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原告與皇帝之間:韓愈《潮州謝上表》新論

2010-08-15 00:43柯萬成
周口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4期
關(guān)鍵詞:憲宗戚戚潮州

柯萬成

(臺灣云林科技大學(xué)資料整理研究所,臺灣云林)

原告與皇帝之間:韓愈《潮州謝上表》新論

柯萬成

(臺灣云林科技大學(xué)資料整理研究所,臺灣云林)

中唐,韓愈上表《論佛骨表》,觸帝之怒,貶于潮州。到潮后,韓愈呈上《潮州謝上表》,文中有“正名定罪”“特屈刑章”“戚戚怨嗟”三個問題,值得一論。今依史籍、韓愈詩文集,結(jié)合唐代律令,試為新論。

韓愈;佛骨;潮州;戚戚怨嗟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氏諫迎佛骨,以大臣力諫,卒貶潮州。至潮后,即上《潮州謝上表》(下稱《謝表》)。憲宗得表后,點出癥結(jié)所在。此中過程,甚多簡略,比如韓愈所犯何罪?何故得貶于潮州刺史,此中有無赦宥?韓愈《謝表》何故戚戚怨嗟?茲據(jù)《通鑒》《新唐書》《舊唐書》《諫表》《謝表》及有關(guān)文獻(xiàn),參考相關(guān)唐代律令,就《謝表》分三個問題論述。

一、正名定罪問題

用今天語辭說,在韓愈貶潮案中,憲宗有兩種身份,一是原告,一是皇帝;韓愈也有兩種身份,一是被告,一是被貶官的罪臣;宰相與三司猶如高等法院法官。故此,為了敘述方便,本文對憲宗身份稱前者為原告憲宗,后者為皇帝憲宗。

據(jù)《舊唐書》卷160《韓愈傳》云: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迎佛骨。自光順門入大內(nèi),留禁中三日,乃送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廢業(yè)破產(chǎn)、燒頂灼臂而求供養(yǎng)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諫曰:“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漢時始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瓭h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jǐn),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nèi)找皇?止于菜果。其后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疏奏,憲宗怒甚。間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將加極法。裴度、崔群奏曰:“韓愈上忤尊聽,誠宜得罪,然而非內(nèi)懷忠懇,不避黜責(zé),豈能至此?伏乞稍賜寬容,以來諫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過,我猶為容之。至謂東漢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為人臣,敢爾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驚惋,乃至國戚諸貴,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貶為潮州刺史[1]4198-4201。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十三日韓愈上表,原告憲宗盛怒。翌日,向宰臣提告,證物是《論佛骨表》,訴之聲明是“被告大不敬,應(yīng)予論罪”,宰臣求情。原告憲宗陳詞:被告狂妄,不可赦。于是交由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司審理,再由中書、門下復(fù)核。

據(jù)《唐律》,大不敬罪,有指斥乘輿及對捍制使兩種情況。指斥乘輿,指謗毀皇帝之行為;對捍制使,指抗拒詔命之行為[2]811。

《唐律卷十·職制》“指斥乘輿及對捍制使”條:“諸指斥乘輿,情理切實者,斬;言議政事乖失,而涉乘輿者,上請。非切實者,徒三年?!盵2]810韓愈上諫表,屬于指斥乘輿,不屬對捍制使。但指斥乘輿,也要看他的內(nèi)容。

《疏議》:“謂論國家法式,言議是非,而因涉乘輿者,與‘指斥乘輿’情理稍異,故律不定刑名,臨時上請。”[2]810意思說,“指斥乘輿”之前提條件是直接“言議乘輿”,如果本意在論“國家法式,言議是非”,因而涉及皇帝,則不能依“指斥乘輿”罪科處,而須臨時上請,奏聽敕裁。根據(jù)律文,對捍制使罪,一律科絞,則其構(gòu)成要件是“無人臣之禮”??偠灾?指斥乘輿與對捍制使罪,均以皇帝為直接行為對象,否則即不能成立[2]812-813。

據(jù)《諫表》所言,原告憲宗的陳詞是:“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庇种^:“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耶?”唯觀《諫表》所論,被告論述的是:東漢明帝始有佛法……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jǐn),年代尤促。又舉梁武帝虔誠信佛,餓死臺城為例,說明“事佛求福,乃更得禍”,被告韓愈的論點是“佛不足信”。

被告是就原告憲宗禮迎佛骨入宮內(nèi)供奉一事,表示“佛不足信”。所舉梁武帝之例,不是直指原告憲宗言,故不能說成是以原告憲宗“為直接行為對象”,只“事佛漸謹(jǐn),年代尤促”一語,概括古代皇帝的奉佛情況,引起原告憲宗心里不快,有詛咒之嫌,法律猶有無不適用與否問題?

