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婦幼保健醫(yī)院,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0)
產后出血是產婦分娩期的嚴重并發(fā)癥,居我國目前孕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1]。一旦發(fā)生產后出血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于難以控制并危及產婦生命的產后出血應適時行子宮切除術,否則將危及產婦生命。本文對本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實施產科子宮次全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23例子宮切除患者,年齡19~38歲,平均28.5歲,初孕婦4例,經孕婦19例,初產婦7例,經產婦16例,胎齡孕28~37周3例,大于37周20例。子宮切除術時間及分娩方式:剖宮產分娩21例,其中18例剖宮產術中行次全子宮切除術;1例為剖宮產術后2 h因DIC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剖宮產術后45、80 d子宮下段切口感染裂開出血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各1例。DIC分娩后切除子宮1例,胎盤植入分娩后切除子宮1例。
綜合分析患者的年齡、孕產次、孕周、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術前高危因素個數、剖宮產原因、子宮切除原因、出血量等臨床資料。常見高危因素:胎盤因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植入)、反復妊娠人流史、胎膜早破、雙胎、死胎、胎位異常、巨大兒、產程異常、子宮收縮乏力、瘢痕子宮。
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院分娩總數20 909例,包括剖宮產4 183例,陰道分娩16 726例,其中23例行產科急診子宮切除術,發(fā)生率為0.11%。剖宮產子宮切除術21例,陰道分娩子宮切除術2例。
每例患者伴有高危因素個數為1~4,其中胎盤因素12例(前置胎盤6例、胎盤植入3例、胎盤早剝3例)、子宮收縮乏力9例、子宮破裂6例、DIC 2例、子宮下段切口感染裂開2例、巨大兒4例、雙胎3例、瘢痕子宮13例、產程異常11例;其中胎盤因素12例中伴有反復妊娠人工流產史有8例,子宮下段切口感染2例均伴有胎膜早破因素。
本組子宮切除率為0.11%,從本院接受縣鄉(xiāng)轉診危重病人手術指征可以看到,不正確使用縮宮素導致子宮破裂、胎盤早剝的發(fā)生自2006年后消失,妊娠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等高危因素轉診時間從分娩期提前到了妊娠中晚期。以上資料顯示:產科子宮切除其發(fā)生率的高低與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把握、各級醫(yī)院的產前保健預防、產前產后并發(fā)癥的處理技術水平密切相關。
本組產科子宮切除主要指征在2006年以前是子宮破裂[2]、胎盤早剝[3]。以上資料提示,減少產科子宮切除的主要措施為加強計劃生育,降低人工流產率和剖宮產率。
產科子宮切除手術時機:產科子宮切除術是治療產科頑固性出血,挽救孕產婦生命的一項措施和手段,是一種臨床上用于嚴重產科出血經保守治療達不到完全止血,危及孕產婦生命時阻斷大出血的最重要的措施[4]。本組23例中,均積極采取止血措施,如宮縮劑、熱鹽水敷、按摩子宮、結扎子宮上行動脈等無效,平均出血量2 800 ml,產婦已處于休克狀態(tài),均適時予以次全子宮切除[5]。其中2例DIC患者,1例果斷切除子宮,配合應用纖維蛋白原,冷凝沉淀物,冰凍血漿等搶救成功。另1例DIC患者送到本院時病情已向不可逆DIC發(fā)展,雖作子宮切除,但失去搶救最佳時間,致孕產婦死亡。由于在急癥搶救時必須盡快完成手術,且產科子宮切除患者多為青年婦女,保留部分子宮下段及宮頸,日后可有少量的月經,符合婦女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術式以子宮次全切除術為宜。由于妊娠期間,盆腔高度充血,子宮組織水腫肥厚,血管豐富,同時患者出血多處于休克狀態(tài),增加子宮除切的難度,容易出血和損傷周圍器官,因此應由經驗豐富的醫(yī)師主持手術,手術要輕、穩(wěn)、準,要徹底的縫扎止血。術后加強抗生素、應用輸血及必要的支持療法、同時加強各個臟器功能的監(jiān)護和并發(fā)癥的防治。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24.
[2]王德芬.產科子宮切除118例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1,26(4):221.
[3]馬水清,邊旭明,朗景和.產科臨床中的子宮切除術[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1):39.
[4]戴鐘英.妊高征與胎盤早剝[J].實用婦產科雜志,1995,11(4):177.
[5]黃維新.妊娠晚期終止妊娠的時機及方式的選擇[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