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宏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江西南昌 330006)
黨史期刊是黨的喉舌,是宣傳黨的光輝歷史的主要陣地。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黨史期刊能夠利用自身的特殊性,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那么,要使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需要怎樣開展工作呢?筆者結合主編的《黨史文苑》雜志工作實際,認為至少要注意這么一些問題:
指導思想是靈魂,活動主題是重點。要使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就必須確定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活動主題。
任何旨在發(fā)揮某種作用的活動,都必須確立明確的指導思想。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要能夠利用自身特點發(fā)揮積極作用,同樣必須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必須是高屋建瓴的,能夠引導和解決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的方向性、宣傳性、教育性等問題。這個指導思想,不比某種確定了具體內容的紀念活動的指導思想,它是宏觀的、具有長期指導意義的。如果是為了某次慶祝活動的指導思想,就必須是具體的、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因此,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其指導思想大體應該包括目的、意義、方法等內容,可以這樣確定:以黨的有關歷史決議(包括《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及對于某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問題的決議等)為指針,以黨的大政方針為指導,結合重大紀念活動的內容,弘揚共產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精神風貌,以達到教育、鼓舞、激勵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目的。
對于某項具體的紀念活動,黨史期刊的指導思想就應該具體化,應該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比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根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確定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可見,這一指導思想更加明確和具體。
確定了黨史期刊在重大紀念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指導思想,就能夠從全局把握紀念活動的方向,確定其主基調,有利于全面開展活動,確?;顒釉谡紊喜怀銎?。
活動主題與指導思想是不同的。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的活動主題,應當符合宣傳部門的有關要求。中央宣傳部對于宣傳主題的確定,也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比如,當前“四個選擇”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主題。黨史期刊自然也不例外。但這一活動主題,是經歷了一個過程才確定的。2004年提出“兩個選擇”: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2005年提出“三個選擇”: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2006年,《復興之路》的主題是“三個選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選擇、人民選擇;2009年6月9日,我們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要充分發(fā)揮革命歷史紀念地的教育作用,“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理解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改革開放”。
從“四個選擇”這一我們黨的思想宣傳活動主題可以得知,黨史期刊肩負著宣傳中共歷史的重大責任。歷史和人民的“四個選擇”,無論是如何選擇馬克思主義,如何選擇中國共產黨,如何選擇社會主義,如何選擇改革開放,都是黨的歷史的重大題材。而這些題材,是通過黨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來展示的。因此,黨史期刊在主題宣傳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它雖然在整個期刊方陣中數量小、經濟效益不明顯,但地位高、影響面廣,占據了主題宣傳的主陣地,擔負著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黨史期刊的宣傳教育,對于整個社會的宣傳主題的實現,對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認清“四個選擇”的重大課題,必將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見,只有通過黨史期刊發(fā)揮主陣地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我們才能夠實現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才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基礎;才能夠實現黨的關于“對內凝聚黨心民心,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對外向全世界說明中國國情和特定的歷史發(fā)展道路,用中國發(fā)展的巨大成就和進步來說明”的思想宣傳任務。
重大革命紀念活動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黨史期刊在組織紀念活動時,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分類,合理安排。
重大革命紀念活動的種類主要可分為四大類:
一是特殊的重大紀念活動。主要有黨的生日紀念活動和新中國成立紀念活動。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掀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如此自豪和驕傲。為此,我們黨和政府每逢五、十大年份,都要進行大慶。如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65周年、70周年、75周年、80周年、85周年,紀念新中國成立5周年、10周年、15周年、20周年……35周年……60周年等。在這些年份,我們黨和政府,都要通過不同形式,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等紀念活動。
二是重大歷史事件專題紀念活動。我們黨的歷史和國家發(fā)展的歷史,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艱辛的一步步探索,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紀念的重大歷史事件。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新中國的雛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發(fā)展,鍛造了一批治國安邦的人才,為此,先后開展了紀念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60周年、7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chuàng)建了人民軍隊,為此,多次舉行紀念八一南昌起義的專題活動;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為此,先后舉行了多次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大型活動。還有,如紀念新四軍成立60周年,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等等。
三是重要歷史人物紀念活動。我們黨和國家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無數的革命英才。這些重要歷史人物,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黨和國家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為此,對重要人物的紀念活動占據著黨史期刊的重要位置。如紀念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新中國的一代開國元勛誕辰100周年、110周年,紀念方志敏、張思德、黃繼光、雷鋒等革命英雄人物,等等。
四是其他重要革命紀念活動。