因原告憲宗厭惡,認(rèn)為不可赦,于是發(fā)回重議,又能論什么罪?

這里,筆者發(fā)現(xiàn):韓愈在《女挐壙銘》透露了不同訊息。《女挐壙銘》寫于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十月,這已是諫迎佛骨四年后事。韓愈說:“愈之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亂治,梁武帝事之,卒有侯景之?dāng)?可一掃括去,不宜使?fàn)€漫。天子謂其言不祥,斥之潮州?!盵3]

此處,“天子謂其言不祥”,是否就犯“不應(yīng)得為”罪?何謂“不應(yīng)得為”?

《太平御覽》卷648引《尚書大傳》:“非事而事之,出入不以道義,而誦不祥之辭者,其刑墨?!编嵭?非事而事之,今所不當(dāng)?shù)脼橐瞇2]卷27:1946?!安粦?yīng)得為”之刑為:“諸不應(yīng)得為而為之者,笞四十?!盵2]卷27:1945但“不應(yīng)得為”的前提是“非事而事之,出入不以道義”,而韓愈上《諫表》是論國家大政,不能不說是出入以道義,雖有所謂“不祥”之辭,是否仍有法律不適用?

朝臣被貶,有其罪、有其過或有其不謹(jǐn)慎的行為。韓愈在《瀧吏》中,透過與瀧吏的對話自言:“潮州底處所,有罪乃竄流……官無嫌此州,固罪人所徙。官當(dāng)明時來,事不待說委。官不自謹(jǐn)慎,宜即引分往……”[4]卷6:30

因此,韓愈被貶于潮州的原因是“天子謂其言不祥”,就是自言不謹(jǐn)慎了,就是犯了過失。

二、特屈刑章問題

既然原告憲宗提告“言涉不敬”,法律不適用,“不應(yīng)得為”也不適用。此時,宰臣因條其所犯及可宥之情狀奏請裁決。

《唐律》:五品以上官得請八議。韓愈當(dāng)時是官拜四品的刑部侍郎,于是,諸王公戚貴紛來求情,加上宰臣之求恕,因此,錄狀奏聞,聽候圣裁。

所謂上請,就是請皇帝憲宗裁定。在唐代,皇帝擁有最高權(quán)力,超越法律之上,是終極裁判者。

寬仁者如唐太宗縱囚,就是一個顯例。唐太宗把京師囚徒縱放回家,約定一年后報到,再行處刑。結(jié)果,囚徒依約報到,一個不缺,太宗竟然予以免罪。

《舊唐書·太宗紀(jì)》:“(六年)十二月辛未,親錄囚徒,歸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應(yīng)期畢至,詔悉原之?!盵1]42

嗜殺者如武宗,竊盜本非死罪,卻判成死罪。

武宗用李德裕誅劉稹等,大刑舉矣,而性嚴(yán)刻。故時,竊盜無死,所以原民情迫于饑寒也,至是贓滿千錢者死[5]。

至是,皇帝憲宗的態(tài)度是關(guān)鍵。他聽取了兩邊陳詞。一邊,原告憲宗指控:“愈為人臣,不當(dāng)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不可赦”。但這是過失,與“大不敬”有一大段距離,有法律不適用。一邊,原告憲宗自承:“奉佛太過?!痹壮记髮捤≈?以及國戚諸貴之求情,乃至有司所議的赦宥之辭。

《易解》卦:“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盵6]在古代,皇帝盛怒比之為雷霆雨電,是一時的,正如“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夕”。作為統(tǒng)治的君子,從天道變化中,體悟了“赦過宥罪”的德行。

作為原告的憲宗可以盛怒被告,但暴怒過后,作為皇帝的憲宗就必須衡平斷獄了。因為,憲宗要做明君,他要效法太宗,委政于宰相。

憲宗這些作為,史官早有評論?!杜f唐書·憲宗紀(jì)》中史臣蔣系曰:

