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玉
(上海師范大學(xué)專門史 上海 200235)
南宋洪邁所著的《夷堅志》是一部內(nèi)容龐雜的文言志怪小說,書中記錄了大量鬼神崇拜的傳奇軼事。此書采取直錄的方式,對當(dāng)時的社會生活進(jìn)行了多角度較為客觀的描述。日本民俗學(xué)家柳田國男認(rèn)為:“傳說和歷史的距離,古時要比現(xiàn)在小得多……傳說是為了信奉而存在……在這個演變中,人們的思想感情,社會的習(xí)慣勢力,不僅參與了,而且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盵1]透過此書,我們可以看到鬼神與宋代社會生活互動交融的景象。
《夷堅志》中記述城隍信仰的共有三十余條。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見宋代城隍信仰的一些基本情況與民眾城隍信仰的情結(jié)。與法律制度一樣,民間信仰在組織社會成員、調(diào)適個人心理、整合社會秩序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希望以此為切點對宋代城隍信仰的社會功能進(jìn)行初步探析。
宋代城隍神信仰較唐代更加普及,清代趙翼《陔余叢考》卷35“城隍神”云:“城隍之祀蓋始于六朝也,至唐則漸遍?!彼侮懹我舱f:“故自唐以來,郡縣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謹(jǐn),守令渴見,其儀在他神祠上?!盵2]從分布區(qū)域來看,宋代城隍已經(jīng)遍及南北,而不再是唐代時以南方為主的局面;唐代多以州城隍為主,縣城隍較少,而宋代縣城隍較為普遍。有關(guān)城隍神及城隍廟的記載不僅見于士人的文集與筆記小說,在官方正史中也多有記載。
北宋初,朝廷將城隍列入正式祭祀的范圍內(nèi),《宋史·禮志八》載:“自開寶、皇佑以來,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宮觀陵廟,名山大川,能興云雨者,并加崇飾,增入祀典?!渌菘h城隍,……皆由禱祈感應(yīng),而封賜之多,不能盡錄云?!盵3]可見宋代城隍神已列入國家祀典。
從宋代起,地方官吏到任后三天內(nèi)謁城隍廟也成為慣例。宋代諸多名人如歐陽修、蘇軾及曾鞏等都有祭城隍文流傳后世。地方官吏與城隍神“幽冥職分”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我們從《夷堅志》中可見城隍神儼然是陰間的地方官吏,不僅負(fù)責(zé)本地的軍事防御,還要掌管陰間的各項事務(wù),其職能不斷擴大并進(jìn)一步細(xì)化。在其職能演變的過程中我們可見宋代社會發(fā)展在民間信仰中的反映。
有宋一則,北方蠻族的入侵一直困擾著宋政府?!叭弑迸c“積弱”的現(xiàn)實,軍事較量中的被動地位使宋人更熱衷于向神靈尋求救助。城隍神的軍事防御職能在這時極大地滿足了宋人的心理需求。生為守臣,死為城隍的情形更為普遍。
在夷堅丁志卷第六《翁吉師》:“崇安縣有巫翁吉師者,事神著驗,村民趍向籍籍。紹興辛巳九月旦,正為人祈禱,忽作神言曰:‘吾當(dāng)遠(yuǎn)出,無得輒與人問事治病?!碳邑c訴曰:‘累世持神力為生,香火敬事不敢怠,不知何以見舍?’再三致叩,乃云:‘番賊南來,上天遍命天下城隍社廟各將所部兵馬防江,吾故當(dāng)往?!唬骸畮讜r可歸?’曰:‘未可期,恐在冬至前后。’自是影響絕息。嘗有富室病,力邀翁,嚴(yán)潔祭禱,擲珓百通,訖不下。至十二月旦,復(fù)附語曰:‘已殺卻番王,諸路神祗盡放遣矣?!慈侦`響如初?!盵4]這則故事的主人翁雖然是一名巫師,但從其中我們可見城隍掌管一方軍事安全的職能。這與城隍神最初的特點是一脈相傳的。
