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充“論說”思想探析*

2010-08-15 00:44:08張長明李后生
湖南行政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2期
關(guān)鍵詞:論衡害人王充

張長明,李后生

(1.湖南工學(xué)院,湖南 衡陽 421008;2.衡陽財經(jīng)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湖南 衡陽 421008)

王充;《論衡》;論說;形式邏輯

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我國東漢時期著名思想家。出身“細族孤門”的王充,“淫讀古文,甘聞異言”[1],“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學(xué)識淵博,才智超群。他一生著述多種,除《論衡》一書,余皆遺失。今本《論衡》共有85篇,其中《招致》一篇有錄無書,實則84篇。在《論衡》中,王充對論說的性質(zhì)、作用、要求以及評判標準,作出了分析探討。《論衡》是我們研究王充論說思想的主要材料。

一、論說的實質(zhì)和作用

《論衡·自紀》云:“論說辯然否?!?/p>

《論衡·案書》云:“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王充認為,只要將兩種相反的思想論斷放在一起相互比較、訂正,就可明了哪種思想論斷為“是”,哪種思想論斷為“非”。論說就是確定一個思想論斷真?zhèn)渭础懊鬓q然否”的過程。王充在談及寫作《論衡》的宗旨時亦再三強調(diào),“《論衡》者,論之平也”,“《論衡》者,所以詮輕重之言,立真?zhèn)沃健薄?/p>

《論衡·超奇》云:“論世間事,辯明然否,虛妄之言,偽飾之辭,莫不證定?!?/p>

王充指出,論說的作用在于幫助人們“訂其真?zhèn)?,辯其虛實”,“核道正義,證定是非”,使人們“曉見然否之分”,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不難理解,王充對論說作用的認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確認一個思想論斷為“真”、為“是”;二是證定一個思想論斷為“偽”、為“非”,即破斥、揭露虛妄之言、偽飾之辭,使人們不受其迷惑、欺騙。王充認為,只有當一種論說起到分清是非、明辯然否的作用,它才具有實際意義。在他看來,如果論說“不能處定是非,辯然否之實,雖文如錦繡,深如河、漢,民不覺知是非之分,無益于彌為崇實之化”。不能明辯是非、分清然否的論說,是沒有什么實際用處的?!盀槭烙谜?,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

王充將論辯區(qū)分為“口辯”和“心辯”兩種。他指出:“口辯機利,人決能稱之”,但是,“口辯,才未必高,“知未必多”,因此,“夫辯于口,虎圈嗇夫之徒也,難以觀賢”。而“心辯”能“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辯照是非之理”。由于“心辯”“言得道理之心,口雖訥不辯,辯在胸臆之內(nèi)矣”,因此,“人欲心辯,不欲口辯。心辯則言丑而不違,口辯則辭好而無成”[2]。

王充還提出了自己對于論說的勝負及其評判標準的認識和見解?!墩摵狻の飫荨吩疲骸霸A必有曲直,論必有是非。非而曲者為負,是而直者為勝?!?/p>

王充認為,論說必有勝、負之分,勝、負的判定要以辯論者所持思想論斷的是非為準。也就是說,如果所持論斷為“是”,與客觀實際情況相符,則為辯勝的一方;如果所持主張為“非,與客觀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則為辯負的一方。王充對論說勝負及其評判標準的認識,與《墨經(jīng)》作者的理解基本一致。

二、論說的要求

為使論說達到辯然否、明是非的目的,王充對論說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概括成如下幾點:

(一) 論貴是

《論衡·自紀》云:“論貴是而不務(wù)華,事尚然而不高合。”

“論”即論斷、論題。王充認為,對于論說而言,最重要的在于所提出的論斷正確、真實、可靠,而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言辭。因此,在論說過程中,要慎重對待和精心審核自己的論斷、觀點,不能一味追求華誕之言。沒有真實、正確的論斷,言辭雖然華麗卻于世無益,沒有什么用處。

王充指出,要保證“論是”,就要堅持“正是審明”。由于“世有是非錯繆之言,彎有審誤紛亂之事”,因此,“用明察非,非無不見;用理詮疑,疑無不定”[3]。只有審明了自己所論,才能保證“論是”,才能得到“正是”之言。

在王充看來,立論的根本在于它是否真實、正確,而不在于它是否符合人們的某種愿望、常識?!叭绠攺谋婍樔诵恼?,循舊守雅,諷習(xí)而已,何辯之有?”如果辯論只是滿足于“從眾順人心”,以人們的常識舊規(guī)為限,那么,也就無所謂辯論了。

王充提請人們注意,在論說中,還應(yīng)當防止和區(qū)別那些“調(diào)辭以務(wù)似”,即用一些虛擬的言辭作出似是而非的論斷。他認為,“辯論是非,言不得巧”[4]。論說的目的在于辯然否、明是非,因此,如果以巧言詭辭賣弄機智,使得真?zhèn)坞y辨,是非不明,那是不行的。