憲宗嗣位之初,讀列圣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顧謂丞相曰:“太宗之創(chuàng)業(yè)如此,玄宗之致理如此,既覽國史,乃知萬倍不如先圣。當(dāng)先圣之代,猶須宰執(zhí)臣僚同心輔助,豈朕今日獨為理哉!”自是延英議政,晝漏率下五六刻方退……及上自籓邸監(jiān)國,以至臨御,訖于元和,軍國樞機(jī),盡歸之于宰相。由是中外咸理,紀(jì)律再張,果能剪削亂階,誅除群盜。睿謀英斷,近古罕儔,唐室中興,章武而已[1]472。

至于效法太宗部分,唐太宗于魏征亡后,曾有《求直言手詔》:

唯昔魏征,每顯余過。自其逝也,雖有莫彰。豈可獨非于往時,而皆是于茲日。故亦庶僚茍順,難觸逆鱗者歟?所以虛己外求,批衷內(nèi)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過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7]卷8:98。

魏征有《論御臣之術(shù)》奏議,主張“設(shè)禮以待之,執(zhí)法以御之”,就是一面赦宥,一面懲治。

然則,如何是“御臣之術(shù)”?簡單說,就是:“設(shè)禮以待之,執(zhí)法以御之,為善者蒙賞,為惡者受罰,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盡力乎!”[7]卷139:1417

憲宗留心貞觀朝政,受其教導(dǎo)。憲宗知韓愈是直臣,助平淮西,知上諫表是愛我皇帝,因此需迅速明斷,找一臺階,赦宥便是下臺階。

赦宥,自古有之。

周官司寇曰:“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一刺曰訊群臣、二刺曰訊群吏、三刺曰訊萬民。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戇愚?!盵8]

《謝表》第二段,其中,“狂妄戇愚”“不識禮度”指戇愚、不識。

《唐律·刑部式》:“準(zhǔn)刑部式:諸準(zhǔn)格敕應(yīng)決杖人,若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并斟量決罰;如不堪者覆奏。不堪流徒者,亦準(zhǔn)此條?!盵2]卷4:309是故,憲宗得表,皇甫镈表示可量移一郡,是有法律根據(jù)者。

《謝表》言:“臣少多病,年才五十,發(fā)白齒落,理不久長。”“臣所領(lǐng)州,在廣府極東。去廣府雖云二千里,然來往動皆逾月。過???下惡水,濤瀧壯猛,難計期程,颶風(fēng)鱷魚,患禍不測。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fā)作?!右宰锓钢林?所處又極遠(yuǎn)惡,憂惶慚悸,死亡無日。單立一身,朝無親黨,居蠻夷之地,與魍魅同群。茍非陛下哀而念之,誰肯為臣言者?!边@說自己雖年才五十,但已老耄,不堪流徒了。

這里,必須特別指出,以上戇愚、不識、老耄、不堪流徒等赦宥的條件,皆非韓愈提出,而是皇帝顧念韓愈主動提及的。這說明什么?由“特屈刑章”句已然揭出了皇帝的威福。

《謝表》又云:“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謂臣雖謂可罪,心亦無他?!憋@然,這反映了皇帝憲宗經(jīng)過“論本心,精其事,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作出裁判。

總之,特屈刑章一句,實情是說無刑章適用,里面隱諱了君主的盛怒,是回護(hù)原告皇帝過失的辭令。明乎此段,那就曉知當(dāng)《謝表》呈上朝廷,原告憲宗得表后,說韓愈“大是愛我”。因為罪臣韓愈回護(hù)原告皇帝的過失了。

三、戚戚怨嗟問題

自咎自傷是朝臣戀闕的普通表現(xiàn),也是《謝表》的寫作程序,以下略抄《全唐文》幾條例子以見一斑。

李吉甫《柳州刺史謝上表》:“此臣所以自咎自傷,恨乖志愿,猶冀苦心厲節(jié),上奉詔條,惠寡安民,下除民瘼,恭宣教化,少答鴻私。不勝感戴歡欣之至?!盵7]卷512:5202

