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簡析明代西北土司的特點

2010-08-15 00:46林偉科
黑龍江史志 2010年15期
關(guān)鍵詞:先祖永樂土司

林偉科

(蘭州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 甘肅 蘭州 730020)

明代是我國土司制度發(fā)展的興盛期。相對于西南、湖廣地區(qū)的土司,西北地區(qū)的土司特點顯著。

一、客籍多 根基淺

明代西北土司大多是元、明之際遷入的外地人,其來源主要有四:一是元代土官。他們歸明后被安置于西北各衛(wèi)所,保持其土官職位,仍享世襲特權(quán)。如河州衛(wèi)的何土司、臨洮衛(wèi)的趙土司、鞏昌衛(wèi)的汪土司等。二是元代官吏。如莊浪魯土司的先祖脫歡在元順帝時任平章政事,明軍西來時率眾歸降。其孫失伽因?qū)伊?zhàn)功,被明成祖“賜以魯姓,世世子孫永作屏藩,以固吾圉”[1]。三是部落首領(lǐng)。如卓尼楊土司的先祖些地,明永樂年間由四川若爾蓋進(jìn)入岷山地區(qū),征服當(dāng)?shù)胤宀柯?,后入京朝貢,被授予洮州衛(wèi)指揮僉事。四是漢族軍官。明初,在西番諸衛(wèi)中“官多世襲,尤以客籍漢族為多。惟更調(diào)無常,數(shù)傳即廢。如岷州、臨洮、靖遠(yuǎn)諸衛(wèi)世官,在明中葉率己湮沒不彰,今所存者,不及百分之一”[2]。據(jù)《甘肅諸土司屬民表》記載,在青海境內(nèi)的18家土司中,納土司、趙土司、東李土司、西李土司4家屬于番族(今藏族);甘土司、朱土司、辛土司、喇土司4家屬于土族。[3]他們所轄人口、兵員極為有限。其中東李土司在明洪武四年首次受職為指揮使時轄4 000戶,共20 000人,為轄民最多者;西祁土司在明洪武元年首次受職為副千戶時,轄土千總1人,土把總2人,馬兵50人,步兵100人,為轄兵最多者。[4]

就官職構(gòu)成來看,西北土司由衛(wèi)所長官演變而來,多為低級官職的小土司:指揮使8,指揮同知10,指揮僉事12,千戶 28,副千戶2,百戶128,百長131。總計319人,甘肅 31人,青海288人。此外還有未入流土司16人,主要在青海。[5]

由此可知,西北土司社會基礎(chǔ)薄弱、政治軍事勢力不強,難以劃地而王、對抗中央,只有依靠朝廷、忠于朝廷才能保持其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方面的特權(quán)和地位;而朝廷也能對其進(jìn)行有效的管理與使用,在西北實行土流參治、土制于流的政策。

二、土流參治 土制于流

明代土流參治中,西南地區(qū)土司“大姓相擅,世積威約”[6],“雖受天朝爵號,實自王其地”[7],土司權(quán)勢尚大,流官不能節(jié)制土司,甚至有的流官受土司節(jié)制;而西北地區(qū)的土司勢力相對薄弱,他們始終是在流官的節(jié)制之下按朝廷旨意辦事,稍有疏忽,就被彈劫、舉報和處罰,土司受流官節(jié)制比較成功。

