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三伏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商貿(mào)旅游系,湖南 長沙 410208)
中西文化禮貌用語比較及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分析
段三伏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商貿(mào)旅游系,湖南 長沙 410208)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語言習慣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隨著跨文化交際的日趨頻繁,語用失誤引起了國內(nèi)外語言學家及語言教師的重視。許多日常行為在兩種語言的交際活動中也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文章從語用學原則入手,對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現(xiàn)象分析后認為,解決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需要明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增強對目的語文化的敏感性和領悟力,使大家進一步了解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語境中被正確使用,才能體現(xiàn)出它們的交際價值,這對我們的日常交際、教學及語言研究有極大的啟示和幫助。
禮貌原則;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語用失誤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個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響。語言使用除了受到結(jié)構(gòu)規(guī)則,即語音、詞匯、語法等的制約,還會受到使用規(guī)則的制約,這兒的使用規(guī)則即指語言所屬的社會文化,社會文化決定語言使用是否得體。由于文化的遷移,外語學習者常常會將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語言文化中,而“文化既有其統(tǒng)一性、延續(xù)性和共有性,又有其差異性和變化性?!?/p>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說話方式或習慣不盡相同,人們各自有著一套說話習慣。人們總是習慣于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對對方的話語做出錯誤的推論。在跨文化交際時,交談雙方難于自覺地發(fā)現(xiàn)談話方式上的差異,主動采取彌補措施以防止發(fā)生交際故障和沖突。而且,非本族語者在跨文化的交談中經(jīng)常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情況表現(xiàn)在:聽話者有時顯得沒有興趣、缺乏反應,有時口氣又過于肯定或顯得盛氣凌人,出現(xiàn)令交談者困惑甚至難堪的局面。究其原因,是由于交際者一方(或雙方),對另一方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缺乏了解造成語用失誤而引起的交際失敗??缯Z言、跨文化的語用現(xiàn)象涉及兩種語言和兩種文化對交際的影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種語言進行交際,總是回避不了語用差異,而這種語用差異往往是他們的文化差異造成的。
“交際”是傳遞和交流信息的過程??缥幕浑H(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可作狹義與廣義兩種不同的理解。狹義的理解指傳播方面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及其相關問題。廣義的理解則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往中涉及到的文化諸方面。目前對于跨文化交際通常作廣義的理解。在人類交際空前廣泛、頻繁的當今世界,不少人都可能要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即進行交際。交際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多種因素,學會并掌握禮貌原則是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避免在交際過程中因語用失誤而出現(xiàn)的各種不好收拾的場面,從而保持友好、和諧的交際氣氛。人們之間的交流大部分是通過交談來實現(xiàn)的,格賴斯(Grice)提出所有的談話者都必須遵循一條原則,即“合作原則”。它包括四個準則:(一)數(shù)量準則:所提供的信息量要符合談話的要求,不多不少。(二)質(zhì)量準則:所說的話要有根據(jù),要真實。(三)相關準則:所說的話要與前面的內(nèi)容相關。(四)方式準則:說話要簡潔、清楚、有條不紊,不含糊其詞。但是,在交流中人們通常并非嚴格地遵守這些準則,而經(jīng)常出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語言變得不那么直截了當了。
1.注重禮貌待人
言語交際中所體現(xiàn)的禮貌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標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極為重視謙虛、恭敬的態(tài)度和禮貌的語言。
英語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言語行為的禮貌原則。利奇(Leech,1983)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語用學和人際交往中修辭的角度,對交際活動中的禮貌原則進行了新的歸納和分類,即由得體準則(tact maxim)、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和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等六個準則構(gòu)成。后來的一些東西方學者相繼從不同角度對言語交際中的禮貌現(xiàn)象進行了探討,使禮貌成為語用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禮貌原則反映到行為中,在稱贊、感謝等表達上,漢語和英語存在著不少相似之處。如,
(1)你做的飯真好吃。
(2)Thank you for your help.
2.提倡謙虛態(tài)度
一般認為謙虛是中國文化所具有的美德,其實,在英語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只不過在漢語的謙虛表達中,對于來自對方的稱贊和評價,一般不采用全面贊同的應答,而采取“縮小規(guī)?!眮肀硎就獾牟呗?。如,
(1)甲:你剛才唱歌唱得真好聽。
乙:是嗎?不過我覺得我沒大放開。
(2)A:You have a nice one-room apartment.
