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東,馬克蒂姆,姜 熙
中西方不同視角下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未來
朱 東1,馬克蒂姆2,姜 熙3
武術的國際化一直是熱點問題,研究將對武術的國際化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一次全面地調查,并分析研究造成這些狀況的深層次原因,探索適合中國武術國際化發(fā)展之路。結果顯示,武術發(fā)展在世界各洲發(fā)展極不平衡,各國習武人數總體偏少,多數國家只有一個武術協(xié)會,但有1/3的國家有多個武術協(xié)會并存的現(xiàn)象。武術師資缺乏、武術教學水平低下是目前制約各國武術發(fā)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并提出重視學校武術的發(fā)展,利用孔子學院擴大武術練習人口,建立科學、合理可行的教練員等級和培訓制度等建議。
武術;國際化;現(xiàn)狀;未來
武術是中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眾所周知,亞洲的許多搏擊類項目都源于中國武術,這些項目包括日本的柔道、合氣道、空手道和韓國的跆拳道等(Stanley E.Fenning,1981;關文明,1991)。在這些項目中,日本的柔道和韓國的跆拳道已經是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與此同時,日本的空手道成為了2016年夏季奧運會的候選項目,雖然最終沒有進入奧運會,但中國武術連進入該候選名單的機會都沒有獲得。人們不禁要問,中國武術在國際上的發(fā)展狀況如何,未來又將如何發(fā)展?
武術的國際化研究存在著“內熱外冷”的現(xiàn)象,即國內研究多,而國外的研究少,尤其是武術入奧受挫所引發(fā)國人關注。武術的國際化發(fā)展建立在全面了解和盤點現(xiàn)狀的前提之下,歸納和總結現(xiàn)在是為將來的決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武術的國際化之路并不平坦,將來是否就只有入奧這一條路可走?武術在世界各國的發(fā)展到底是什么情況?本研究將客觀地調查武術在國際上的發(fā)展狀況,以及造成這些狀況的深層次原因。對中國武術的國際化問題進行跨國家、跨文化的聯(lián)合研究,既突破因國內外文化、教育、習俗差異所造成的局限性,也可克服因語言方面的障礙所造成的溝通不暢,為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武術自己特色的國際化發(fā)展之路提供參考。
研究對象包括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各會員單位或武術協(xié)會負責人、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以下簡稱“國際武聯(lián)”)官員、部分武術教練員。通過在谷歌學術網、中國知網、Sportdiscus、中國期刊網等網站查閱武術相關文獻,檢索關鍵詞包括武術、國際化、對外、國外、傳播、國際(化)、wushu,wushu dissemination,Chinese martial arts,kungfu等,并采用不同的組合形式,力求盡可能多、盡可能廣地搜索與武術國際化有關的文獻和報道。
本研究的問卷調查包括國際武聯(lián)會員單位、國際武聯(lián)官員以及武術教練員。問卷采用半開放式結構,采用常規(guī)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兩種方式。常規(guī)問卷分別在2007年北京舉辦的第9屆世界武術錦標賽、2008年湖北十堰舉辦的第3屆傳統(tǒng)武術節(jié)、2009年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第10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期間,向各隊領隊發(fā)放和回收問卷調查表。在線問卷調查內容與紙質問卷完全一致,根據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所提供的電子郵件地址,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將在線問卷調查的鏈接發(fā)送到各國和各地區(qū)武術協(xié)會的電子信箱。
封閉式問卷部分的編碼比較簡單,采用的是季克特量表的格式,分為6個等級,按1~6進行編碼。開放式問卷根據受試回復的問題進行歸納和提煉,并形成若干簡要的回答,再對若干簡要回答進行歸類,根據這些問題進行編碼。開放式問卷的編碼由比利時維杰大學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來完成,編碼完成后再由其他人進行核查,確保分類和編碼的準確性。
有52個會員單位接受調查(表1、圖1)受調查的國際武聯(lián)官員共6人,具體是Raymond Smith(英國),國際武聯(lián)副主席及歐洲武聯(lián)主席;Sunny Tang(加拿大),國際武聯(lián)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加拿大武術協(xié)會主席;Patrick Van Campenhout(比利時),國際武聯(lián)財務主管及歐洲武聯(lián)主任;Andrzej Braksal(波蘭),國際武聯(lián)執(zhí)委會委員、歐洲武聯(lián)副主席、波蘭武術協(xié)會主席;E.Bekir Hocaoglu(土耳其),歐洲武聯(lián)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Oleg Chukanov(烏克蘭),烏克蘭武術協(xié)會主席。分別有來自捷克、英國、比利時、烏克蘭、斯洛文尼亞的5名教練員參與了調查。
采用SPSS 17.0對問卷進行處理,采用了頻數分析和多維頻數、相關性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
2008年的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單位會員為119個,截止2009年12月底,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已發(fā)展到139個會員單位,其中,增長最快的是非洲,由2008年的20個增加到37個,歐洲由39個增加到41個,美洲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個會員,亞洲和大洋洲的會員數沒有變化,仍分別是36個和4個。
參與本次調查的會員國和地區(qū)達到了52個,歐洲國家參與本調查的數量最多,有23個國家;其次是亞洲,13個;排第3的是美洲,有9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了調查;而非洲也有6個國家參與調查;大洋洲1個(表1)。
表1 接受本研究調查的國家和地區(qū)一覽表
從參與調查的國家數量看,歐洲參與調查的比例最高,美洲其次,大洋洲最少(圖1)。
圖1 各洲參與本調查的分布情況示意圖
