快”[8]。經過口譯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應只是一名“傳聲筒”,而應利用自身雙語的優(yōu)勢,跨越不同語言文化的壁壘,達到溝通與理解的目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僅憑一學年 68學時的訓練,就能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翻譯。但通過綜述訓練鍛煉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通過聽譯訓練等方法來提高學生“聽意義”的能力,通過實戰(zhàn)訓練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可以使學生掌握口譯的基本技能,為大學畢業(yè)后從事口譯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1。
[1]蘇琦.日語口譯教程修訂本 [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
[2]葉小廣.口譯教學的改革思路與實踐 [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108-110.
[3]劉和平.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4]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XV III.
[5]姜海紅.英語口譯教學中聽力訓練的方法和技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74-75.
[6]仲偉合.口譯訓練:模式、內容、方法 [J].中國翻譯, 2001,(3).
[7]姜弘.日語專業(yè)課的人文教育理念和實踐[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6,(3):35-39.
[8]馬繼紅.口譯課堂教學策略 [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9):43-46.
(責任編輯:劉東旭)
H369
A
1001-7836(2010)09-0137-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9.056
2010-06-22
海南大學 2008年度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重述練習在日語口譯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hdjy0827)
李明玲 (1972-),女,海南澄邁人,講師,碩士,從事日語口筆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