令狐楚《河陽節(jié)度使謝上表》:“既無悔罪,亦望歸還?!盵7]卷540:5480

柳宗元《柳州謝上表》:“此臣所以自咎自恨,復(fù)乖志愿。猶冀苦心厲節(jié),上奉詔條,惠寡恤貧,下除民瘼,恭宣教化,少答鴻私。不勝歡欣之至?!盵7]卷571:5776

韓愈《謝表》“而臣負(fù)罪嬰釁,自拘海島,戚戚嗟嗟,日與死迫;曾不得奏薄伎于從官之內(nèi)、隸御之間,窮思畢精,以贖前過。懷痛窮天,死不閉目!瞻望宸極,魂神飛去。伏惟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憐之?!?/p>

大臣蒙恩授官,到任后,在《謝表》寫的多是自咎、自傷、自恨一類的套語,如李吉甫、柳宗元;另一類,便如令狐楚的“既無悔罪”了。只是,韓愈不說自咎自傷,而說戚戚嗟嗟罷了。

韓愈戚戚怨嗟的原因何在?

原告憲宗既指摘“不當(dāng)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于是,被告韓愈到任后便上表自悔自咎了。

《謝表》說:“臣負(fù)罪嬰釁,自拘海島,戚戚嗟嗟,日與死迫;曾不得奏薄伎于從官之內(nèi)、隸御之間,窮思畢精,以贖前過?!北桓骓n愈戚戚嗟嗟是悔過,期盼回朝以文章報效,就是贖過。

這些理由,由于朝代之隔,制度有異,也不是后人皆能了解。有時,連歐陽修也有些誤解。歐陽修云:“前世有名人,當(dāng)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真若知義者;及到貶所,則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窮愁,形于文字,雖韓公不免此累。”[4]卷29:引歐陽修誤解什么?就是沒注意韓愈自悔自咎的原因罷了。

四、結(jié)論

綜合上述,結(jié)論如下:

1.正名定罪方面,韓愈言涉不敬,語涉不祥,但法律未能適用。韓愈以互見法記于《女挐壙銘》,埋于墓地里;不言觸怒憲宗,為國君諱。

2.特屈刑章方面,經(jīng)過審議,此非不敬罪,只是過失而已?;实蹜椬谫H之于潮,表示恩威。此句是韓愈維護(hù)皇極威權(quán),為皇朝諱。

3.戚戚怨嗟方面,感恩、戀闕、報效、贖過是《謝表》程序。韓愈在《謝表》里,戚戚怨嗟,是依原告憲宗所指摘,而悔過自咎之意,是忠臣戀闕的表現(xiàn)。

整個事件,被告韓愈上表極諫,求仁得仁。貶謫中,一路顏色如常,有古大臣?xì)舛?還能沿途寫詩!本來,原告憲宗要處韓愈極刑,因為法律適用問題,無論不敬或不祥,皆無法定罪。在大臣勸諫下,皇帝憲宗終于赦宥了韓愈,但遠(yuǎn)貶為潮州刺史,以表皇帝的恩威。論韓愈之過,就是原告憲宗所指摘之言。在唐代,君要臣死,臣難得不死;君要赦宥臣,臣不得不謝恩;君有所指摘,臣不得不怨嗟自咎,這是君主專制時代的禮法。討論問題,須從此處看。

[1]劉煦.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6.

[3]韓愈.韓昌黎文集校注[M].馬其昶,校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83:323.

[4]韓愈.韓昌黎全集[M].臺北:新興書局,1970.

[5]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62[M].北京:中華書局,1975:46.

[6]鄭樵.通志二十略[M].王樹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5: 1355.

[7]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周禮注疏:卷36[M].鄭玄,注.賈公彥,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539.

I206.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671-9476(2010)04-0015-03

2009-12-16

柯萬成(1947-),男,廣東中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文章學(xué)、文體學(xué)、韓愈研究、唐詩學(xué)、史記學(xué)。

猜你喜歡
憲宗戚戚潮州
潮州樂調(diào)的音階流變梳理與分析
拍馬屁也要交智商稅
潮州手拉壺“飛鴻”的象征意義
春夜有寄
歡樂元宵節(jié)——《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潮州優(yōu)質(zhì)楊梅高接換種技術(shù)
當(dāng)吃貨成為孕媽
回 蕩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品格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