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軍
強索“第三者”錢財應如何定性
文◎陳 軍
[案情]2003年6月份,葉某得知妻子楊某與袁某有婚外情后十分惱火發(fā)誓要報復袁某,讓其賠償自己的精神損失,然后與楊某離婚。6月18日早晨6時,葉某將袁某騙至家中,對袁某拳打腳踢,要求袁某賠償自己5萬元。袁某不同意,葉某又以將其與楊某的“丑事”曝光相威脅。袁某擔心“丑事”曝光,無奈之下同意補償葉某1.5萬元。后在葉某的逼迫下,袁某打電話叫親戚送來現(xiàn)金5000元,又寫了1萬元的欠條交給葉某才算了事。
本案中,爭議點在于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搶劫罪還是敲詐勒索罪。
[速解]本文認為,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是敲詐勒索罪。
搶劫罪表現(xiàn)兩個當場,即當場使用暴力和當場取得財物。雖然我國刑法沒有對搶劫罪暴力手段的程度作明文規(guī)定,但筆者認為,搶劫罪的暴力手段必須達到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因為搶劫罪的本質是通過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從而劫取財物。如果不考慮暴力的威脅程度而主張只要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觀上對被害人實施了暴力行為就成立搶劫罪,則可能導致?lián)尳僮锏臄U大化,至于判斷和抑制被害人的反抗程度的標準,應該具體分析。
敲詐勒索罪一般表現(xiàn)為通過威脅和要挾的方法強行取得財物,威脅的方法一般不表現(xiàn)為當場實施暴力,取得財物通常也是事后取得。筆者認為,將暴力排除在敲詐勒索行為之外的說法可能導致輕罪重刑。本案中葉某雖然客觀上實施了暴力行為,但這種暴力并沒有達到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葉某只對被害人實施了拳打腳踢,暴力行為相對輕微。第二,讓被害人放棄反抗不是葉某的暴力行為,而主要是葉某的要挾行為。葉某之所以索財?shù)贸眩⒉辉谟谄鋵嵤┑谋┝π袨槭贡缓θ瞬荒芊纯够虿桓曳纯?,而是由于被害人認為自己先前有過錯,加之害怕葉某將隱私暴光,有花錢私了的想法。因此,葉某的行為更符合敲詐勒索罪的犯罪構成。
主觀故意上,葉某出于泄憤的目的對袁某進行毆打,并勒索5萬元,敲詐勒索的犯意相對明顯,雖然葉某的行為確實符合搶劫罪的當場使用暴力,當場取得財物的犯罪特征,但不應把葉某的暴力行為從整個案件中剝離出來單獨考慮,而應與要挾行為聯(lián)系起來,其性質應為敲詐勒索。
河南省滎陽市人民檢察院[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