由于問卷內容涉及到包括經費、人數、規(guī)模等各武術協(xié)會內部的一些核心問題,需要參與調查人員非常了解本國或本地區(qū)武術開展的情況。多數受調查者在本協(xié)會中擔任重要職位,其中,本國武術協(xié)會主席和副主席共19人,占受調查總數的36.5%,秘書長12人,占總數的23.1%,此外,技術監(jiān)督委員會成員7人,占13.5%,其他6人,占11.5%。
在本研究中,對參與本調查的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習武人數進行了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有71.7%的國家和地區(qū)習武人數在5 000人以下,美洲和歐洲習武人數在5 000人以下國家的比例較高,具體為美洲87.5%,歐洲70%,亞洲為72.7%,非洲為66.7%。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習武人數少于500人的國家共8個,其中,美洲就占了4個。習武人數在5 001~10 000人之間的國家和地區(qū)中歐洲為4個。習武人數在1萬人以上至10萬以下的國家和地區(qū)共4個,分別為歐洲的土耳其、亞洲的韓國、非洲的埃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習武人數在10萬以上的國家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各有一個,分別是俄羅斯、孟加拉、尼日利 亞、美國(表2)。
表2 受訪國家或地區(qū)參加武術練習的人數一覽表
皮爾遜相關性分析結果也發(fā)現(xiàn),在習武人數與武術進入各國時間上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相關系數r=-0.36,P= 0.017,說明習武人數越多,武術進入該國的時間越早。
在對各國武術協(xié)會會員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只有1個武術協(xié)會(53.8%),有6個(11.5%)國家沒有參加本項調查,但有30.8%的國家和地區(qū)有多個武術協(xié)會存在的現(xiàn)象,其中,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格魯吉亞、意大利、荷蘭、北愛爾蘭有1~2個武術協(xié)會。8個國家和地區(qū)有3個甚至更多的武術協(xié)會存在,其中,匈牙利、墨西哥、西班牙、委內瑞拉同時存在3~4個武術協(xié)會,而加拿大、俄羅斯、斯洛伐克、韓國則超過4個(表3)。武術協(xié)會在本國的數量越多,越不利于武術在當地的順利開展。
根據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章程規(guī)定,所有國際武聯(lián)的會員協(xié)會應不斷為聯(lián)合本國或地區(qū)內的其他武術組織而做出努力。如有會員協(xié)會不致力于擴大組織,聯(lián)合統(tǒng)一,將考慮終止其會籍,直至聯(lián)合其他團體。從官方層面上來看,國際武聯(lián)希望武術在各國或地區(qū)有一個統(tǒng)一的協(xié)會。然而,造成部分國家有多個武術協(xié)會存在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國家相關武術協(xié)會的成立時間早于國際武聯(lián)成立的時間。
從多維頻數調查發(fā)現(xiàn),在1990年以后傳入武術的國家中同時存在多個武術組織的國家不多,其中,僅有2個國家有超過1個武術組織的現(xiàn)象存在。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1970年以前傳入武術的國家中,美國和澳大利亞已經完成了聯(lián)合統(tǒng)一,即在本國只有一個武術組織。它們是如何做到聯(lián)合統(tǒng)一其他武術團體,其中的一些經驗是否可以借鑒,尚需進一步的調查。需要承認的事實是,一個國家有多個武術組織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是歷史原因所造成的,但如何對這一現(xiàn)狀進行改善需要協(xié)調各個方面,包括國際武聯(lián)、洲武聯(lián)和當地的主管部門,這也是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武術發(fā)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表3 武術在受訪國家或地區(qū)所存在的武術組織數量一覽表
此外,在所調查的國家中,本國武術協(xié)會會員的數量近似于在該國練習武術的人數,即大多數受訪者(53.9%)認為,該國至少有一半習武者隸屬于武術協(xié)會,且大部分的會員都是在本國注冊,少數人為跨國注冊。這就意味著各國的武術協(xié)會對本國半數以上習武人群行使著管理和引導的職能。
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雖然學者對傳統(tǒng)武術的認識仍然存在著爭論,如有人認為,傳統(tǒng)武術主要是指民間傳播的套路、散打和功法等內容及相應活動方式[1],傳統(tǒng)武術是傳承中華武術文化道統(tǒng)的技擊術[10]。也有專家認為,傳統(tǒng)武術是由歷史流傳下來的,較多地保留了過去武術的技術和風格特征的武術[40]。但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在其發(fā)展的年代不同?,F(xiàn)代武術主要是指新中國成立后的武術,尤其以競技武術為代表的官辦武術。而傳統(tǒng)武術除了上述的一些特征外,與現(xiàn)代武術(或競技武術)的區(qū)別是非官辦武術。
本研究對參與調查的各國習練傳統(tǒng)武術和現(xiàn)代武術的人數比例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武術和現(xiàn)代武術在各國開展的程度基本相當,調查數據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并不能清楚地顯示是傳統(tǒng)武術還是現(xiàn)代武術更受人們歡迎。但是具體的數據反映,在不同國家,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的習練人數比例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練習傳統(tǒng)武術和現(xiàn)代武術呈高度負相關,相關系數高達-0.858。這一數據說明,傳統(tǒng)武術開展得好的國家,現(xiàn)代武術的開展就差;而現(xiàn)代武術開展得好的國家,可能傳統(tǒng)武術在當地的發(fā)展就較差。
結果顯示,習練傳統(tǒng)武術的人數低于5%的國家有3個,分別是文萊、尼泊爾、朝鮮。從這3國的具體情況分析發(fā)現(xiàn),這3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傳入武術的時間較晚,都是在1990年以后才傳入,而文萊則是在2000年以后才傳入武術。此外,這3國習武人數較少,朝鮮和文萊習武人數都低于500人,尼泊爾習武人數在1 001~5 000之間,導致傳統(tǒng)武術習練人數比例小的原因是否與傳入時間有關系,或是這3個國家因為武術是亞運會比賽項目才在本國開展,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證實。
