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數(shù)民族簡介(四)
噶瑪蘭,2002年12月成為臺灣少數(shù)民族中的第11個族群,其人數(shù)比邵族略多一些。噶瑪蘭,意指在平地的人,是臺灣蘭陽平原最早的住民。1632年,西班牙派兵攻打宜蘭,以懲罰噶瑪蘭人攻擊該國擱淺船只的行為,才讓這個族群為外人所知。18年后,荷蘭人用文字記錄了臺灣蘭陽平原上36個噶瑪蘭部族的情況。由于長年紛戰(zhàn),這個族群最終遷移到花蓮市。1878年的加禮宛事件,導致族人再次流亡遷徙,流散在花蓮和臺東等地。目前這個族群主要居住在新城鄉(xiāng)的佳里灣部落、豐濱鄉(xiāng)的新社部落、豐濱部落、立德部落、磯崎部落和長濱鄉(xiāng)的彰原部落、大峰峰部落,另外少數(shù)族人仍居住在宜蘭冬山河出??诘牧髁骱图佣Y宛部落。
噶瑪蘭,早期是平埔族群的一支。這個民族性情平和,又因為居于水濱而喜歡干凈,氏族內(nèi)實行沒有階級之分的母系社會,部落祭司都由女性擔任,頭目以推舉的方式產(chǎn)生,部落內(nèi)其他的公共事務(wù)則由各年齡階層的族人分工合作。家庭內(nèi),女子具有家產(chǎn)繼承權(quán)和所有權(quán),男子必須入贅妻家婦唱夫隨。
噶瑪蘭人深信萬物皆有靈,靈可分為善靈和惡靈,在舉行祭典之前一定要舉行儀式。最重要且保存完整的祭祖儀式,就是在年末舉行的巴律令,但因區(qū)域上的不同有所差異。重要祭典還包括每年3、4月舉行的海祭,以及每年8月舉行的豐年祭。
撒奇萊雅,原來被劃屬于阿美族的一支,稱為“奇萊阿美”,目前是臺灣少數(shù)民族人口排名第八的族群。撒奇萊雅意指真正的人?;ㄉ彛诠艜r曾稱作奇萊,就是從撒奇萊雅人自稱的諧音而來。撒奇萊雅最早為人所知,是在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1878年撒奇萊雅聯(lián)合葛瑪蘭加禮宛社、竹窩宛社反抗清吏,后被清兵擊潰,史稱“加禮宛事件”。此后全族散居在臺灣各地,開始了他們128年隱姓埋名的流浪生活,直到2007年1月17 日才被確認為臺灣少數(shù)民族中的第十三族群。
撒奇萊雅是最早居住在花蓮的居民,他們共有五個主要部落,花蓮市主布部落、瑞穗鄉(xiāng)馬立云部落、壽豐鄉(xiāng)水璉部落、豐濱鄉(xiāng)磯崎部落及新城鄉(xiāng)北埔部落。其語言自成一體,與阿美各部落都不同。雖然兩個族群文化習俗類似,但是其與阿美最大的不同就是氏族內(nèi)部實行的是不完全母系制度,即男性出贅后仍有可能回家分到若干土地和家產(chǎn)。
撒奇萊雅人隨著季節(jié)變換而舉行歲時祭儀,分為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收藏祭、豐年祭等。在成年禮儀式中的長者賜飯,是長者祝福未成年人的一種儀式,也是撒奇萊雅特有的傳統(tǒng)。每一次成年禮后,撒奇萊雅人要求新進的年齡階級成員在部落種植一圈刺竹,象征著保護部落。因此,年齡階級與刺竹都被稱為“部落圍墻”。
撒奇萊雅人為了紀念在“加禮宛事件”中捍衛(wèi)部落犧牲的祖先,在百年后的今天,部落以“巴拉馬爾火神祭”祭祀儀式悼慰祖先英魂,警示后人世代傳承族群精神。