而另一則《義夫節(jié)婦》記述了軍校范旺夫婦,“旺一卒以忠死,婦人以節(jié)死,沒而不朽”,[5]范旺死后被奉為當(dāng)?shù)爻勤虻墓适?。在群盜叛亂中敢于站出來與亂賊理論,毫不畏死,這種精神實在難能可貴。通判州事在聽到范旺的事跡后向朝廷申報將其封為城隍神,這既宣揚了忠貞義節(jié),又滿足了民眾期望城隍保護(hù)一方平安的心理需求。城隍信仰對民眾起到了宣示教化與安定民心的功能。
在《夷堅志》的城隍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地方官員與城隍之間的沖突。依照宋朝規(guī)定,地方官當(dāng)在到任三天內(nèi)謁拜城隍,但也有反對者。紹熙五年,湯顯祖出任徑縣宰,湯自恃出身顯達(dá),對主吏提出“三日當(dāng)謁廟”的建議毫不理會。自認(rèn)“行五雷法,神抵在掌握中”,[6]不甘于向土偶屈拜,與神分賓主抗禮對酌。吏民見者皆以之為怪,十分擔(dān)憂。神也因被新任官員怠慢而大怒,風(fēng)雨大作,使湯的房屋盡毀,又為神奉上香火,極盡虔敬。我們可見官員到任謁拜城隍的慣例以深入人心,對城隍的敬畏心理在民眾中非常普遍。而對神靈怠慢就會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
石城縣城隍廟在水旱祈禱方面的靈應(yīng)事跡為他贏來了人們的敬畏,但因為其修繕祠廟時忘記為在門左右設(shè)置兩馬,就給知縣呂大年托夢,“大王令傳語長官,出入乏馬乘,欲暫假駿驪兩匹?!盵7]呂許之。但因為山邑并沒與養(yǎng)馬,無奈之下只能自捐體錢,東西塑飾,用錦衣四健卒控馭?!爸疗咴?,兼旬不雨,致禱祠下。香火才收,陰云正畫四合,隨得膏澤,歲以大捻??h人或夢神道從甚偉,正乘所塑東邊馬云?!盵8]
知縣呂大年因一時疏忽忘記給祠廟兩側(cè)設(shè)馬,但在城隍托夢后及時補救。對城隍的敬畏之情也為民眾免除災(zāi)禍,在數(shù)月不雨的情況下,向城隍祈雨得以豐收。作為一方土地的保護(hù)神,城隍要給民眾提供生活保障,為民眾祈福避禍。而在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的時代,祈雨求晴便成為城隍重要的責(zé)任。城隍在這方面的靈驗事跡又會給自身地位的鞏固帶來砝碼,中國民眾民間信仰的功利性色彩在此也得到了十足的表現(xiàn)。
宋代以文立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提高。科舉不問出身,士人參加科考的熱情空前高漲。宋代城隍掌司桂籍,可預(yù)知科舉中榜,這種記載在《夷堅志》中也可見到。饒州進(jìn)士鄒益“乞夢于州城隍廟”。[9]
又有《城隍門客》:“建康士人陳堯道,字德廣,死之三年,同舍郭九德夢之如平生。郭曰:‘公已死,那得復(fù)來?’陳云:‘吾為城隍作門客,掌箋記,甚勞苦。’今日主人赴陰山宴集,始得暇,故來見君?!騿柶浼腋改感值?,泣下久之。郭曰:‘公既為城隍客,當(dāng)知吾鄉(xiāng)今歲秋舉與來春登科人姓名?!唬骸朔俏宜?,別有掌桂籍者,歸當(dāng)扣之?!訑?shù)日,又夢曰:‘君來春必及第,我與君雅素,故告君。他雖知之,不敢泄也?!悦髂甑谶M(jìn)士。又有劉子固者,與堯道同里巷。其妹婿黃森賢而有文,父為吏,負(fù)官錢,身死家破,森亦不得志以死。死數(shù)月,其妻在兄家,忽著森在時衣,與兄長揖,容止音聲如真。子固驚愴,呼其字曰:‘元功,君今安在?’曰:‘森平生苦學(xué),望一青衫不可得。比蒙陳德廣力,見薦于城隍為判官,有典掌,綠袍槐簡,絕勝在生時。恐吾妻相念,故來告之。’子固問:‘來春鄉(xiāng)人誰及第?’曰:‘但有郭九德一人耳?!许暷巳ィ溲耘c前夢合。”[10]
《城隍門客》的故事中我們可見城隍掌司桂籍,科舉士子的命運也在城隍的掌控之中。城隍爺亦和現(xiàn)實世界中的地方官員一樣,有門客協(xié)助自己的工作;而在現(xiàn)實中不得志而死的士人,死后亦可稱為城隍判官,且“絕勝在生時”。
