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松原市逸夫小學,吉林 松原 138000)
如何在爭議性問題中發(fā)展學生的批判精神
李春芳
(松原市逸夫小學,吉林 松原 1380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語文教學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千個讀者的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也告訴我們讀者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正因為學生是具有個性差異的個體,閱讀結果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承認并尊重這種具有差異性的獨特體驗,不僅可以充分體現(xiàn)閱讀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保護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學生的批判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yǎng)起來的,它不僅需要教師為之營造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圍,還需要教師長期地提供批判的機會,指導批判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才能敢于批判,善于批判。教學時緊扣教學重點,設計有爭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就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精神的一條有效途徑。那么,這樣的問題從何處來呢?
批判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敢于向權威向書本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表現(xiàn)出一種可貴的創(chuàng)新品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一些文章的觀點也面臨著挑戰(zhàn)。這時,就需要教師用爭議性的問題把學生模糊的懷疑引向明晰?!堵浠ㄉ房梢哉f是一篇老教材了,許地山先生在文中借父親的話把花生和蘋果對比,贊頌了花生那種不講體面,默默奉獻的品質。但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是否不應提倡蘋果推銷自己、宣傳自己的作法呢?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就設計了“你喜歡做花生那樣的人,還是蘋果那樣的人?”的問題,學生們頓時議論紛紛,對課文有了多元的理解。有的學生要做花生那樣的人,因為它樸實無華,具有默默奉獻的精神;有的學生卻想做蘋果那樣的人,因為他們認為蘋果不但有益社會,而且外觀美麗,善于推銷自己,更適應社會。這時,老師不忘及時導向正確的價值觀,對過分注重包裝等外在宣傳,而忽視內涵提升的行為提出剖析,學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在對文中觀點的爭議中,學生的批判精神得到了培養(yǎng)。
寫人記事類的課文中人物的所作所為是學生又一評價批判的對象。不同的學生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從而和文中人物、身邊伙伴發(fā)生思想的碰撞,逐步發(fā)展自己的批判精神。例如教學《小獅子愛爾莎》這篇課文時,在學生理解了文章內容后,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文中的‘我’將愛爾莎交還了大自然,對這種做法你贊成嗎?請充分說明理由?!币皇て鹎永?,學生們熱烈地討論之后,就這一爭議性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課堂辯論。他們從課文中,從生活中尋找依據(jù),用充足的理由,個性化的語言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不該將愛爾莎交回大自然。因為愛爾莎還不能獨立生活,回到自然中可能會失去生命,而生命和自由相比,生命更加珍貴。有人認為大自然是愛爾莎真正的家園,那里有它的親人、朋友,在那里它才能獲得快樂和幸福,才能成為一個獸中之王,一頭真正的獅子。因此把愛爾莎交回大自然才是對它真正的愛。有人認為“我”已經(jīng)成為愛爾莎最親密的朋友和親人,既然彼此都有深厚的感情,為什么非要把它送回大自然呢?人類難道不可以和動物永遠共同生活嗎?一時之間唇槍舌劍,碰撞出令人驚嘆的思維火花。
再如對《自然之道》中人們救海龜?shù)淖龇ǎ瑢Α稉畦F?!分袘驯螯S河中鏟沙的利弊等,都可以運用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爭議。在這些爭議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們不受標準化答案的束縛,敢想敢說。他們需要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判斷論據(j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不斷地對教材,對同伴提出不同意見,批判精神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當他們學習一篇文章時,對文題、標點、修辭手法、材料安排等方面看似不合適之處會產(chǎn)生疑問。教師就要對學生的疑惑之處超前估計,巧設問題,使學生在爭議問題中品析文章寫法,或者領悟文章的精妙,或者否定確實存在的不當之處。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整整三個自然段具體描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你覺得這樣寫合適嗎?”
實踐表明學生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后紛紛發(fā)表見解,有的學生認為不合適,根據(jù)題目這個中心,只要簡略介紹圓明園的舊貌就可以,更多筆墨應該用在圓明園毀滅的經(jīng)過上;有的學生認為合適,因為只有讀者感受到圓明園的寶貴價值才更能體會它被毀的慘痛。最后,經(jīng)過深入的討論,學生們終于認識到這樣的布局恰恰是作者的匠心獨運,課文用大量篇幅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目的是讓我們更加熱愛圓明園,以圓明園為驕傲??删褪沁@個我們引以為豪的圓明園卻被英法聯(lián)軍,肆意掠奪,踐踏,更能激發(fā)我們對侵略者的痛恨,對祖國的愛。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學生不僅在批判中學到了知識,而且在掌握新知識中展現(xiàn)出批判精神。
又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課中,第一、二、四自然段都緊緊圍繞小艇來寫,而第三自然段卻寫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由此可提出“這一段是否可以刪去”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認識到威尼斯的小艇和人們生活的緊密關系,把批判精神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獲得融合在一起。
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爭議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的途徑還有許多,只要我們悉心鉆研,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學科優(yōu)勢,注意在設計問題時緊扣教學重點,給學生留有求異思維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就一定能夠培育出具有批判精神的一代新人。
[責任編輯:郭一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