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就是要通過黨史宣傳來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因此,其主要內容和目的應當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深入開展熱愛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教育;二是深入開展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重大歷史意義的宣傳教育;三是新中國成立60年發(fā)展進程中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輝煌成就的宣傳教育;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五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六是深入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的宣傳教育。通過這些內容的宣傳,使教育對象明確“四個選擇”的深刻內涵,從而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
黨史期刊作為一種專業(yè)期刊,它在重大的革命紀念活動中的方式方法,無非是以期刊特有的宣傳形式開展活動,發(fā)揮紀念、激勵和鼓舞的作用。因此,從期刊的性質和作用來看,黨史期刊要在重大的革命紀念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大體有如下方式方法:
第一,提前籌劃,科學安排。一般來說,黨史期刊要根據中央確定的宣傳主題和本單位的工作計劃,在頭一年末對次年的重大革命紀念活動進行一次摸排,把那些需要進行紀念和宣傳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分別細列出來,做好規(guī)劃和安排,列入工作計劃,不僅使黨史期刊有計劃有安排,也使這些重大革命紀念活動與黨史其他工作銜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如,《黨史文苑》每年年底,就把次年需要在期刊上進行紀念、宣傳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排列,并與征文、研討會等形式相結合,形成配套工作。如2009年的“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李先念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方志敏誕辰110周年”等重大革命紀念活動等等。
第二,開辟專欄,形成系列。專欄具有導向性。一個重大紀念活動的專欄在期刊開辟之后,對于作者、讀者都具有一種導向作用。對于作者來說,發(fā)現了某個紀念性的專欄,就會按照專欄的內容和要求積極地撰寫紀念文章,而且紀念文章必定是多側面、多角度的,這樣就自然而然形成紀念文章的系列了;對于讀者來說,有了紀念專欄,便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和掌握我們黨和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脈絡,從中受到激勵、鼓舞和鞭策,受到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而且,讀者對這種專欄文章饒有興趣,特別喜歡閱讀,因為知道這是黨史期刊組織的重點欄目和重點文章。
第三,特約文章,把握質量。黨史期刊的紀念專欄開辟之后,并非被動地等待作者投稿,而是要主動出擊,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撰寫專題文章,以保證紀念專欄文章的質量和專欄文章的連續(xù)性?!饵h史文苑》在今年有關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分別對“紀念共和國成立6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等欄目中,特約了一批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撰寫出一批高質量的專題文章,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發(fā)揮作用,既要有要積極的態(tài)度,更要有科學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方法,才能達到重大革命紀念活動的宣傳效果。
第一,要符合兩個決議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保證重大革命紀念活動的政治方向。符合兩個決議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是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分別對此前的中共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出了決議,黨史期刊進行重大革命紀念活動,應以此為政治方向標。我們所講的黨史期刊的政治性,主要體現在按照兩個決議的精神來統(tǒng)一宣傳口徑,這樣才能夠防止歪曲和否定黨的歷史、共和國歷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錯誤傾向,防止歪曲和否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yè)績和崇高形象,防止歪曲和否定新中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對世界發(fā)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第二,要科學把握歷史的真實性,保證重大革命紀念活動的教育功能和可信度。過去,我們開展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往往只寫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歷史而回避中國國民黨的歷史,這就使得有關重大紀念活動的內容顯得單薄。比如,在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宣傳活動中,我們往往偏重于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而回避中國國民黨及其軍隊在正面戰(zhàn)場中的作用。自從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的講話中,科學把握了國共兩黨在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合作,充分肯定了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的作用后,黨史期刊在這方面的宣傳加大了力度,這就使得抗戰(zhàn)的歷史具有了全貌,宣傳的可信度加大了,也就加強了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的教育功能。過去,黨史期刊偏重于宣傳“三代領導人”的歷史功績,現在更加全面反映整個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歷史功績,使得中國革命的歷史變得豐滿起來。
第三,要與時俱進,隨著變化了的形勢而揭示出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原貌。黨的歷史雖然是已經過去了的凝固的東西,因而它是客觀的,不可改變的。但形勢是發(fā)展的。政治氛圍的變化和一些檔案的解密,使得一些原來由于人為因素或某種歷史原因而顯得模糊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變得清晰起來。這就需要在遵循兩個歷史決議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對一些歷史上犯過錯誤或者受過冤屈的黨史人物進行重新研究和宣傳。因為兩個歷史決議是比較宏觀的,而我們對重大革命紀念活動,應該是具體的、生動的。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遵循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隨著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新的認識之發(fā)展了的形勢,給其以符合歷史原貌的評價,才能更好地把握黨史期刊宣傳的尺度。
第四,要敢于與社會上對中共黨史進行歪曲的各種錯誤行為進行堅決斗爭,維護黨的歷史的正確性和黨的歷史人物形象的真實性。隨著人們對黨史期刊的重視,黨史期刊在重大革命紀念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清代歷史學家龔自珍曾經指出:“欲知大道,必先為其史;敗人綱紀,必先去其史;夷人祖宗,必先去其史;滅其國家,必先去其史?!笨梢?,史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切不可忽略。大概現在社會上總有那么一些人,也非常明確這個道理,于是挖空心思去顛倒歷史,毀人名譽,誣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用心何其毒也。表面上看來,這些人的文章推理有據,詞藻華麗,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其實是聳人聽聞,根本經不住推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黨史期刊必須站出來,同各種錯誤思想和行為進行堅決斗爭,維護黨的歷史和黨的歷史人物的真實性,維護黨的光輝現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