傳統(tǒng)武術習練人數比例達到75%以上的國家有14個,說明這些國家傳統(tǒng)武術的發(fā)展較好,分別是澳大利亞、奧地利、芬蘭、英國、希臘、匈牙利、墨西哥、荷蘭、挪威、斯洛文尼亞、南非、美國、特里尼達和多巴哥。
與之相反,習練現(xiàn)代武術的人數低于5%的國家有5個,分別是澳大利亞、英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墨西哥。以上4國除了墨西哥以外,其他3國武術傳入的時間較早,且習武人數較多。有研究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習練傳統(tǒng)武術的人不喜歡現(xiàn)代武術的最大原因是認為現(xiàn)代武術文化含量少,動作難,要求高[42]。
總體而言,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在受調查國家中開展的情況均衡,這一觀察指標主要是通過對表4中習練現(xiàn)代武術和傳統(tǒng)武術百分比超過50%的群體所做出的判斷。
競技武術主要包括了套路和搏斗兩個大類,其中,搏斗包括散打、推手、短兵。根據調查,目前,武術套路的練習人數大于散打的練習人數,34.7%的國家主要以套路練習為主,只有25%左右的國家主要以開展散打練習為主,其中,套路和散打兼練比例最高的有3個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埃塞俄比亞和匈牙利。結合上文對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的調查發(fā)現(xiàn),以上3國中澳大利亞和匈牙利練習傳統(tǒng)武術的人數比例較高,可見,套路與散打兼練與傳統(tǒng)武術習練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傳統(tǒng)武術大致有功法、套路以及散手三種表現(xiàn)形式,即練習武術的開始先提高功力,然后開始學習套路,通過套路的學習提高對技擊動作的靈活運用,最后是散打,通過與人交手來不斷提高實戰(zhàn)水平。所以,傳統(tǒng)武術在一些國家開展時由于它的全面性而受到當地習武人群的喜愛。在武術國際化過程中,是否既練套路又注重實戰(zhàn)的傳統(tǒng)武術能夠被更多習武群體所接受呢?本研究的結果并不能回答這一問題,因為,傳統(tǒng)武術的開展可能受到許多方面的制約,包括是否有開設傳統(tǒng)武術的內容,師資的情況,武術學習者對傳統(tǒng)武術所接受的程度。傳統(tǒng)武術在國內的發(fā)展仍然存在著相同的問題,一方面,許多學者呼吁要扶持傳統(tǒng)武術;另一方面,又因為傳統(tǒng)武術在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影響著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傳統(tǒng)武術和現(xiàn)代武術在國內的情況與在國外的發(fā)展基本相同。如果這一問題可以在國內解決,在武術國際化發(fā)展中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之爭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
有研究表明,國外發(fā)達國家體育經費來源大致包括政府財政資金、職業(yè)俱樂部經營收入、體育博彩收入、資本市場(主要是風險投資和融資渠道)以及其他來源,其中的“其他來源”主要是民間財團、企業(yè)和私人業(yè)主提供的各類社會捐助。各國武術協(xié)會的經費來源與報道相同,大多數國家的武術協(xié)會的經費來自于多個方面,包括政府、會費、本國奧委會、私人資助等。總體看,各國大部分資金來自于會費和本國政府的支持。調查顯示,有25%國家的經費來自于會費。該項調查反映出各國奧委會所提供的經費僅占經費的一小部分。例如,有75%的受調查國家反映,他們本國奧委會所提供的經費低于整個經費預算的5%。與之相比,在意大利的大多數單項協(xié)會的經費預算中,90%在靠國家奧委會提供的經費。可以這樣認為,武術的非奧運地位導致在許多國家沒有得到來自該國奧委會的經費支持。此外,在個別調查報告中,一些國家提到了經費的一些其他來源,包括通過段位(非洲)、組織比賽(歐洲和美洲)、個人資助和籌款(美洲)等,但這些經費對于總體經費來源而言,僅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少于5%)。
本研究針對各國對武術在本國開展情況的總體看法進行了調查,對于武術在本國開展狀況,各國間存在截然相反的看法,有超過36.5%的受訪者認為,武術在本國開展的情況好或者非常好;有25%的受試認為,武術在本國開展的情況差或者非常差。值得注意的是,另有34.6%的被訪者在這一問題上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表示不確定。
調查中發(fā)現(xiàn),武術在本國開展好和非常好的受訪者提到以下一些經驗:有6個國家認為,增加媒體的關注度對武術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2個國家認為,有習練武術的傳統(tǒng)更加有利于武術的開展;有2個國家認為,促進武術的發(fā)展需要增加武術學校和組織機構間合作的機會。
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本國武術普及程度差和非常差的國家中也提到這樣一些原因,而“缺少媒體的關注”是提到最多的;缺少資金/政府方面的支持和缺少有資質的武術指導排列在第2位;認為其他體育項目在本國更加普及和缺少合作并列第3位。此外,缺少練習武術的傳統(tǒng)也是影響武術在本國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
表4 影響武術在受訪國家或地區(qū)普及程度的原因調查一覽表
推廣武術的首要目標是讓全世界了解武術。在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功夫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外國學者Paul Bowman曾在《武術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到,日本柔道和空手道的國際化是受二戰(zhàn)時美國占領日本后播放日本電影和電視的影響。功夫(武術)的國際化是受香港電影業(yè),尤其是李小龍在電影上的形象及功夫電視劇的熱播。韓國跆拳道的國際化是因為跆拳道漂亮的腿法以及來自韓國政府經濟和政策上的扶持。國內許多研究都表明,外國人喜愛中國武術多數是受到功夫片的影響。如何能將電影里所展示的功夫形象與現(xiàn)實中的武術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從想象空間的“功夫”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武術”的平穩(wěn)過渡,是武術對外推廣中需要積極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推廣習武的傳統(tǒng),其首要目的是使大家了解武術這個項目,如國內在1985年和1997年對市民參加體育鍛煉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氣功、武術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市民采用的鍛煉項目中高居榜首,這說明國內的全民體育鍛煉中武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推廣習武的傳統(tǒng),就需要擴大武術在國外體育鍛煉中的練習人群。在武術的推廣過程中不僅僅要強調武術的競技價值、觀賞價值和技擊價值,還要廣泛宣傳武術的健身價值,這樣就會有更多國外的體育鍛煉者加入到武術的習練中來,習武的傳統(tǒng)也就會自然形成并得以繼承。
