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青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蔡河小學)
讓每一朵花兒都開放
——一學困生轉化之我見
◆馬玉青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蔡河小學)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班主任往往特別注重培養(yǎng)尖子生,重視“精英精育”,為有幾個“精英”感到驕傲。事實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代化建設需要各行各業(yè)的人才,“精英精育”并不能一定興國。因此,班主任在培養(yǎng)優(yōu)生的同時,更要善于轉化學困生。
學困生 興趣 塑造 方法 鼓勵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我依據從事班級管理工作多年的實踐,談談做好學困生工作的幾點體會。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一提到學困生,無不搖頭嘆息,說他們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教師們換個角度,放棄門縫里看人的偏見,就會欣喜地發(fā)現學困生并非不可救藥,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困生的心態(tài),隨時比較和修正教育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熏陶下潛移默化地克制約束不良心態(tài)的滋生發(fā)展,用教師美好的靈悟、理智來塑造學生美好純潔的心靈,使學困生領悟到身邊的同學、老師都對“我”的進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使后進生轉變思想,鼓足勇氣,直面現實,積極向上,鼓勵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養(yǎng)學困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教師,自身的職業(yè)決定了育人的職責,教師時刻應以組織、教育和管理學生為己任,因此,對學困生在活動中要多留意、多觀察、多關心、多鼓勵,努力溝通師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愛橋梁,建立起和諧平等、融洽純真的師生關系。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榮辱牽動著老師的心理,老師的得失同樣成為他們臉上“陰晴變化的招牌”,向他們無私地奉獻出真摯的愛,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善于發(fā)現閃光點,挖掘他們內在的潛力,鼓勵他們培養(yǎng)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幫助他們樹立追求目標、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人格上與優(yōu)等生平等相待,發(fā)現他們身上的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要找準切合點,正面啟發(fā)誘導,耐心說服教育。
學生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由學生學習責任性強弱和學習興趣的高低來決定。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有它的規(guī)律性,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內因通過外因而發(fā)生變化?!睂W生這個內因只有通過教師這個外因才能發(fā)生變化。興趣是學習的摯友,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營養(yǎng),提高學習效果,形成興趣,才能成為開發(fā)人的智力的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調查、研究、比較,掌握了每個后進生的特點,切中火候,對癥下藥。
例如,利用班會課時間,舉辦故事演講會,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故事,登臺演講時,安排一定比例的學困生也登臺表演,即使表演得不那么形象生動,至少應對學困生能登臺表演的這一勇氣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他們總結認識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勞動價值,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凡是生活中的美都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薄鞍l(fā)憤早為好,茍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迸囵B(yǎng)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懂得“勤能補拙”的道理。
教師要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獻給他們一片愛心外,還要替他們排擾解難。記得 2006年,我班轉來一位女學生,我是她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每次測驗,她的語文、數學都只有二三十分??迫卫蠋熣f,她性格孤辟、基礎差,又沒上進心,已經到了六年級,提高無望。聽了這些,我心里泛起絲絲涼意。家訪交流時,她奶奶的話又讓我心里的涼意變成了寒意——她成績太差,家里打算讓她念完小學就輟學!我勸了兩句,奶奶的一句話更讓我傻眼了——她那樣子,進了初中也學不了,還不如在家?guī)兔Ω牲c活。聽了這些,我的心情分外沉重。一個父母離異,與年邁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的小女孩,在這知識大爆炸的年代里,僅以小學畢業(yè)的程度步入社會,這意味著什么呀!難道我能眼睜睜看著她離開學校嗎?回到學校,我馬上找她談話,可她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fā)。從小缺乏愛的滋潤,長期承受學習落后的打擊,總是徘徊在無人關注的角落,讓她產生了自閉心理。每每看到她“孤獨”的身影,我都暗暗發(fā)誓:絕不放棄!一定要將她帶回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來,一定讓她重新昂起頭來,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與勇氣。于是我抓住一切機會,親近她,以關愛之心去觸動她的心弦。再就是與科任老師統(tǒng)一意見,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她。其實,她身上的閃光點還是挺多的,11歲的孩子,燒飯、洗衣等家務樣樣能行,還能照顧奶奶……我們抓住這些表揚她、鼓勵她。學習上的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沒有忽視。另外,我還有意安排部分學生主動、耐心地幫助她,跟她一起玩、一起做作業(yè),在上、放學的路上和她一起走,邊走邊交談,以增進她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在之后的學習中,我始終堅持“欣賞、夸獎、鼓勵”的方針,她的臉上有了笑容,眼中多了自信,成績也一步步上升,在最后的畢業(yè)考試中,她終于以語文 80分、數學 75分的成績順利步入初中,繼續(xù)學業(yè)。作為班主任的我也感到無比的欣慰,這只歷經磨難的小雛燕終于展翅飛起來了。
教師對學困生的寬容是指教師能客觀認識與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寬容不是遷就,教師對學困生的寬容態(tài)度是使教師贏得學生尊敬的重要感情基礎。學困生是發(fā)展的,并在發(fā)展中成長,不可能沒有缺點,不可能沒有過失,有的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一旦發(fā)現學生犯了錯誤,就橫眉怒目、厲聲訓斥,或反唇相譏、挖苦嘲弄。簡而言之,就是難以寬容學生的過失。有的學困生盡管在教師的批評、體罰下,口頭檢查了自己的錯誤,但從根本上講沒有得到教育,反而對教師或敬而遠之,或退避三舍,有時甚至嫉恨教師。因此對學生缺乏寬容忍讓的教師是不可能與學生建立真正情感關系的。教師應該認識到一定的寬容忍讓比直接訓斥更能感化學生,使學生接受教育。即令是學生當面頂撞或表現出一些有辱自己身份的行為,也應不失長者風度,仍心平氣和去說服教育,這樣才可能使他們產生一種內疚感和自責感,從而主動認識自己的錯誤,接受教師的批評與教育。
總之,一個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道德行為的形成、學習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教師平時的關心和呵護,而對后進生的轉化,更應傾注教師不懈的努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更新觀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