宋代大開科舉之門,社會崇文風(fēng)氣較盛,但隨著宋代科考隊伍的壯大,競爭的激烈程度加劇,考場失意、屢試不第的士子也不在少數(shù)。城隍掌司桂籍,反映了宋代士人在科考激烈的現(xiàn)實中,通過向神靈世界的求助來尋求心理慰藉,緩解失意不得志的心理壓力。而失意士子死后稱為城隍門客也似乎是在安撫現(xiàn)實世界中的落第士人,對社會安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宋代道教已將城隍與土地納入其神仙系統(tǒng)之內(nèi),城隍和土地位于道教神仙系統(tǒng)的最底層。且土地位于城隍之下,接受城隍的管理。城隍土地與現(xiàn)實中的地方官吏相對應(yīng),與民眾聯(lián)系最為直接密切。這些不同的城隍與土地的形象,反映了民眾對城隍神既敬且畏的心理,也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宋代官吏在信仰世界的影子。
《孝義坊土地》:“慶元元年正月,平江市人周翁瘧疾不止。嘗聞人說瘧有鬼,可以出他處閃避,乃以昏時潛入城隍廟中,俯臥神座下,祝史皆莫知也。夜且半,見燈燭陳列,兵衛(wèi)拱侍,城隍王臨軒坐,黃衣卒從外領(lǐng)七八人至廷下,衣冠拱侍。王問曰:‘吾被上帝敕令此邦行疫,爾輩各為一方土地神,那得稽緩?!灶D首聽命。其中一神獨前白曰:‘某所主孝義坊,誠見本坊居民家家良善無過惡,恐難用病苦以困之。’王怒曰:‘此是天旨,汝小小職掌,只合奉行?!駨?fù)白曰:‘既不可免,欲以小兒充數(shù)如何?’王沉思良久曰:‘若此亦得。’遂各聲喏而退。周翁明旦還舍,具以告人,皆哂以為狂譫,無一信者。至二月,城中疫病大作,唯孝義一坊但童稚抱疾,始驗周語不誣。迨病者安痊,坊眾相率斂錢建大廟,以報土地之德?!盵11]
這則故事中的孝義坊土地為保自己坊內(nèi)民眾免遭疫疾之災(zāi),不懼城隍權(quán)威,其他土地都頓首聽命,他卻勇于為民請愿,而城隍最終也同意“以小兒充數(shù)”。最終在滿城疾病大作時,孝義坊的多數(shù)民眾得以免于災(zāi)禍。坊眾亦知恩圖報,自愿出資建廟,以報答土地爺?shù)亩鞯隆?/p>
“魏道弼參政,紹興壬午年為洪府帥守。宅堂后有小土地廟,其門與溷廁相連,以為穢濁,令徙于城隍廟廊下。工力既具,通判林君,夢神人自通為宅府土地,曰:‘吾血食此地,多歷年所。雖鄰與溷舍,無害也。若一旦離去,則盡室老稚,將無所依,又寄托大神之宇,出入動息,皆不遑安。顧賜一言達(dá)帥主,且仍舊貫,幸也?!衷唬骸窦饶莒`化,何不自告之?’曰:‘魏公乃紫氣星君,今位崇輔弼,豈得容易輒近?’明日,林具以白魏,乃輟其役。但移門它向,并葺飾像設(shè)而祭之。是夜,林又夢來謝。”[12]
這位土地是魏道弼的家宅土地,本是住在廁所旁邊,魏道弼念其環(huán)境污濁,就命人將土地遷往城隍廟內(nèi),但這位土地卻申請搬回原處,以求出入自在。文中還有一點使我們要注意的,盡管土地屬于神,但對已經(jīng)官居高位的魏道弼卻是“豈得容易輒近”,而是通過他的下屬來傳達(dá)自己的意愿;而且這位土地注重禮節(jié),有情必謝,遷出城隍廟后又來向林致謝。土地寧肯住在污濁的廁所旁,也不愿與城隍同處一室,這反映了土地在城隍的管理之下,且等級明晰。
在《城隍廟探雀》一條中,饒州城隍廟內(nèi)每年春夏之交時,都會有鳥雀在此筑巢孵卵?!蚌L卒錦先、楊成、魏斌皆從他郡配隸,已三十余年,一為縣臺司閻,一為泉府庫典,一為軍頭,所居于廟近。慶元三年四月,三家之子各十五六歲,相率入其中,欲探取乳雀,而高不可升。乃踏神像夫人之肩,攀緣而上,得十?dāng)?shù)枚,像泥遭踐踏剝落地。至晚,三子同感疾,昏熱如炙,不能出語。夜半劇,其母故莫知其事。有他兒戲時亦在彼見之者,為言所致。明日,攜香褚詣廟禱謝,不獲命。既而三鯨以次病臥,癥狀全相似;醫(yī)療弗愈。才五日,皆不起。其子浸浸困篤,未必可生。觸犯大神,乃禍延厥父,豈其偶然邪?義方之訓(xùn),非所以責(zé)之也?!盵13]三少年因踩踏城隍廟內(nèi)的夫人神像,不僅自己失掉性命,連他們的父親也不能幸免。從作者的行文語氣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覺得這種懲罰有些過于嚴(yán)厲。這主要是在警示民眾需尊敬神靈,否則便要受到懲罰。