國家的發(fā)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靠學校,文化的傳承也類似。學校是人成長過程中接受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一個人受教育的習慣絕大部分是在學校養(yǎng)成的。因此,抓住了學校武術的教育,就等于抓住了武術的未來。日本的柔道和韓國的跆拳道在他們各自的本土學校中開設課程,使兩者獲得了巨大的成功[30]。通過學校擴大武術在當地的習武人群,以武術身體活動來傳播中國文化是國內許多專家學者的共識。擴大武術在青年人群中的開展是目前武術發(fā)展的重點,只有在廣泛武術練習人群的基礎上,才能夠開始討論形成什么樣的武術環(huán)境和氛圍。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通過開辦武術學校,與其他學校合作開展武術項目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
在對各國武術學校的發(fā)展情況的調查顯示,各國間存在不同的看法。34.0%的受訪者認為,武術學校在本國開展好或非常好,但有26%的人選擇了差或非常差。
表5 武術學校在受訪國家或地區(qū)的發(fā)展情況調查一覽表
就目前而言,武術在國外學校開展的好壞與該國習武總數不存在顯著性相關,既使在該項調查中認為,武術學校在本國開展好或者很好的國家中,在習武總人數方面也呈現(xiàn)離散狀態(tài),認為本國的學校武術開展好或者很好的國家習武總人數有多也有少,并不是本國學校武術開展好的在習武人數上就一定很多。然而,認為本國的學校武術開展差或者非常差的國家在習武總人數方面明顯偏少,這些國家習武的人數均在5 000人以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歐美發(fā)達國家中,比利時、加拿大、芬蘭、英國、墨西哥、挪威的學校武術發(fā)展“差”,其中,英國的學校武術發(fā)展“很差”。
國內學者在分析武術沒有進入奧運會的原因時多次提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問題,是否是中西文化差異問題導致學校武術在這些國家開展困難,還是我們沒有重視這一塊市場的開發(fā)和利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當前的一個現(xiàn)實需要我們認識清楚,那就是國際奧委會的委員有近一半來自歐洲,表明奧林匹克運動存在著嚴重的歐美中心主義[12]。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普及歐美武術的習武人口,使武術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
在此次調查中,認為武術學校普及好和非常好的受訪者提到了以下一些經驗:9個國家提到本國的武術學校較多,3個國家認為,高水平武術教學是武術學校發(fā)展好的表現(xiàn)。認為本國武術學校差和非常差的國家中也提到了一些原因:其中13個國家認為本國武術學校很少,11個國家認為缺少良好的武術教學,4個國家認為缺少經費和官方支持,4個國家認為其他體育運動項目在本國更受歡迎??梢钥闯?武術學校的數量和教學水平的高低是武術學校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此外,中國武術的競爭對手如跆拳道、空手道同樣來自東方,重視教學和訓練環(huán)節(jié)中的禮儀是這兩個項目的共同特點。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學習了空手道以后,不但沒有增加暴力傾向,反而更加懂禮貌,許多家長非常愿意將自己的小孩送去練習空手道,使他們在學習中完善人格。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經過6個月跆拳道練習的青少年在侵略性方面的指標出現(xiàn)下降,在自尊、社交方面也有所提高(Michael E,1998)。中國武術歷來就重視習武者道德品行的塑造,但是相對于跆拳道、空手道禮儀而言,武德表現(xiàn)得更為深奧、內隱,如跆拳道、空手道的敬禮這一動作表示對老師、對手或他人的尊重,含義讓人一目了然,而武術的一個抱拳禮卻蘊含了更多的信息,在武術習練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塑造習練者的武術禮儀道德,尤其是對于國外習練者而言如何更好地讓其理解武術禮儀中所蘊含中華文化意蘊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根據國家漢辦的最新消息,截止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學院和274個孔子課堂,共計554所,分布在88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亞洲27國70所,非洲15國21所,歐洲29國94所,美洲11國87所,大洋洲2國10所。武術借助于孔子學院在各國的開展,以武術練習這一身體活動形式推廣中國文化,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漢辦和中國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的重視。目前,北京體育大學已經在挪威與卑爾根大學、卑爾根中國協(xié)會等聯(lián)合開辦了卑爾根孔子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將與俄羅斯圣彼得堡體育大學合作建立孔子學院,說明武術與孔子學院合作辦學正進行著有益的嘗試。武術借助孔子學院在全球的發(fā)展可以快速擴大習武人群,并通過孔子學院這一窗口使更多外國人有機會了解中國武術。而孔子學院也可以通過開設武術來豐富教學內容,以武術這種身體活動方式使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提高漢語水平。
通過在大學開設武術課程是拓寬學校武術的另一思路。有研究報道,在美國,只有印第安娜(Indiana)大學設立了武術專項課程,亞特蘭大的凱納索(Kennesaw)大學設立了有學分的武術課程[23];上海體育學院在2007年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合作開設了有學分的武術選修課程,學生在來華之前首先完成了若干篇與武術相關文獻的閱讀,了解了大量的武術相關背景,包括武術的國際化、武術的文化、武術的歷史、武術與健康等文獻以后,通過到上海體育學院進行武術理論和技術的短期學習,體驗書法、陶藝和觀摩京劇等來了解中國文化,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來華師生的高度贊賞,反映出以武術為主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種形式并存的教學方式可能是將來武術教育的一個發(fā)展方向。
