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強,范正群
(1.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2.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聊齋文化研究中心,山東淄博255130)
尋找《樹王》之根
——談《莊子》對《樹王》的影響
劉洪強1,范正群2
(1.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2.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聊齋文化研究中心,山東淄博255130)
阿城小說有濃郁的道學氣息,但研究者多從宏觀處入手,泛泛而論其作品的道家氣味,未免大而無當。在“三王”小說中,《樹王》與《莊子》的關系最為切近,指出二者之間的聯系可以為當下現當代小說研究,提供一個古代文化的新視角。
阿城;樹王;莊子
Abstract:Acheng’s fi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full-bodied flavor of Taoism,but most researchers study this flavor in his works from a general perspective,which is inappropriate.Among the“Three Kings”novels,King of TreesandZhuangzihave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Therefore,a study of their link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f ancient culture for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iction research.
Key words:Acheng;King ofTrees;Zhuangzi
“尋根文學”代表作家阿城的小說“三王”——《樹王》、《棋王》、《孩子王》具有濃郁的道家氣息,這一點從他的作品中不難讀出。當下阿城小說的研究者也都是如此看待的。然而就筆者看來,這些評論在談到阿城與莊子的關系時大都泛泛而談,雖然說是從整體上把握,但不免多少有點大而無當。換言之,這些關于阿城小說與道家——如莊子——關系的評論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并沒有認真總結阿城的小說與莊子究竟有怎樣更深層次的內在關聯。比如《棋王》中的大樹源自何處?肖疙瘩的兒子肖六爪為什么是六指兒?這個六指兒有何寓意?這些無疑對深刻理解作品,探究作品的文化根源,體味作品的文化意蘊,都不無裨益。這些問題,尚無人論及。
筆者主要的學術興趣在古代文學上,對現代小說素無研究,但對阿城的小說很是喜愛。在閱讀其《樹王》時,感覺《樹王》在多種意象上化用了《莊子》。我們只要對《莊子》與《樹王》較為熟悉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然筆者卻發(fā)現似乎無人拈出此點。所以,在此,筆者對《樹王》與《莊子》之間的聯系作一番探討,以挖掘《樹王》的文化根源,對《樹王》作一番“本事評論”。筆者認為,對阿城小說的評論必須建立在對其小說的正確理解之上。
首先,《樹王》有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就是那棵大樹,就是小說中的“樹王”,我們看小說對“樹王”的描寫:
早上遠遠望見的那棵獨獨的樹,原來竟是百米高的一擎天傘。枝枝杈杈蔓延開去,遮住了一畝大小的地方。
這是一棵碩大無朋的樹,它如此巨大,所以被稱為“樹王”。它的大還可以從砍這棵樹用了整整四天這里得到證明。這是一棵巨大的樹,一棵奇異的樹,《樹王》就是以“樹王”來展開主要情節(jié)的。那么,這棵大樹從何而來?換言之,作者阿城為什么憑空構想出這棵大樹?其實這棵大樹是“長在”《莊子》里,被阿城妙手移植在他的小說里。
《莊子》中至少有三處描寫大樹的情節(jié),這些大樹都充滿了寓意?!肚f子·逍遙游》: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人間世》: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zhí)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p>
《莊子·山木》: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敢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p>
可以說在中國文學中,《莊子》里第一次出現了大樹意象。在莊子的筆下,這些大樹巨大無比,自由自在地長在那里,雖然形體巨大然而都沒有實際用處。阿城筆下的“樹王”也是大而無用。我們來看李立與肖疙瘩之間的對話:
李立真的惱了,沖沖地說:“這棵樹就是要砍倒!它占了這么多地方。這些地方,完全可以用來種有用的樹!”肖疙瘩問:“這棵樹沒有用嗎?”李立說:“當然沒有用。它能干什么呢?燒柴?做桌椅?蓋房子?沒有多大的經濟價值?!毙じ泶裾f:“我看有用。我是粗人,說不來有什么用。可它長成這么大,不容易。它要是個娃兒,養(yǎng)它的人不能砍它?!?/p>