邵族,是臺灣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族群,僅有603人,昔日被歸為鄒族內(nèi),2001年成為臺灣少數(shù)民族的第10個族群。以前他們曾分散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xiāng),分為審鹿、毛闌、田頭、水里、眉社、水社等六大社,目前只剩下日月潭畔的日月村(舊稱德化社)的伊達邵部落,以及水里鄉(xiāng)的頂莰村、大平林部落,在臺灣少數(shù)民族各族群中屬于湖棲的漁獵族群。
伊達邵,意指我們是人。相傳邵的祖先為了追逐一頭白鹿,意外發(fā)現(xiàn)這處美麗的桃花源,于是舉族搬遷到日月潭畔展開新的生活,這就是邵人逐鹿的傳奇故事。
邵人的傳統(tǒng)社會組織,是由七大氏族組成的父系社會。氏族族長即為部落頭目,為長嗣世襲制。部落事務(wù)采取氏族分工擔任制,每一氏族領(lǐng)導者由氏族嫡系最年長的男子擔任,例如袁姓和石姓長老是部落頭目、毛姓長老就是部落對外戰(zhàn)爭的軍事統(tǒng)帥等等,這種每一個氏族擔任固定工作的現(xiàn)象,被學者稱為氏族分工制度。
邵人隨著四季變換舉行歲時祭儀:狩獵祭、拜鰻祭、播種祭、祖靈祭。其中,祖靈祭是邵人信仰的核心,家家戶戶供奉祖靈藍,放著歷代祖先所穿的衣服,每年農(nóng)歷8 月1日開始進行祖靈祭祀和各項祭儀。祖靈祭祭司全由女性擔任,專門主持祭禱與祖靈溝通,具有尊崇的地位。祖靈祭是族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祭典,除了祭祀最高祖靈,還舉行祈求家戶平安、四季豐收、舉族歌舞歡宴慶祝新年的活動,包含祈福除穢、杵音敲奏,昔日還進行成年鑿齒儀式。這種敬畏祖靈,服從祖先遺訓的習俗,是傳承文化與延續(xù)民族精髓重要的祭儀。
雅美,現(xiàn)在也稱達悟,是臺灣少數(shù)民族中最典型的海洋族群,也是唯一沒有獵首和飲酒的民族。他們居住在臺灣以東的蘭嶼島上,分為紅頭、魚人、椰油、東清、朗島、野銀六個部落,目前是臺灣少數(shù)民族人口排名第十一的族群。
雅美,意指北方,也有人的意思。雅美氏族社會實行男女分工的父系社會,男性負責捕魚、建筑房屋、制造工具,婦女則負責織布和耕作,沒有頭目制度。一個部落只有兩三個最早創(chuàng)立部落的氏族,而這些氏族最嫡系的長老,就成為這些氏族的族長。在部落內(nèi),還有其他的領(lǐng)導人物,例如每一組捕魚團的船長、善于制造各種工藝的師傅,都是部落里具有專業(yè)影響力的領(lǐng)袖人物。
雅美人的財產(chǎn)由兒子繼承,在雙親過世后,家屋的建材拆下后由兄弟平分,但是長子可以取得舊屋的土地,以及具有象征意義的屋頂主梁,女兒最多分得母親的私人遺物,不過,雅美婦女的地位并不低,反而比其他父系氏族的少數(shù)民族擁有更多的許可權(quán),例如,婦女可以自由嫁到別的部落,可是男子卻只能在自己的部落物色結(jié)婚對象。
蘭嶼島四面環(huán)海,海洋資源豐富,因此他們發(fā)展出獨特的海洋文化。他們所居住的地下屋,是雅美最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主要以石頭、木頭搭蓋而成,雅美人對魚的認識,可謂臺灣少數(shù)民族之冠,如男人魚、女人魚、還有父親健在的孩子就禁食的老人魚等。諸多的歲時祭儀和習俗,隨著飛魚的魚訊不同而舉行不同的儀式,螃蟹祭、小米豐收祭、每年3至8月所舉行的飛魚祭等,都是雅美人重要的歲時祭典。而10人拼板舟完成后的新船下水儀式,更是雅美人最具魅力的傳統(tǒng)文化盛會。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