與國內一樣,武術在國外學校的開展也面臨著這樣的現(xiàn)實問題,即學生和教師中途放棄武術的現(xiàn)象非常常見。由于武術在學校層面的開展屬于業(yè)余水平,許多學校往往只能依賴個別老師的主觀能動性,或者說是對武術的熱愛繼續(xù)武術教學和指導。本調查中,許多教練員表示,他們除了負責包括對武術技術的教學和指導外,往往還要承擔包括經營學校、組織比賽、裁判等諸多日常事務,甚至在某些時候需要同時完成這些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基本無法照料自己的學生,甚至會對自己的其他工作產生影響。長此以往,造成了更多武術學生和武術老師的流失。
這種情況在國外的武館、武校中時常發(fā)生,所反映出的情況并不只是武術學校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深層次的原因是由于學校的規(guī)模、武術生源的情況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武術學校沒有充足的資金來運營。因此,武術在發(fā)展的道路上不得不反省武術的教育問題,什么樣的武術教學內容,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什么樣的教學形式可以為武術學習者所接受。
中國武術真正的國際化發(fā)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隨后的20年間,中國武術的國際化發(fā)展可以用一系列的活動及開端來描述,包括1990年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的成立,2002年,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正式被國際奧委會接受,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武術比賽的成功舉辦,這一系列的發(fā)展都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武術推廣傳播。
就武術國際化的發(fā)展變化而言,大多數受訪者(78.8%)認為,武術在技術方面的變化很大,具體包括了套路和散打都在過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認為套路主要化有以下幾方面:1)武術套路動作難度的增加(22,44%);2)套路競賽規(guī)則變化很大(12,24%); 3)套路技術的攻防技擊性正在淡出(11,22%),這是在本研究調查中國外對我們武術反映比較強烈的一點;4)近年來增加了武術的教學和裁判員的認證(7,14%);5)僅有4個國家(8%)認為武術賽事的舉辦有所增加(表6)。
表6 受訪國家或地區(qū)認為套路技術的變化方面調查一覽表
受訪者認為散打發(fā)生的主要變化有:1)認為散打“越來越受歡迎”(9,18%);2)散打教學和裁判認證在增加(7,14%);3)散打競賽規(guī)則有變化(5,10%);4)女性和青少年的散打賽事有所增加(4,8%,表7)。
調查中許多受訪者認為,武術的一系列改變主要由“試圖使武術更具吸引力(34.6%)”和“努力使武術進入奧運會(26.9%)”等因素引起。在調查中,受訪者也針對當前武術的國際化狀況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持積極看法的人(42.4%)高于持消極看法的人(11.5%)。另外,有28.8%的人選擇“不確定”。
表7 受訪國家或地區(qū)認為散打改變方面調查一覽表
圖2 受訪國家或地區(qū)認為武術國際化主要存在的問題示意圖
受訪者認為,武術國際化進程中不盡如人意的幾個主要原因包括:1)缺少媒體關注,許多國家不知道什么是武術,缺乏對武術的直觀感覺;2)在武術的發(fā)展過程中缺乏經費,也很難得到當地政府和來自官方的支持;3)缺少武術傳統(tǒng),主要體現(xiàn)在沒有練習武術的習慣;4)在本國開展武術時,缺乏相互的合作。合作包括與國際武聯(lián)、洲際武聯(lián)以及本國武協(xié)之間信息的溝通,以及武術資源的共享等;5)缺乏有資質的武術教學(圖2)。
武術的發(fā)展不僅需要政府和經費的支持,也需要不斷壯大習武群體。正如比利時武術教師克里斯多夫(Kristof)在接受調查時這樣回答:“我們學校發(fā)展較好的重要原因是我們在武術的訓練設施上進行了投入。所有投入得以實現(xiàn)完全是由于當地武術學校所在的布魯塞爾地區(qū)政府提供的補助。然而,政府的投入還不足以滿足我們對武術進行的遠期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武術的發(fā)展必須建立在有更多練習武術的人群基礎之上,并且,這些人不僅僅是將練習武術當作他們的一個職業(yè)來看待”。從這位教練員的一番話里,我們還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看法:武術國際化的發(fā)展,我們還需要更多熱愛武術的人士參與。
此外,各國武術協(xié)會應該是獨立管理的機構,應該是為當地武術學校提供發(fā)展和支持的組織。然而,目前的形式是許多人既經營著自己的武術學校,又是當地和本國武協(xié)的負責人。這導致他們沒有時間打理武術學校,也無法專注于武術協(xié)會方面的管理事務。建立更加專業(yè)、更加獨立的武術協(xié)會,使之可以根據本國、本地區(qū)武術發(fā)展需要來開展相應事務成為了武術協(xié)會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樣也可以有效避免所有的資源和信息可能會流向個別的武術學校或者地區(qū),造成個別武術學?;蚓銟凡渴芤?但絕大多數學校或俱樂部積極性受打擊這樣一種現(xiàn)狀。
關于各國武術裁判員水平,各國有著不同的觀點。28.9%的受訪者持否定態(tài)度,持不確定態(tài)度的人與之基本持平,為28.8%,僅有8位受訪者持肯定態(tài)度,如裁判水平較高或有較大改善,14位受訪者提到亞洲以外地區(qū)缺少裁判員的教學認證。從以上數據可見,雖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武術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規(guī)范的競賽規(guī)則和裁判法,但是,在許多國家看來,各國武術裁判員的水平卻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亞洲以外,要增加對武術裁判員的培訓。在各種大型賽事的執(zhí)法裁判中應該增加亞洲以外國家裁判員的數量。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裁判員隊伍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調查中許多受訪者認為,雖然武術在中國發(fā)展較好,但在世界許多國家仍然是一個小的觀賞性體育項目,對于公眾而言還充滿了神秘。許多觀眾根本看不懂武術的評分方法。因此,武術競賽需要讓人看得懂并且能夠實現(xiàn)評分公正將是未來發(fā)展方向。