宋代道教進(jìn)入了一個大發(fā)展的時期。宋代帝王多重視道教的發(fā)展,太宗朝就提出“清凈致治,黃老之深旨也。夫務(wù)自有為以至于無為,無為之道,朕當(dāng)力行之。”[14]其身后的宋真宗、宋徽宗等對道教更是大力推崇。至宋代,道教龐雜的神仙體系最后形成,并成為后世道教神譜的基礎(chǔ)。宋代城隍信仰較前代更為發(fā)展,道教也注意到將其拉攏至自身的神仙體系之中。這正是道教與民間信仰發(fā)展過程中相互滲透的必然結(jié)果。
在《夷堅志》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guān)城隍的記載中多有道士的身影出現(xiàn)。在城隍誕辰時,會有道士參與組織活動,“紹熙五年六月二十二日,鄱陽城隍王誕辰,士女多集廟下奠獻(xiàn)。命道士設(shè)醮…”[15]
而當(dāng)民眾遇到鬼怪等時,也多是請道士作法,牒付城隍?!爸扃痉ㄕ?,處州麗水人,以組大卿恩得官。紹興戊午,再調(diào)臨江軍法掾。有一侍妾,其妻王氏不能容,日夜楚毒凌虐。至於自刎。朱君坐臥食息,無時不見之,頗懷憂畏。招閣皂山道士行法禳逐。牒付城隍廟拘縻,仍戒(云:“尊官從今日以后不可往岳殿。”自是不復(fù)睹?!盵16]
鄱陽人士王公好事邪神,在家中奉五侯泥像,盡管極力奉伺香火。但家中屢遭怪異,“以至床榻茵席若扶舁而出,布列庭下,煙焰蓬勃,起于衽帳隱處,急往撲救,則已穿穴。后招道士治之,且禳且禱,為遷像置城隍祠,于是始息?!盵17]
道士出面將泥像遷至城隍廟中,王家得到平息。這說明在城隍信仰中道士發(fā)揮著人神之間的中介作用,同時還告誡人們,不可亂事邪神。
透過《夷堅志》中有關(guān)城隍的記錄,我們可見宋代城隍信仰已經(jīng)被官方接納,作為地方保護(hù)神,地方官到任謁拜已成為慣例,并且為大多人認(rèn)可。宋代道教發(fā)展,道教神系完善,城隍和土地也被吸收到這一體系中。作為道教神系系統(tǒng)最底層的神靈,城隍與現(xiàn)實中的地方官一樣,與民眾之間的關(guān)系最直接,最密切。不論是祈雨求晴,還是求得功名,城隍在很大程度上都滿足了民眾多方面的心理訴求。在對民眾進(jìn)行教化、安撫民心,督懾地方官員等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日)柳田國男:《傳說論》31—32頁,中國民間文學(xué)出版社,1985年.
[2](宋)陸游:《渭南文集》卷一七《寧德縣重修城隍廟記》,上海書店,
1989年.
[3](元)脫脫:《宋史·禮志八》,2561頁,中華書局,1977年.
[4](宋)洪邁:《夷堅志》丁志卷第六《翁吉師》,585頁,中華書局,1981年.
[5](宋)洪邁:《夷堅志》甲志卷第二十《義夫節(jié)婦》,182頁,中華書局,1981年.
[6](宋)洪邁:《夷堅志》支乙卷八《湯顯祖》,853頁,中華書局,1981年.
[7](宋)洪邁:《夷堅志》支丁卷三《石城廟神》,984頁,中華書局,1981年.
[8](宋)洪邁:《夷堅志》支丁卷三《石城廟神》,984頁,中華書局,1981年.
[9](宋)洪邁:《夷堅志》甲志卷第九《鄒益夢》,73頁,中華書局,1981年.
[10](宋)洪邁:《夷堅志》乙志卷第二十《城隍門客》,358頁,中華書局,1981年.
[11](宋)洪邁:《夷堅志》支景卷第六《孝義坊土地》,927頁,中華書局,1981年.
[12](宋)洪邁:《夷堅志》支戊卷第四《豫章神廟》,1084頁,中華書局,1981年.
[13](宋)洪邁:《夷堅志》支癸卷第六《城隍廟探雀》,1268頁,中華書局,1981年.
[14](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291頁,中華書局,1979年.
[15](宋)洪邁:《夷堅志》支丁卷第八《仇邦俊家》,1034頁,中華書局,1981年.
[16](宋)洪邁:《夷堅志》支乙卷第七《朱司法妾》,847頁,中華書局,1981年.
[17](宋)洪邁:《夷堅志》支甲卷第八《王公家怪》,773頁,中華書局,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