B:Yes.The rent is expensive.It is a burden.
說話人通過贊同、認可來稱贊對方的行為,聽話人通過謙虛、禮貌的態(tài)度來應答,從而創(chuàng)造出“和”的氣氛,這是漢言在會話中的典型表現(xiàn)。褒獎行為帶上了社交禮節(jié)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維持了人們之間的圓滿關系。
3.講究協(xié)調(diào)和諧
很多東方國家包括中國有史以來在社會結(jié)構(gòu)上一直是家族式的,形成一種聚合模式,其特點是從眾意識較強,不想突出個人,注重與他人“和為貴”。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學校里,有些說話講究藝術性的老師批評人時很講策略,如“你的文章寫得很好,要是字再漂亮些就更棒了”。把批評書法和稱贊文章結(jié)合起來,減弱了批評的味道,容易接受,對維護和諧的師生關系起到了良好作用。中國有以“和”為軸心的文化,中國人常常無意識地、微妙地運用這種“和”文化來相互理解,彼此達到和諧的關系。
西方國家大都是異族混居的國家,成為一種離散模式,其特征表現(xiàn)為相互疏遠,講究個體獨處。不過,他們的社會也并非沒有在“協(xié)調(diào)”上下功夫。西方語言哲學家及語用學家格賴斯(Grice)在1968年就提出了會話所需要的四個協(xié)調(diào)原則:(1)說直話,不要說沒有十分把握的話;(2)掌握信息數(shù)量,不要給予超出所需的;(3)說有關內(nèi)容的話,不要離題;(4)說話要明快、簡潔、條理清楚。這四個原則被認為是語言交際的一般會話原則。
1.褒獎方式的差異
一個美國學生和一個中國學生應邀去日本朋友家做客,雖然過后中國學生對美國學生說日本飯菜并不迎合他的口味,但在吃飯及做客后告別時,他卻一直不停地在主人面前說飯菜如何地美味可口。美國學生覺得中國學生說了假話,讓人聽上去很虛偽。他認為如果是自己的話,他會說一些感謝的話,但同時也會率直地指出飯菜不合口味。對此,中國學生的解釋是說飯菜可口是感謝的一種表達,并不是虛偽的恭維。
西方文化中,人們習慣把對對方的敬佩和感激用不同的言語行為表現(xiàn)出來,假使要稱贊他們,也是采用評論性的、限制性的,而且是高姿態(tài)的稱贊方式;而中國人面對同一對象時,其稱贊、感謝的言辭是不帶評價的、全面肯定的、低姿態(tài)的,往往被西方人看成過分謙虛了,是虛情假意、恭維奉承的表現(xiàn)。
2.褒獎范圍的差異及不同觀念
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導致了褒獎范圍的差異。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收入、年齡等都是需要避諱的話題,如我們對此類問題進行稱贊會使話題陷入尷尬境地,影響雙方的進一步交流。而漢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褒獎語涉及到對對方性格、內(nèi)在品德及精神的贊美和欽佩,如??梢月牭揭韵碌暮颜Z。
(1)你脾氣真好,對孩子這么有耐心。
(2)你起得總這么早!
(3)你學習真努力!