調查中許多受訪者都認為,提高武術的水平必須要有高水平的教練員以及高質量的武術教學培訓內容,使本國的武術教練員或者教師掌握武術教學和訓練的方法。我們在調查各國武術教練員的水平時,各國受訪者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觀點:有15個國家(28.8%)的受訪者持否定態(tài)度, 25%的受訪者選擇“不確定”,23.1%受訪者持肯定態(tài)度。持否定和不確定態(tài)度的受訪者中,15個受訪者認為,本國缺乏有資質的武術教學導致了教練員水平不高,有3個受訪者認為,由于缺少合作才導致了教練員隊伍水平低。受訪者中有5位認為本國有高水平的武術教練員。
調查還發(fā)現(xiàn),對于大多數教練員而言,武術的訓練沒有標準,他們也不清楚應該采用什么方法來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本國或本地區(qū)的武術組織在此方面也沒有提供任何的幫助,國際武聯(lián)應該要求其所有的會員單位努力發(fā)展本國或本地區(qū)武術教練員的執(zhí)教水平,對包括執(zhí)教高水平運動員的教練員和指導大眾武術的教練員提供統(tǒng)一的教學標準。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調查中部分國家受訪者所反映的本國教練員的水平就像“盲人帶著另一盲人走路”的情況。
另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這些武術教練員還沒有將武術作為一種職業(yè),主要的原因是武術的練習者大多數只需要業(yè)余水平的訓練,一周2~3次的訓練使許多教練員必須要有其他的生活來源,否則連基本的生活也無法保障。而武術教練員,由于缺乏系統(tǒng)性的培訓,許多時候他們在執(zhí)教的方法上會面臨難題,尤其是西方的一些武術教練員在武術訓練方面的經驗十分欠缺,這是提高教練員水平需要解決的問題。
提高教練員的技術和理論的另一個建議是將不同學校或武術俱樂部中有天分的運動員或者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訓練,如果能在國家隊這種形式下以“工作坊workshops”或者“研討會seminar”的形式將優(yōu)秀的或有潛質的運動員集中進行訓練和提高,既能夠讓教練員之間的教學經驗得以交流,也能夠使運動員通過集中訓練的方式來促進相互間的學習。
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受訪者(46.1%)認為,國際武聯(lián)(IWUF)在促進武術國際化發(fā)展方面的工作是“好”或“非常好”,只有不到1/5的人認為“差”或“非常差”。調查結果顯示,國際武聯(lián)在武術的國際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持肯定態(tài)度的受訪者認為,國際武聯(lián)推動了武術的國際化,而持否定態(tài)度的受訪者中認為,在促進武術國際化過程中國際武聯(lián)還缺少對武術的推廣活動和開展廣泛的合作。調查顯示,42.3%的受訪者認為,國際武聯(lián)在溝通交流方面表現(xiàn)“好”或“非常好”,盡管有超過1/3的人(34.6%)認為非常好,但仍然有不到19.2%的人持否定態(tài)度。
事實上,在對國際武聯(lián)滿意度調查中,持肯定態(tài)度占了多數,這些受訪者充分肯定國際武聯(lián)促進了武術的交流和合作,而持否定態(tài)度的受訪者也提出了以下原因:國際武聯(lián)缺乏使用英語的溝通交流和互動。認為國際武聯(lián)應該與會員單位有定期的信息溝通,比如每一個季度,都提供哪怕一頁紙(或者更少)的季度報告,使所有的成員了解在這段時間內國際武聯(lián)所完成的工作,指導國際武聯(lián)會員完成相應工作等。
我們不能否認武術在國際化推廣中所取得的成績,但也不能不面對在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
在本次研究中,許多受訪者都提到了武術的發(fā)展需要官方的支持,武術在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情況不一,但武術在大多數國家沒有得到來自當地政府的認可,武術需要在各會員國獲得官方的認可,并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不僅如此,武術還需要在各國得到當地民眾的認可,只有這樣才能從資金和配套設施上的獲得支持。
雖然武術進入奧運會將有許多困難,但除了努力使武術進入奧運會,我們也應該力爭將武術推向奧運會之外的國際性綜合賽事,如世界運動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通過這些綜合賽事,使武術在各國和地區(qū)獲得政府的支持。
如果條件許可,由國際武聯(lián)或者相關部門提供資金,專門建立提高亞洲以外武術教練員、運動員武術教學訓練水平的基金,并且,有計劃地對亞洲以外國家進行武術的推介和展示,使外國人了解什么是武術,這是將來武術國際化中需要繼續(xù)加強的工作。此外,幫助亞洲以外國家將武術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推向公眾是大眾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的方向之一。比如在加拿大,在當地武協(xié)的積極努力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廣工作,包括許多武術公開表演,極大地吸引了當地的孩子和家長,擴大了武術在當地的影響。
利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組織武術相關的表演,擴大武術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已經不是武術工作者的單一行為?!翱吹街袊Ψ?就能想到中國文化”這一事實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來自國家漢辦官網的報道,在中國新年及一些重大的活動上,許多海外的孔子學院都會進行武術方面的表演和展示。在2010年春節(jié)的慶?;顒又?尤其以北京體育大學北歐春節(jié)的巡演引人注目,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和武術表演受到以中小學生為主的2 000多名挪威觀眾歡迎,說明武術除了本身的體育價值外,其文化價值的開發(fā)和利用是將來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開展各種武術的表演和推介,表演過程中提供帶有一定體驗和互動的武術交流活動,使更多的外國人了解武術,喜歡武術。此外,上海世博會期間各國參與世博會建設的專家、政府官員等人數眾多。我們可以為參與上海世博會建設的各國人員進行簡單的太極拳或者武術教學活動,以武術健身為切入點達到宣傳武術和擴大潛在的武術市場的作用。