湖廣、西南地區(qū)的土司制度是行政建制,如貴州芒部,“該府開設(shè)之處,設(shè)土知府一員,流官通判一員,經(jīng)歷一員,隨司辦事”[8]。西北地區(qū)的屬于軍事建制的衛(wèi)所,土司和流官同任職于衛(wèi)所,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如西寧衛(wèi)建立后,祁土司先祖朵兒只失結(jié)立功頗多,朱元璋也只是命其“為之佐”,“用心撫其部眾,謹(jǐn)守法度,以安疆土”。[9]基于河、湟、岷、洮一帶的重要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朝駐兵于此并有漢官掌兵權(quán),如河州衛(wèi)由大將韋正任指揮使,執(zhí)掌衛(wèi)事。岷、洮地區(qū)番人叛亂頻繁,這兩個衛(wèi)的軍政要職大部分由流官掌握,對土官僅授次職。永樂時這種情況更明顯。授漢人李達(dá)為世襲洮州衛(wèi)都指揮使,鎮(zhèn)守洮州,授金朝興、宋忠等人為世襲指揮僉事。就土流官員的比例而言,雖因缺乏材料,難以統(tǒng)計,但據(jù)《明實錄》洪武、永樂、宣德三朝實錄記載及張維光《明代河湟地區(qū)“土流參治”淺述》一文中洪武、永樂、宣德間陜西行都司、河州、西寧衛(wèi)主要流土官員任職對照表來看,陜西行都司一級的主要官職多由流官充任,如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等;土官任職大多在衛(wèi)所一級,如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等,且品級低于流官。[10]即使有個別土官因戰(zhàn)功卓著而被提升為行都司一級的流官,也大多是“食祿不視事”。[11]但是,當(dāng)涉及番漢關(guān)系,事情復(fù)雜,難以處理時,流官則往往派土官前去解決。如宣德七年(1432年),西番頭目朵里只領(lǐng)真等六十余帳逃往赤斤,頭目俺官搬卜等三十余帳逃往肅州,甘肅總兵官、都督劉廣遣土司李文招撫,“逃徙番民七百余帳,皆還居舊地”。[12]永樂十年(1412年)春,康壽赍敕往諭罕東,令將所“掠安定民三百戶”歸還安定,并勸其“悔過遷善”。[13]

三、忠于朝廷 服從征調(diào)

明代,擁有軍政大權(quán)的西南土司不聽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調(diào)遣,割據(jù)一方,自王其地,甚至發(fā)動叛亂,僅《明史·土司傳》記載的西南土司叛亂就達(dá)七八十次之多。與此相比,由于自身勢力的單薄與明朝的有效管理,西北土司則“秉忠效力,惟中國之命是承”[14],為明朝統(tǒng)一全國和鞏固統(tǒng)治做出了突出貢獻(xiàn)。明成祖北伐時,李英率領(lǐng)的士兵常為先鋒,功勛卓著,深受明成祖器重。[15]洪熙元年(1425年),李英、康壽率西寧諸衛(wèi)及十二番族之兵討安定、曲先二衛(wèi)之殺害朝廷使者,“逾昆侖山西行百里”,大獲全勝。明宣宗大加褒獎:“(邊將若)皆如爾等盡心盡力,何寇不滅,何功不成!雖古良將,又何過也”。[16]李英由此升為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會寧伯??祲郾簧秊殛兾餍卸妓局笓]僉事。自永樂初至成化末年,赤斤蒙古衛(wèi)的土司在與瓦刺、吐魯番的斗爭中屢建戰(zhàn)功,為瓦刺、吐魯番所忌。瓦拉曾以聯(lián)姻相誘惑,未曾動搖,后又以兵力相威脅,拒不屈服。臨洮土司趙安于宣德二年(1427年),“以左參將從總兵陳懷討松潘叛番”。五年(1430年)“從史昭討曲先,多斬獲”。因多次立功,升為都督同知、右副總兵官,鎮(zhèn)甘肅,封會川伯。史稱趙安“勇敢有將略,與(蔣)貴、(任)禮并稱西邊良將”。[17]成化四年 (1468年),“固原滿四反”,莊浪土指揮同知魯鑒率土兵出征,“出則先驅(qū),入則殿后,為賊所悍”。魯氏家族世守西陲,“有捍御之功,帝命有司建坊旌其世績”。[18]嘉靖年間,任都指揮使的土司魯經(jīng),曾以疾乞休,甘肅巡撫許鳳翔上奏朝廷“世將敢戰(zhàn),知名異域,今邊患棘,不宜聽其去”,“帝乃諭留,且勞以銀幣”,并升魯經(jīng)為副總兵。正如正統(tǒng)元年明政府給安定王的敕書中所說的:“爾等順天命,尊朝廷,輸誠效力,始終不替”[19]。“若李、魯二土司,功在邊疆,名垂竹帛”[20]。