(二)言可曉,指可睹

王充指出:“言無不可曉,指無不可睹”。這就是說,用于論說的語言必須明白易懂,觀點必須鮮明、確定,應(yīng)使“觀讀之者,曉然若盲之開目,聆然若聾之通耳”,讓讀者或聽眾能夠完全準確地理解立論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明了他所要闡述的道理。如果立論者言語模糊,用詞含混,“隱閉指意”,他就不能清楚地準確地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信息,就會使“世人疑惑,不知所從”,因不得要領(lǐng),讀者或聽眾無法明了立論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

王充認為,“文貴約而指通,言尚省而趨明,辯士之言要而達,文人之辭寡而章”。用于論說的語言用詞不僅要能夠明白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準確地傳流信息,使人易于理解、接收,而且要簡潔精煉,真正做到“言奸辭簡,指趨妙遠,”用最簡約的語言,準確而又清楚地表述一個思想。在王充看來,只有言簡意豐,旨趣深遠,恰如其分地表達思想的論說,才會備受世人推崇。否則,“玉少石多,多者不為珍”,用語繁瑣、意蘊膚淺的論說,是不會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的。不難理解,在這里,王充已論及辯論中信息的傳遞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

(三)引“效驗”

《論衡·薄葬》云:“事莫明于有效?!?/p>

又《論衡·對作》云:“論則考之以心,效之以事?!?/p>

充反對“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貴所聞而賤所見”。他認為,論說必須要有“物事”作“效驗”,才能得以證之。例如,“世謂死人為鬼,有知,能害人。試以物驗之,死人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何以驗之?驗之以物。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為鬼,人死何故獨能為鬼”?!胺蛩廊瞬荒転楣恚瑒t亦無所知矣。何以驗之?以未生之進無所知也?!宋瓷鸁o所知,其死歸無知之本,何能有知乎?”“卑人死不為鬼,無知,不能語言,則不能害人矣。何以驗之?夫人之怒也用氣,其害人也用力,用力湏筋骨而強,強則能害人。……夫死,骨朽筋力絕,手足不舉,……何以能害人也?”在王充看來,一個論說只有有了“物事”的效驗,才能讓他人相信并予認可。“凡論事者,違實不引效驗,則雖甘義繁說,眾不見信。”[5]如果一個論說不“效之以事”,沒有它賴以確立的理由和依據(jù),這樣的論說就是空言虛辭,不能令人信服。

王充進而指出,一個論說不僅要“效之以事”,有它賴以確立的根據(jù),而且“事尚然而不高合?!彼е录凑撜f的依據(jù)、理由,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要真實可靠。在他看來,“失實”、“違實”即不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論說,是“無益于世”的。

(四) 立“證驗”

《論衡·薄葬》云:“論莫定于有證?!?/p>

《論衡·知實》云:“事有證驗,以效實然?!?/p>

王充認為,一個論斷必須要有嚴格、正確的論證。只有給出嚴格、正確的證明,才能使一個論斷的真實性得到明確?!懊魇乱则炞C,故人然其文?!盵6]只有立“證驗”,使真實性得到明確的論斷,才會為人們所贊同、認可。如果對一個論斷不提出“證驗”,那就屬于“空言虛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7]。也就是“不僅探討的結(jié)果應(yīng)當是合乎真理,而且引向結(jié)果的途徑也應(yīng)當是合乎真理的”。[8]參考文獻:

[1]肖疌父,李錦全.中國哲學(xu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7.

[2]朱玉鵬,李捷.荀子[M].太原:書海出版社,2001.148.

[3]曾祥云,劉志生.中國名學(xué)從符號學(xué)的觀點看[M].福州:海風(fēng)出版社,1982.75.

[4]溫公頤.先秦邏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41.

[5]汪奠基.中國先秦邏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54.

[6]沈有鼎.墨經(jīng)的邏輯學(xué)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2,94.

[7]李匡武.中國邏輯史(五卷本)[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118.

[8]張長明,曾祥云.論中國各辯研究的方法[J].湖湘論壇,2003,(3).

猜你喜歡
論衡害人王充
酷愛學(xué)習(xí)的王充
民國北方京劇科班的發(fā)展流向及與“外江派”關(guān)系論衡
戲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48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木馬為什么會變成“害人的禮物”
大灰狼(2019年3期)2019-04-02 17:39:06
害人的雪碧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論衡》選讀
月讀(2017年10期)2017-10-18 19:33:17
害人終害己
王充路
揚子江詩刊(2015年3期)2015-11-14 06:15:32
王充路
揚子江(2015年3期)2015-09-23 12:56:54
宋代《論衡》研究綜述
基隆市| 咸丰县| 东兰县| 古丈县| 丽水市| 民丰县| 盘山县| 永川市| 鹤壁市| 普兰店市| 泾阳县| 拜泉县| 旌德县| 高州市| 炉霍县| 拉萨市| 青河县| 拜泉县| 尤溪县| 泗洪县| 鄂托克旗| 吉木乃县| 大邑县| 南汇区| 和田县| 台州市| 赤峰市| 比如县| 朝阳区| 崇左市| 肇东市| 襄樊市| 北票市| 紫阳县| 密山市| 林州市| 台北市| 博乐市| 全州县| 巨野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