正如上面所提到,目前還沒有針對武術教練員和運動員編寫的標準訓練指導手冊和書籍,這種類似于練習指南的手冊或書籍應該內容簡單,通俗易懂,閱讀和學習習慣盡量滿足不同國家學習要求。而目前所出版的武術方面的書籍尤其缺乏對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訓練方法等內容的介紹,而且除了中文以外的其他語種(包括英語)的武術書籍較少,這也是為什么競技武術在這些國家比較差的原因之一。當然,傳統(tǒng)武術在這方面的問題可能更加突出,以其他語種撰寫的關于傳統(tǒng)武術的教材、專著等文字材料可能更少。這樣一來,國際武聯(lián)及會員國或地區(qū)需要制定非常清楚的武術訓練指南和訓練標準,訓練指南的內容不僅包括競技武術,同時,可以兼容大眾武術和傳統(tǒng)武術。而大眾武術又應該包括不同層次需求的武術內容,如幼兒武術、健身武術、防身武術等,以加強在各國武術開展中進行指導。
武術師資問題是影響武術國際化的主要問題,尤其是在亞洲以外的地區(qū)需要更多經過認證的合格的武術教師,在這方面,亞洲國家應該將他們的教練員資源與其他國家“分享”,而其他國家則需要將本國的武術教練員派往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來提高他們的執(zhí)教水平并獲得證書。事實上,中國周邊的國家或地區(qū)的武術水平發(fā)展很好,并且這些國家或地區(qū)武術運動員有很好的語言能力,完全可以勝任以英語為主要語言國家的武術教學和訓練。這種方式既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武術外教師資短缺的問題,也同時提高了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qū)武術運動員練習武術的積極性。
此外,定期為各國武術教練員、教師用當地語言提供高質量的武術培訓,使他們能夠有機會提高武術教學和訓練能力,以考核的形式對參與培訓的當地教師進行技能鑒定并頒發(fā)證書。
許多國家有著水平較高的武術運動員,但由于沒有更換新的武術地毯從而導致他們的水平沒有辦法再進一步提高,其中一個原因是新的地毯價格太貴。不僅如此,即使許多武術俱樂部有充裕的資金購買新的武術地毯,但他們也沒有能力找到有專門放置新地毯的武術專業(yè)訓練場(館)。因為這種新場地的安裝和拆卸非常復雜,而國外多數的訓練場(館)是多功能多用途的,許多項目都會使用同一場地,武術練好可能用于舞蹈、柔道等其他項目,當地的訓練中心或訓練場(館)不會專門為武術訓練而貯存這種占地面積巨大的新地毯,這也是在武術國際化過程中,武術新規(guī)則實施以來關于武術場地所反映出的一個問題。
在器械的使用上,包括武術服裝、器械需要到中國購買,增加了使用武術器材的成本,武術器材的生產應該實施本土化、標準化、規(guī)?;a。建立和健全武術器材研究、認證機構,對武術器材的安全性、適用性、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等進行科學研究和認證,提升武術器材的層次。
加強對武術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在健康、社會影響因素方面是未來武術國際化發(fā)展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定期舉辦武術研討會,在國際間溝通和交流武術國際化發(fā)展過程中所急需解決的問題,將學術性研究有效地運用到武術國際化推廣實踐中去。此外,武術組織以課題研究的形式為研究者提供經費的支持,提高武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應加大鼓勵武術學術性文章在外文期刊發(fā)表的力度,同時,加強對武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國際化教學效果、武術與健康、武德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等研究,從科學的層面研究和宣傳武術,揭開武術神秘的面紗。此外,應該大力加強培養(yǎng)武術的管理人才,這種武術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針對國內的武術工作者,同時面向全世界,武術管理人才的質量將影響到武術未來的發(fā)展。
1.武術在世界各洲發(fā)展極不平衡,即使在同一洲內,不同國家之間武術發(fā)展水平的差距也較大,其習武人數總體偏少,各國習武人數與武術在該國發(fā)展的時間長短有一定關聯(lián),時間越長,習武人數越多。多數國家只有一個武術協(xié)會,但有1/3的國家存在多個武術協(xié)會并存的現(xiàn)象。
2.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在國際上的開展程度基本相當,兩者之間呈現(xiàn)高度負相關,即傳統(tǒng)武術開展好的國家和地區(qū)現(xiàn)代武術開展較差,反之亦然。武術套路的發(fā)展好于散打。
3.各國和地區(qū)武術協(xié)會的經費來源主要來自政府、會費、本國奧委會和私人資助。其中,大部分經費來自于會費和政府的資助,本國奧委會的資金比例低于本國或地區(qū)整個預算的5%。
4.武術師資缺乏、武術教學水平低下是目前制約各國武術發(fā)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的缺乏,以及經濟支持與官方支持的缺乏是影響武術在各國發(fā)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1.在教練員培養(yǎng)方面,應該建立一套科學的、合理可行的教練員等級制度和教練員培訓制度。
2.世界各國(除亞洲少數國家外)武術裁判員隊伍還未真正培養(yǎng)起來,武術裁判員認證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要建立一套國際裁判員培訓和認證體系,促進各洲、各國武術裁判員隊伍建設。
3.建立武術資源共享平臺,使武術發(fā)展的最新信息能夠高效、快捷地傳達到各會員國。
4.加大援外力度,特別是對武術發(fā)展較為落后的國家。
5.重視學校武術的發(fā)展,利用孔子學院擴大武術練習人口。
6.上海世博會期間舉辦系列的武術活動,抓住推介武術的好機會。
7.大力發(fā)展武術文化產業(yè),對武術賽事進行市場化運作和改造,賽事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8.加大武術文化信息流的對外輸出,尤其是對那些對武術還不太了解的國家加大影響力度,可以通過出版不同語言的武術書籍、文字資料、圖片影像資料等手段得以實現(xiàn)。
[1]蔡寶忠.對現(xiàn)代武術發(fā)展的思考[J].體育文史,2001,(2):19-20.
[2]蔡寶忠.競技武術走向奧運的歷程及啟示[J].體育科學,2004, 24(1):73-77.
[3]蔡龍云.琴劍樓武術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11.
[4]陳和霖,尹寶玉.留學生武術學習與對外武術教學[J].體育文化導刊,2004,(5):52-53.
[5]陳建民.從第9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看武術套路發(fā)展態(tài)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1):72-74.
[6]陳鵬生.奧運后西安市高校外國留學生習武現(xiàn)狀研究[J].搏擊,2009,6(3):68-69.