四、軍功起家 承襲武職

“自古兵馬精勁,西戎之所長也?!盵21]西北土司也正是靠軍功起家并承襲武職的。如樂都縣阿土司,其先祖阿矢剌,元朝甘肅省郎中,明洪武四年(1371年)歸附;二世巴爾加永樂十年(1409年)襲總旗;三世阿吉起改姓阿,永樂末以從征阿魯臺、戰(zhàn)魁列爾河功,升總旗,洪熙元年(1425年)升百戶;正德九年(1514年),六世阿正授正千戶,十五年(1520年)升指揮僉事,再升指揮同知。湟中縣汪土司,其先祖汪南木哥,明洪武四年(1371年)歸附,后隨馮勝征討累功升授指揮僉事;二世汪矢加,洪武二十年(1387年)調(diào)西寧衛(wèi)副千戶;汪南木哥之弟汪愷,永樂十年(1412年)升正千戶;三世汪福,宣德元年(1426年)因功升為指揮使;六世汪澤授都指揮僉事。其他如西寧衛(wèi)陳土司、趙土司、祁土司等皆如此。

土司的升遷也以軍功為主,一般先按世官官序依次升遷,當(dāng)官職到達(dá)最高的指揮使一級后,其升遷常常加以流官官銜,但所任流官“以世官升授,或由武舉用之,皆不得世”[22]。

五、世系綿長 承襲久遠(yuǎn)

因所處地理位置重要,忠于朝廷,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為朝廷所扶持、倚重等原因,西北土司絕大多數(shù)世系綿長、承襲久遠(yuǎn)。如莊浪魯土司,從其先祖脫歡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歸明,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土司制度廢除,共傳十九世、二十二個土司,歷五百六十二年。[23]青海湟中縣西祁土司,歷十九人。其先祖祁貢哥星吉,明洪武元年(1368年)歸附,五年(1372年)征西番有功,授副千戶世職;二世祁鎖南以功升正千戶;三世祁賢,宣德元年(1426年)以功升為指揮使,八世祁廷諫于清順治二年(1645年)歸附。另有西寧衛(wèi)陳土司、東李土司、西李土司、趙土司、阿土司、東祁土司、汪土司等皆傳至明末而未絕。[24]

[1]《甘青寧史略》卷14.

[2]《甘肅通志稿·土司》卷76.

[3]朱普選.青海土司制度研究[J],西藏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社),2005.5.

[4]資料來源:同上.

[5]據(jù)龔蔭《中國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全國土司總表統(tǒng)計而成.

[6]《明史·土司傳》卷310.

[7]《明史·四川土司傳》卷311.

[8]陳子龍:《明經(jīng)世文編·陳芒部事宜疏》卷101,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1962.

[9]《甘寧青史略》卷13.

[10]張維光.明代河湟地區(qū)“土流參治”淺述[J],《青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科),1988,第 3 期.

[11]《明宣宗實錄》卷10,洪熙元年十月辛未條.

[12]《明宣宗實錄》卷87,宣德七年二月癸丑條.

[13]《明太宗實錄》卷113,永樂十七年三月辛酉條.

[14]《岷州志·藝文》卷18.

[15]《明史·李英傳》卷156.

[16]《明宣宗實錄》卷7,洪熙元年八月戊辰條.

[17]《甘肅人物志》卷8.

[18]《甘肅通志·人物》卷35.

[19]《明史·西域二》卷330.

[20]《甘肅通志稿·民族》卷23.

[21]《甘青寧史略》卷17.

[22]《明史·職官一》卷72.

[23]《永登縣志》,甘肅民族出版社,1997,第491頁.

[24]單菲菲.青海土族地區(qū)的土司制度及其影響[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4月第2期.

猜你喜歡
先祖永樂土司
彩色筆動起來
大河村奇遇記
從土司軍事活動窺探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圈”的內(nèi)涵、特征與意義
Fort Besieged
從土司到土司學(xué):中國土司文化研究的新進(jìn)展
——李良品《中國土司學(xué)導(dǎo)論》讀書札記
懷念親人,不忘先祖
靜寂的故宮博物館
楊永樂油畫作品
尋找《永樂大典》
崇仁县| 搜索| 阜阳市| 南乐县| 罗源县| 彰化市| 北流市| 民勤县| 招远市| 亚东县| 正定县| 林西县| 平陆县| 普兰店市| 汨罗市| 治多县| 八宿县| 攀枝花市| 纳雍县| 枝江市| 新昌县| 崇文区| 河源市| 兰考县| 武安市| 洪江市| 抚顺市| 施甸县| 漠河县| 叙永县| 静乐县| 南丹县| 若羌县| 奈曼旗| 右玉县| 旌德县| 高州市| 吴旗县| 石渠县| 伊川县|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