……
李立說:“證明什么?”肖疙瘩說:“證明老天爺干過的事?!?/p>
從對話中可以看出,樹王確實沒有多大用處。它是自然長大又自然存在的一棵大樹。就是千方百計保護它的肖疙瘩也說不出它有什么用處,只是留下它來“證明老天爺干過的事”。這一理由天真而可笑,但深層的含義是,“證明大自然干過的事”。然而這一淺顯的事實卻無人能懂。同樣荒誕而吊詭的是,大樹都成為神靈。如《莊子》中的大樹會托夢給匠人而責備匠人;而《樹王》的中大樹,據隊長說,成精了,哪個砍哪個要糟?!肚f子》之“大樹”與《樹王》之“大樹”同樣神秘。從上面的分析可得出,《樹王》的大樹源于《莊子》的大樹。
其次,肖疙瘩的兒子肖六爪長有六根手指,通俗的說法是六指兒,如:
肖六爪遲疑了一下,又很無所謂的樣子把手伸出來,手背朝上,大家一看,果然在小指旁邊還長出一只指頭?!?/p>
肖六爪很驕傲的樣子,說:“我這個指頭好得很,不是殘廢,打起草排來比別人快?!?/p>
《樹王》還在幾處細節(jié)點出肖六爪的第六個指頭是有用的。如“六爪在門口用那只異指挖鼻孔”,“六指用異指勾弄著衣角站在場中”。
肖六爪的這個“異指”其實亦來源于《莊子》,《莊子》就有《駢拇》一篇,講得就是人的“六指”?!肚f子·駢拇》云: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
后一句翻譯成現代文就是:那天下最純正的道德,就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的生長發(fā)展,而保持其自然的稟賦和天真的性情。因此兩個腳趾連在一起的不算駢足,拇指旁多生一指的不算異常。小說中肖六爪很驕傲地說:“我這個指頭好得很,不是殘廢。”
在生活中,駢指是不正常的,是丑陋且無用的。然而在莊子看來,駢指是自然的,不是異常的。在這里,莊子表達的是一切任乎自然,這顯然與《樹王》之肖六爪的六指一樣。事實上,阿城在“駢指”這個意象上比莊子走得更遠,在他的筆下,駢指不但自然,而且“有用”。阿城用“駢指”這個意象來寄寓只要是自然的,就是“有用的”,就是美好的。
第三,肖疙瘩的形像。肖疙瘩是個形容丑陋而身懷絕技的人。說他丑是因為他矮,而且嘴唇很難看,“原來肖疙瘩的上唇很緊,平時看不出來,一笑,上唇不動,只兩片臉肉扯開,慢慢將嘴唇抻得很薄”,手由于在部隊訓練而變形,“這手極硬,若在黑暗中觸到,認為是手的可能性極小。而且這手的指頭短而粗。肖疙瘩將手背翻過來,指甲極小,背上的肉也如一層石殼”。但肖疙瘩卻有絕技,他武功高超,可用手斷石;飛刀斷藤;磨刀技術出神入化??梢哉f,身有殘疾而身賦異稟正好是《莊子》塑造人物的慣例,如《人間世》中的“支離疏者,頤隱于臍,肩高于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等等。
《樹王》中曾提到“庖丁解?!薄_@個成語來自《莊子》,研究者也往往通過這個成語得出阿城對《莊子》的襲用。顯然這是正確的,但不夠深入。其實肖疙瘩才是“庖丁解?!钡闹鹘?他被稱為樹王,會磨刀,是真正的磨刀。事實上《樹王》整個第三章就是演繹了“庖丁解牛”。第三章寫“我”磨刀的功夫已是不弱,但用不長,刀刃容易損壞,“只是一砍到樹,刃常常損折”。而肖疙瘩的磨刀非常鋒利且刀能長時間使用。這不禁讓人想到耳熟能詳的“庖丁解牛”故事: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可以說,肖疙瘩就是“庖丁”,這在文本中不難看出。
第四,肖疙瘩死后老婆孩子都不悲傷。小說寫道:
這女人便在床邊靜靜地立著。六爪并不哭,緊隨母親立著,并且摸一摸父親的手。我一時竟疑惑起來,搞不清這母子倆是不是明白肖疙瘩已經死去,何無憂傷?何無悲泣?在《莊子·至樂》中,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并不悲傷,而是鼓盆而歌: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兩者何其相似!從以上分析可知,《樹王》有很多地方是由《莊子》而來,這當然不可避免地使阿城的小說具有濃郁的道家氣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作為尋根文學,《樹王》之根乃在《莊子》。換言之,《樹王》用小說的方式把《莊子》的一些理念表達出來,使小說具有了很深的哲理性。當然,小說有自己的生命,并不是說它是莊子哲理的翻譯,它只是襲用了《莊子》的一些意象。這些意象或者并不是《莊子》所獨有,而是屬于整個中華民族集體無意識。有人認為,一首好的哲理詩應是不作理語而理趣自見的,小說亦如此,《樹王》就屬此類。
《樹王》受《莊子》影響很大,但是又有自己的特征。但筆者認為,《樹王》盡管有多種闡釋的可能,理解它受《莊子》的影響是我們闡釋的前準備工作之一。
(責任編輯:黃加成)
I207.4
A
(2010)02-0066-03
2010-03-06
劉洪強(1974-),男,山東新泰人,文學博士,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范正群(1973-),男,山東東阿人,文學博士,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聊齋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明清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