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的不同還體現(xiàn)在對于同一褒獎點人們的不同觀念。一種文化普遍認可或認為是具有價值的行為,在另一種文化中卻得不到承認,或加以擯棄;一種文化認為是文明的、適宜的言語,在另一種文化中卻被認為是落后的、無禮的行為。讓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的話題進行探討,對此會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①體重。這是一個在兩種語言中出現(xiàn)頻率都很高的話題。過去,中國人見面如果說對方“發(fā)福了”“胖了”是一種恭維,但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對健康及審美的需求,很多人反倒愿意聽別人說自己“瘦了”,可我們?nèi)圆荒芊裾J,在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說對方“發(fā)福了”“胖了”仍含有恭維對方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含義,而說對方“瘦了”一般情況下也表達了對其身體狀況的關切;在英語中卻沒有這種含義,人們把體重超標看作是不健康的標志,所以說對方胖會被理解成暗指對方體質(zhì)下降,而說對方“瘦了”毫無疑問是句恭維話。
②金錢。對中國人來說,稱贊對方的家庭背景、經(jīng)濟狀況是一種恭維,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恭維還會帶有羨慕的成分;在英語中則不然,人們更看重個人通過努力而得來的財富,這種觀念在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著作中得到了體現(xiàn)——“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③友誼。漢英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都重視友情,但中國人的人際關系取向以情感為中心。認為朋友,特別是好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講義氣,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真夠意思”“夠哥們”“夠義氣”這樣的恭維。以英語為背景的人際關系取向以工作、志趣和活動為中心,朋友關系中仍然強調(diào)獨立、自主和競爭,相互之間沒有義務和責任。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給他身處困境中的朋友提供幫助是很正常、無可厚非的。
④外貌。中國女性在公開場合或丈夫在場時受到異性對自己外貌的褒獎時,多數(shù)人會覺得不好意思,有時甚至會覺得不雅,有失體統(tǒng);而西方社會中人們對女性外貌、化妝和服裝等的稱贊是很普遍、很自然的,而且自由度很大,基本上不受年齡、地位、場合和熟識程度的限制。
⑤家庭成員。中國人傾向稱贊對方的家庭成員,尤其是對方的孩子;英語背景下的人們傾向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稱贊。之所以存在這種差異是因為中國人家庭觀念濃厚,認為家庭和個人是一體的,所以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稱贊有“自我表揚”之嫌,而稱贊對方的家人事實上就是在稱贊聽話者本人;而多數(shù)西方人自我觀念意識強,這種獨立性往往使他們對自己的家庭成員不吝贊美。如,
(1)你女兒長得真漂亮!
(2)這么短時間不見,你兒子長這么高了!
(3)(母親對女兒)You look so lovely in your new dress!
(4)(丈夫?qū)ζ拮?What a nice dinner you gave us!
3.應答態(tài)度的差異
應答語是在一定語言文化背景下,人們完成利用褒獎語進行交際的過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因而,在對褒獎語的跨文化研究中,不僅要研究稱贊什么、如何稱贊,還要研究如何得體地對待稱贊。在漢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待恭維稱贊所持的態(tài)度和反應也大不相同。英語中多采用直接爽快接受的方式,很少加以否定,以免顯露出與稱贊者的不一致,令對方難堪;而中國人對稱贊的反應卻截然不同?!氨凹鹤鹑恕笔侵袊囟ōh(huán)境下“禮”在交際中的具體體現(xiàn),意味著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本國文化的謙虛準則使我們對于他人的恭維通常喜歡用否定或有所保留接受的方式,形成了言語交際中一些特有的客套話,如“哪里哪里”“過獎了”“謝謝,還差得遠呢”等等,比較含蓄、委婉。我們常常可以從兩人間進行的交談中察覺不同文化所擔負的社會價值。如,
(1)A:這件衣服真好看!
B:是我姐姐給我買的。
(2)C:How was your travel to France?
D:Fine,thanks.
A和B都是中國人,B對A的稱贊無意識地采用了“轉(zhuǎn)移(reassignment)”的策略來作答,這是一種將恭維轉(zhuǎn)向他人或被稱贊事物以避免自夸的應答方式,這種行為可以理解是對對方的一種敬意。C和D是英語文化圈的人,他們按一般寒暄的習慣來進行交談。在會話中,敬意的表達是褒獎行為的核心,在文化中并不是沒有謙讓這一點,但西方人更主張自我尊重,強調(diào)以自我為中心,強調(diào)獨立的人格和個性,推崇個人的成就和榮譽,因此,在褒獎語的應答模式中,以英語為背景的人會表現(xiàn)出認同和感謝的心態(tài)。
對語用失誤的研究始于英國蘭徹斯特大學的詹妮·托馬斯(Jenny Thomas)等。托馬斯(1983)對語用失誤進行了定義和分類,即語用失誤是不能理解話語的含義。語用失誤可分為語言的語用失誤和社會的語用失誤。在中國,對語用失誤的研究始于何自然等,他們從1984年開始采用托馬斯的觀點對英漢語用差異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出語用失誤率相當高。這些研究工作對于如何認識和分析中國在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的錯誤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我們在上文已經(jīng)提到,中國人好用“哪里哪里”“還差得遠呢”之類的話對來自對方的稱贊做出否定的反應,好像不找個托詞推卻一番便是盲目自滿。有個例子,說的是由于處在英語背景的人不明白中國人的自謙語“哪里哪里”,結(jié)果鬧出笑話。這個英國人被邀請參加一對中國人的婚禮時,有禮貌地贊揚新娘長得很漂亮,一旁的新郎謙虛道:“哪里哪里?!苯Y(jié)果這位外國朋友大吃一驚,想不到中國人對籠統(tǒng)的贊美還不過癮,還得舉例說明。于是他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道:“頭發(fā)、眉毛、眼、牙、鼻、嘴,都漂亮?!苯Y(jié)果引起哄堂大笑。然而,語用遷移并非都會像這則趣聞那樣總會給人帶來喜氣,在很多情況下,不同文化的禮貌方式會使交際雙方感到困惑,以致影響正常的交際。下面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婦女和剛認識的中國女孩之間的對話。
(1)A:What a beautiful dress you are wearing!