[7]谷晨.日本空手道的起源與發(fā)展演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3, (3):55-56.
[8]郭強.武術國際傳播策略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06.
[9]郭玉成.武術傳播引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158.
[10]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11]洪浩,郭玉成.2003年首屆國際武術論文報告會綜述武術·奧運會·國際化[J].體育文化導刊,2004,(2):43-45.
[12]洪浩,張龍栓.對武術進奧運會若干理論問題的反思[J].體育學刊,2007,14(9):49-51.
[13]季建成.對國際間學練武術不同認識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0,36(2):40-41.
[14]季建成.武術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0,20 (4):22-23.
[15]江亮,雷濤.對國外大眾體育與我國社會體育經費籌資渠道的比較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6,28(4):10-12.
[16]姜熙.系統(tǒng)模式:中國武術傳承與發(fā)展模式的回歸[J].體育學刊,2008,15(10):96-100.
[17]李厚芝,張美江.武術市場化發(fā)展走向之探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3):48-51.
[18]李蕾.近代以來中國武術項目管理過程及其評價與發(fā)展[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
[19]栗勝夫.論我國傳統(tǒng)武術的傳承與發(fā)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4):40-44.
[20]劉小湘.東亞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奧辨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 (1):105-107.
[21]龍國強.中國武術在歐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國際化發(fā)展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27-30.
[22]呂墨竹.提高大學生太極拳水平對促進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1):122-123.
[23]馬敏躍,鄒國建.推進武術國際化發(fā)展的思考[J].體育科學, 2004,24(4):73-74.
[24]孟慶波,趙峰.從跆拳道的發(fā)展看中國武術的國際化推廣[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18(2):13-15.
[25]牛思遠.武術的資本江湖[EB/OL].南都周刊,http://www. nbweekly.com/Print/Article/9679_0.shtml.
[26]秦子來,王林.影響武術跨文化傳播的障礙[J].體育學刊, 2008,15(4):96-100.
[27]邱丕相.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發(fā)展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6,26(8):63-65.
[28]邱丕相.“溫總理!你會武術嗎?”引發(fā)的思考[J].搏擊,2004,1 (2):1-2.
[29]邱丕相,郭玉成.武術在國際傳播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體育學刊,2002,9(6):59-62.
[30]邱丕相,吉燦忠.對北京奧運會后中國武術發(fā)展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134-137.
[31]史松濤.國內外體育經費來源渠道的比較分析[J].未來與發(fā)展,2007,28(9):58-61.
[32]田學健,邱丕相.全球化視野中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策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5):49-52.
[33]田雨普,朱志強,陳德明.我國群眾體育的發(fā)展走向與對策[J].體育科學,1999,19(4):5-8.
[34]王崗,邱丕相.武術國際化的方略:維系傳統(tǒng)與超越傳統(tǒng)[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5):17-20.
[35]王崗,趙岷,吳永宏.傳統(tǒng)武術和競技武術的文化差異[J].體育文史,2000,(3):7-9.
[36]王國志,邱丕相.新世紀武術國際化發(fā)展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5):97-99.
[37]王惠茹.武漢體育學院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38]王林.武術國際化傳播的傳者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7,41,(8):32-36.
[39]王慶軍.我國傳統(tǒng)體育媒體化的思考——以央視“武林大會”為例[J].體育學刊,2009,16(4):90-92.
[40]溫力.中國武術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497.
[41]謝文華.傳統(tǒng)武術與現(xiàn)代武術體系的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4,(1):34-36.
[42]楊嘯原.制約武術實現(xiàn)國際化的因素探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1):80-83.
[43]易劍東,謝軍.中國武術百年歷程回顧— —面向21世紀的中國武術[J].體育文史,1998,(5):23-25.
[44]于翠蘭,吳曉紅.武術國際傳播狀況的跨文化調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0):1332-1333.
[45]岳慶利.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市場開發(fā)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46]張建亞,王明獻.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國際化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4,(8):47-49.
[47]鄭斗漢.韓國跆拳道與中國武術競技項目的國際化發(fā)展對比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48]鄭玉相周偉良.論現(xiàn)代武術運動的主要發(fā)展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23(1):22-28.
[49]周慶杰.武術國際化發(fā)展過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3):91-93.
[50]周慶杰.北京市高校外國留學生武術教學現(xiàn)狀[J].體育科學, 2004,24(1):61-64.
[51]朱東.武術傳統(tǒng)的斷裂與武術現(xiàn)代轉型過程中的東方道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3):19-23.
[52]IWUF CONSTITUTION[EB/OL].http://www.iwuf.org/ wushu_01.asp.
[53]PAUL BOWMAN.The globalization of martial arts[EB/OL]. http://cardiff.academia.edu/documents/0013/6846/Globalization_of_Martial_Arts.pdf.
Vie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ZHU Dong1,Marc Theeboom2,J IANG Xi3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shu is a hot topic,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objectively discusses the effects which caused to these results and seek for a better strategy for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Subjects from 52 countries and some officials,Wushu coaches from International Wushu Federation took part in this surve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s an un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 continents and countries,the Wushu participants in most countries are small number,most countries have one Wushu organization,but around 1/3 countries have more than one.In addition,lack of qualified Wushu teachers and poor Wushu teaching methods are the main reasons to hinder the Wushu development in many countries.Suggestions for Wushu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re the following,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increasing Wushu participants with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Wushu and Confusion schools, building Wushu coach grading system and coach education system.
Wushu;internationalization;current situation;f uture
G852 文獻標識碼:A
1000-677X(2010)06-0020-10
2010-04-21;
2010-05-29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2008BZH002);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資助(S30803)。
朱東(1970-),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武術科學化訓練、武術國際化傳播, Tel:(021)51253215,E-mail:zhudong@sus.edu.cn。
1.上海體育學院,上海200438;2.比利時維杰大學;3.上海政法學院,上海201701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Belgium;3.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7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