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心 劉思 陶容輝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療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目前已獲準上市的乙肝抗病毒藥物有兩大類,即干擾素(IFN)[普通 IFN-α和聚乙二醇化IFN(PEG-IFN)=及核苷(酸)類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與替比夫定)。我們應(yīng)用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HB)觀察其降低血清HBV-DNA水平的療效及安全性。
1.1 對象 為2007年6月至2009年8月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患者的臨床診斷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并參照2005 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年齡16~65歲,血清HBsAg陽性>6個月,HBeAg陽性,HBeAb陰性,HBV-DNA水平≥105copies/m l;且前6個月內(nèi)有ALT≧2倍正常值上限;TBIL≤51 umol/L;ALB≥35 g/L;PT超過正常范圍的時間≤2 s;血清肌酐≦130 umol/L(1.5 mg/L),外周血血紅蛋白≥100 g/L,血小板計數(shù)≥8×109/L,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1×109/L。排除標準:合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失代償肝病;試驗前3個月內(nèi)接受過抗病毒藥物如拉米夫定等治療;血清AFP>100 ng/L;懷孕期或哺乳期婦女。有102例患者入選。
1.2 試驗方法 將102例入選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2例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口服,患者基本療程12個月,6個月無治療應(yīng)答者停藥。對照組50例用普通干擾素IFN-α500 U,隔日一次,肌肉注射,患者基本療程12個月,6個月無治療應(yīng)答者停藥。不同時給予常規(guī)保肝治療。觀察治療期間,患者血清ALT復(fù)常率,HBV-DNA陰轉(zhuǎn)率,HBeAg、HBeAb轉(zhuǎn)換率以及不良反應(yīng)。
1.3 觀察項目 治療前、治療期間每3個月檢查1次肝功能、HBV-DNA定量和HBV血清標志物,治療期間每2周檢查1次血常規(guī)并注意藥物的其他不良反應(yīng)。
1.4 統(tǒng)計分析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組血清ALT復(fù)常率,HBV-DNA陰轉(zhuǎn)率,HBeAg、HBeAb轉(zhuǎn)換率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0.4%(47/52)、70.0%(35/50)(P <0.05);67.3%(35/52)、36.0%(18/50)(P <0.05);57.7%(30/52),26.0%(13/50)(P <0.05);替比夫定無明顯不良反應(yīng),多為虛弱、頭痛、腹痛、惡心、(胃腸)氣脹、腹瀉和消化不良等,干擾素(IFN)不良反應(yīng)較多,如發(fā)熱、肌肉關(guān)節(jié)酸痛、血清WBC下降、精神抑郁、甲亢或甲低、消瘦等。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各項結(jié)果對比(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藥物治療的理想標準是持久強效地抑制HBV復(fù)制,使病毒載量盡可能地達到最低,從長期來看能夠有效減少或逆轉(zhuǎn)纖維化、防止或延緩肝硬化并發(fā)癥和肝細胞癌的發(fā)生。
替比夫定為天然胸腺嘧啶脫氧核苷的自然L型對應(yīng)體,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類抗乙肝病毒(HBV)DNA多聚酶藥物。替比夫定5’-腺苷通過與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5’-腺苷競爭,從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通過整合到HBV DNA中造成乙肝病毒DNA鏈延長的終止,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復(fù)制。替比夫定是目前抗病毒療效最強的兩種核苷類似物之一[3]。
干擾素IFN-α是一種具有多重生物學(xué)功能的細胞因子,干擾素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過免疫調(diào)節(jié)和產(chǎn)生3個抗病毒蛋白的效應(yīng)而完成的。干擾素IFN-α是目前公認的抗病毒藥物。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HB)較干擾素更能夠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更易被患者接受。
[1]中華醫(yī)學(xué)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xué)分會、肝病學(xué)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2]中華醫(yī)學(xué)會肝病學(xué)分會、感染病學(xué)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881-891.
[3]Hou JL,Yin YK,Xu DZ,etal.A phaseⅢ comparative trial of telbivudine and lamivudin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nese patients:first year results.Presented at:Shanghai-Hong Kong Intenrational Liver Congres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