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緯 吉哲民(中北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外語系,山西太原,030051)
英語語用失誤原因分析及教學對策
賀 緯 吉哲民(中北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外語系,山西太原,030051)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而語用失誤是中國學生在用英語進行交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因此,以語用失誤的理論為指導,分析了中國學生在英語交流中產(chǎn)生語用失誤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針對語用失誤的教學對策。
語用失誤;原因;教學對策
文化以語言為重要載體,學習語言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及語言習慣的過程。所以,對于一個國家文化的掌握直接影響著對于這個國家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如果對于文化的掌握不成功,那么在語言的運用上往往就會出現(xiàn)問題。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以自謙來應對表揚。當英美人受到贊揚時,總是爽快地接受,并表示感謝;在接受禮物時,西方人當場拆封,表示欣賞與感激,而中國人則把禮物放在一邊,等對方走了再拆封,慢慢欣賞。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誤把中國人的含蓄內(nèi)斂視為不禮貌。
什么是語用失誤(pragmaticfailure)?英語語言學家托馬斯(Thomas)在1983年發(fā)表的《跨文化語用失誤》(“Cross-culturalPragmatic Failure”)中指出:語用失誤是“不能理解話語的含義”(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根據(jù)托馬斯的觀點,英語語用失誤可分兩類:
(1)語言的語用失誤(pragma linguistic failure),即不合操英語的本族人的語言習慣,誤用英語的表達方式;或者不懂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按母語的語義和結構套入英語中去。
(2)社交的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 failure):指交際中,因不了解談話雙方的文化背景差異而影響語言形式的選擇的失誤。我們說社交的語用失誤其實可以說是國情綜合的語用失誤。由于雙方歷史、文化、風俗的不同,在跨文化的交際中,各自從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對方而產(chǎn)生了認知差異、理解差異,導致了語用失誤。它是因為違背目的語的使用文化規(guī)約而造成的。
學生的語用失誤較高,語用能力偏低。即使學習了跨文化的相關知識,學生的語用能力也沒有明顯地加強。通過問卷和訪談,發(fā)現(xiàn)語用失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說話規(guī)約及習慣。這些規(guī)約及習慣是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很難改變。因此在學習英語時,學習者容易錯誤地將漢語的表達習慣套用到英語中,尤其是一些日常用語,形成母語的錯誤遷移。
現(xiàn)行的英語教學和教學內(nèi)容仍無法滿足學生對文化知識和文化教學的渴求。問卷調(diào)查顯示,90%的學生對文化語用知識感興趣,而有78%的學生認為他們的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內(nèi)容不夠豐富。訪談中成績最好和最差的學生認為她們高中曾學過一些文化知識,但在大學的英語學習中,這樣的知識就很少,針對言語交際中語用原則的內(nèi)容就更少了。
一方面,教師過多地強調(diào)語法和課文的講解,忽視了語用知識的講授和練習。這往往會導致學生認為某些語法規(guī)則和言語行為是類似的;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有時甚至單調(diào)乏味,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
Ellis曾指出,根據(jù)學習方法的不同,可將學習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習語言,即通過記憶語法、詞匯或者發(fā)音進行練習;另一類是獲取語言輸入,即主動地將自己置身于語言環(huán)境中,比如尋找機會與本族語者交談,或通過收聽錄音機、看電影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接觸所學的語言。大四年級的好學生就屬于第二類學習者,她在測試中語用失誤率較低,而且在與外教對話中表達流暢自如,語法錯誤較少,基本上能夠正確地完成言語行為的表達,這些都得益于她的學習方法。訪談中她說測試中的問題都不難,因為她平時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比如閱讀、看英文節(jié)目、和外國人聊天等。和大四年級的好學生相比,其他訪談對象在日常的學習中并沒有特別注意語言的文化差異。在閱讀或課堂聽課過程中不善于做筆記和復習,于是對老師提到或閱讀中看到的語言文化知識逐漸淡化。而且,她們很少主動地將自己置于英語語言環(huán)境當中。因此,好的學習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至關重要。
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人數(shù)眾多,大部分人很少與英語本族語者接觸交流,缺少學習地道英語的機會。雖然學校已經(jīng)盡量增加外教的數(shù)量,但與大量的學習者相比,仍是“供不應求”。
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培養(yǎng)該門語言的語用能力的過程。語用能力可以解釋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根據(jù)Jenny Thomas的觀點,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沒能根據(jù)標準的語法編碼模式去譴詞造句,他頂多被認為是“說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沒有按照語用原則來處理話語,他就會被認為是“表現(xiàn)不好”(behavingbadly),被認為是“不真誠的、存心欺騙的或居心不良的人”,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語用能力是不會隨著譴詞造句能力的提高而自然提高的。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針對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利于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問題,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多數(shù)人是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的,英語教師擔負著主要的課堂教學任務,英語教師語用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成敗,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語用意識尤其關鍵。