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國
腦梗死的病死率和病殘率均較高,多發(fā)于中老年人,我院2006~2009年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6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按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腦梗死診斷標準進行診斷,有相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及癥狀,急診頭顱CT掃描或MRI可見梗死灶,無顱內出血,起病24 h內未見病灶者48 h后均再次行頭顱CT或MRI證實。
1.2 一般資料 入選者均為我院腦梗死住院患者,共120例,以偏癱伴或不伴口眼歪斜、語言不清晰為特征,均無意識障礙;經(jīng)詳細詢問病史、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及頭顱CT或MRI證實;無嚴重心、肺、肝、腎等重大疾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57~75歲;均在發(fā)病1周內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5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2例,頸椎病12例,高脂血癥10例;對照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55~74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2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1例,頸椎病10例,高脂血癥1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xiàn)、既往病史及頭顱CT或MRI檢查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醫(yī)綜合治療措施,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調節(jié)血脂、防治腦水腫、改善腦循環(huán),防治并發(fā)癥、對癥支持治療及早期康復治療等;治療組除上述治療外,給予中醫(yī)治療: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方藥: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方中懷牛膝歸肝腎之經(jīng),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補益肝腎之效;代赭石、龍骨、牡蠣相配,降逆潛陽、鎮(zhèn)肝熄風;白芍、玄參、龜板、天冬滋陰柔肝熄風;茵陳、川楝子、生麥芽三味,配合牛膝清泄肝陽之有余,調肝氣之郁;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方藥:大秦艽湯加減。方中以秦艽祛風通絡,羌活、獨活、防風等辛溫之品祛風散邪;當歸、白芍、熟地、川芎養(yǎng)血活血,起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作用。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氣能生血,以助生化之源。黃芩、石膏、生地、涼血清熱,以防風邪化熱。如年老體衰者,加黃芪以益氣扶正。如嘔逆痰盛、苔膩脈滑甚者,去地黃,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風痰,通經(jīng)絡。無內熱者可去石膏、黃芩;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方藥:藥用膽南星、全瓜蔞、生大黃、芒硝四味。方中膽南星、全瓜蔞清化痰熱;生大黃、芒硝通腑導滯。如藥后大便通暢,則腑氣通,痰熱減,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轉。腑氣通后應予清化痰熱、活血通絡藥用膽南星、全瓜蔞、丹參、赤芍、雞血藤。如頭暈重者,可加鉤藤、菊花、珍珠母。若舌質紅而煩躁不安,徹夜不眠者,屬痰熱內蘊而兼陰虛,可選加鮮生地、沙參、麥冬、玄參、茯苓,夜交藤等育陰安神之品,但不宜過多,否則有礙于滌除痰熱。陰虛風動證:方藥:大定風珠加減。方中雞子黃、阿膠滋陰養(yǎng)液以熄內風;地黃、麥冬、白芍滋陰柔肝;龜板、鱉甲滋陰潛陽;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陰,以加強滋陰熄風之功。如偏癱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龍、蜈蚣、桑枝等通經(jīng)活終之品;如舌質暗紅、脈澀等有血瘀證時加丹參、雞血藤、桃仁、地鱉蟲等以活血祛瘀;語言不利甚加菖蒲、郁金、遠志開音利竅。
2.1 療效評定標準[1]參照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制定?;救?病殘程度0級、分數(shù)降低≥90%(能恢復工作或操持家務)。顯效:病殘程度1~3級,分數(shù)減少46% ~89%(部分自理,大部分需人照顧)。有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不足17%,臥床病例,病殘5級以上。
2.2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60例,基本痊愈20例,顯效27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60例,基本痊愈15例,顯效20例,有效5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66%。兩組比較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腦梗死屬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使管腔狹窄、閉塞,形成血栓,造成腦局部急性血流中斷,缺血缺氧,軟化壞死,出現(xiàn)相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2]。因此,擴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降脂、溶栓及促進側枝循環(huán)的建立、增加缺血缺氧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及促進半暗帶內存活的神經(jīng)元功能恢復是治療腦梗死的關鍵措施。我們在對腦梗死患者采用西醫(yī)治療的同時,遵循中醫(yī)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原則,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除活血化瘀、清除腦絡瘀阻外,還當補氣行滯,使氣旺血運,氣行瘀除,瘀去而生新?,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能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流,對抗自由基,增加紅細胞變形力,有改善血液流變性等作用。黨參能提高缺氧耐受性,擴張外用血管,與黃芪合用,能增加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3]。當歸、紅花、川芎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加快血液流動,改善腦細胞的缺氧狀態(tài)。本組結果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jīng)科學雜志,1996,29(6):379-380.
[2]陳清棠.腦卒中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81-383.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