B:Oh,no.It’s just a common one.
女孩沒有回答“Thank you!”她所用的回答在中國人眼里謙虛有禮、符合標準,但在美國人看來她沒有接受自己的好意,反而責怪自己大驚小怪,缺乏鑒賞能力和審美觀,討了個沒趣,其后果不言而喻。
這種因文化遷移帶來語用遷移而引起交際失誤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外國人說漢語,經(jīng)常會受到中國人的稱贊:“漢語說得真好!”如果被稱贊的人認為自己的漢語并不怎么好,受到這種稱贊會很困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據(jù)說有一位剛到中國教書的英國老師,盡管只會說諸如“你好”“再見”之類的寒暄語,卻常常得到“漢語說得真好”之類的稱贊,常常不知所措,因為在英國被人稱贊“wonderful”“excellent”的地步,則表示已經(jīng)能夠嫻熟自如地運用,運用語言的水平已經(jīng)和那個國家的人們沒有多大差別了。當然,中國人很多場合是在說恭維的話,但這種恭維語言頻繁出現(xiàn),有時會使外國人感覺似乎受到一種譏諷,事情反而變得麻煩起來。
由上述可見,漢英兩種語言文化中褒獎語的運用、應答模式、語用原則諸方面的異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差異對褒獎語實現(xiàn)方式的影響。言語行為具有多種功能和作用,褒獎行為也不例外。在跨文化交際中,影響交際的除了語言本身外,還有語言使用的文化背景。人們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跨文化交際中就難免會出現(xiàn)沖突或誤解。對英語教師和學習者來說,交際文化素養(yǎng)的習得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和實際語言運用的成敗。所謂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是“遵循(語言)對環(huán)境和關系的適應性原則,使交際目的得以實現(xiàn)的能力?!?潘曉惠1996)美國著名家戴爾·卡內(nèi)基說:“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專業(yè)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弊鳛橛⒄Z教學工作者,我們要加強對文化的了解,把英化變?yōu)橐阎幕?,注重對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在聽說讀寫的基礎上逐步掌握如何結(jié)合情境,準確熟練地運用交際語言進行交際。
[1]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潘曉慧.試析跨文化交際能力[J].外語學刊,1996,(2).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87.
[4]高一虹.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秦秀白.英語學習與吸收文化知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3].
Thought on Sino-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Failure of Politeness Pragmatic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UAN San-fu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 410208,Hunan)
Because of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ustoms,people’s lifestyles,ways of thinking,values,language habits are very different,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pragmatic failure caused the domestic foreign linguists and language teachers attention.Many daily acts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the two languages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cultural differences.This article start from the principle of pragmatic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pragmatic failure analysis that addres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pragmatic failure(pragmalinguistic failure)need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enhance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sensitivity and insight,so that we learn more about the language only in a certain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ontext to be properly used,can reflect the value of their communication,which is our daily communication,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and have great inspiration and help.
politeness principl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e;differences
G04
A
1671-5004(2010)03-0100-03
2010-05-25
段三伏 (1955-),男,湖南長沙人,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雙語教學與中西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