英語教師應加強學習語用學理論,用理論指導教學,經(jīng)常閱讀一些時代感強且較為流行的有關反映英語國家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宗教及風土人情等內(nèi)容的報刊及資料,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強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以減少文化背景差異對語言使用的影響。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自覺地把握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上的偏差,把培養(yǎng)語用能力落到實處。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英語教學不僅要介紹語言知識并進行聽、說、讀、寫、譯方面的技能訓練,更應該把介紹與訓練同文化背景融合起來,最終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到最困難的往往是在實際交流中如何恰當?shù)剡\用英語,避免語用失誤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自始至終注意結合文化因素,把語言形式放到社會語用功能的背景下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要講授語言知識,同時也要穿插語言的實際運用知識以及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適當?shù)刂v解英語國家的深層文化,有時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深層文化指的是各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支架或社會價值觀,每一種大眾文化(如風俗習慣、衣食住行等等)層次的行為都植根于深層文化。了解深層文化有助于學生找出文化差異的根源,并能對令人費解的文化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釋。同時,應盡量挖掘教材中的有關文化背景的知識。英語教學必須包括背景文化知識的傳授。通過顯性的教學活動和隱形的潛移默化,讓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英語教材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英語教材選用大量的英美文學作品。在講解課文時,介紹故事的背景,及其作者的其它作品,使學生對西方文化有感性的認識。
就是說,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之間的關系。如,在學生讀到這樣的句子:“I have a clever brother.Helikes reading yellownewspapers.”時,不只是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還應該向學生介紹顏色在中西方文化里不同的象征意義。在中國文化中,“黃色書籍”往往象征著色情、下流的書籍,所以學生會以為“yellow newspaper”也是色情類的報刊。這里我們就要向學生解釋清楚:在英語國家中,yellow newspapers是“兒童讀物”的代指。真正色情的東西則往往用“blue”代指,比如“blue movies”就應當翻譯成“黃色電影”。
此外,大量閱讀可有效提高學生信息的輸入量。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積累知識,擴大對目的語語言和文化知識的了解。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要想獲得外語文化知識,廣泛閱讀、不斷積累是最佳途徑。教師要求學生盡可能多閱讀一些英語文學原著、原文報刊、雜志等,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擴大視野。通過大量閱讀,學生才能進一步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有效避免交際中的文化干擾,減少和避免語用失誤。
學生在英語交流中的語用失誤是時常發(fā)生的,我們應當承認這個事實。為此,我們只有對當前英語教學進行適當?shù)馗母铮⒅匚幕蛩氐臐B透和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把學生的語用失誤降到最低程度,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既有語言知識,又有語用能力的人才,最終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1]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 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 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7] 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8] 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9] 韋琴紅.語用失誤與大學英語教學[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78-81.
[10] 于秀敏.中學語用失誤成因分析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2):30-31.
A Study of Reasons for Pragmatic Failures and Strategies for English Teaching
HE Wei,JI Zhe-min
English teaching not only teaches students knowledge,but also cultivates the ability to apply the knowledge.Pragmatic fail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when Chinese students communicate in English.Therefore,this text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pragmatic failure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pragmatic failure when Chinese students communicate in English,and proposes a number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pragmatic failures.
pragmatic failures;reasons;teaching strategies
H319
A
賀緯(1985-),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