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遷安市第一中學 (064400) 張 文
1.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及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和名稱。
2.理解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分布的影響,東亞和南亞季風的形成原因。
本節(jié)內容設計主要是通過“問題導學”的形式展開教學,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重視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體現(xiàn)在:第一,運用地圖(圖表、資料等),即通過繪圖、讀圖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說明、歸納以及動手的能力;第二,舉例分析或結合實例分析;第三,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1.知識與能力:(1)了解大氣環(huán)流的含義及大氣環(huán)流的基本特性;(2)理解三圈環(huán)流與氣壓帶和風帶形成的關系;(3)了解北半球冬夏海陸氣壓中心的形成和東亞季風形成的基本原理;(4)了解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1)通過繪制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2)通過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影響的圖示分析,讓學生學會通過讀圖來分析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成因;(3)通過成因分析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機制。
請運用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在圖1中的線段上繪制氣流方向。
圖1 城市氣流方向示意圖
上一節(jié)中我們學習了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熱力環(huán)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區(qū)冷熱不均而形成的大氣環(huán)流。我們運用已有的知識,能不能想像一下在全球高低緯度之間是否也存在因這種“熱力因素”而引起的大氣環(huán)流呢?學生討論并結合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回答:
(1)大氣環(huán)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2)大氣環(huán)流的三個特性:全球性、規(guī)律性、長時期的平衡狀態(tài)。
1.假設大氣在均勻的地表運動,且地球不運動,請思考以下問題。
(1)赤道近地面空氣在垂直方向______(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______低氣壓;極地垂直方向空氣______(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______高氣壓。(注:熱力作用形成的熱低壓和冷高壓)
(2)運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大氣在赤道與極地之間水平方向的近地面和高空作______運動。
(3)極地和赤道近地面氣壓差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綜上所述,赤道和極地間形成了“單圈環(huán)流”。結合上述分析繪制如圖2所示的單圈環(huán)流示意圖。
圖2 單圈環(huán)流示意圖
【設計意圖】化繁為簡,讓學生探究理想條件下大氣環(huán)流的空間模式,并以繪圖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既是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自然順延與運用,又適當降低了教學的起點,為后面的探究鋪路搭橋。通過繪制單圈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圖,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2.假設大氣在均勻的地表運動,但地球作自轉運動,太陽直射赤道,請思考以下問題。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氣在___________的影響下,最終的運動方向是在北緯_______附近高空偏轉為_______風。
(2)赤道高空的空氣不斷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積,導致北緯30°N附近高空的空氣在垂直方向上______,從而使近地面形成______高氣壓。(注:動力原因形成的高壓)
(3)30°N附近的近地面大氣將向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氣流偏轉后形成了______信風。通過上述分析,赤道和30°N之間形成了一個低緯環(huán)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大氣和自北極地區(qū)南流的大氣相比較,熱力性質有何差異?(近地面北流的空氣為暖氣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氣為冷氣流)
在60°N附近(副極地)相遇后它們的運動狀況有何不同?( 暖氣流沿冷氣流向上運動,形成“極鋒”)
因此在60°N附近的近地面形成______低氣壓。(注:動力原因形成的低壓)
(5)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30°N和60°N之間形成____________風;極地和60°N之間形成____________風。
(6)在副極地上升到高空的大氣將分別向北和向南分流。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30°N和60°N之間、極地和60°N之間分別形成了中緯環(huán)流和高緯環(huán)流。
(7)綜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環(huán)流”,南半球同樣也有。結合上述分析繪制如圖3所示的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
圖3 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
(8)引起上述“三圈環(huán)流”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
(9)根據(jù)圖3可知全球近地面分為7個氣壓帶,6個風帶。請學生觀察并歸納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南北對稱、相間分布。
3.變式拓展
向學生呈現(xiàn)如圖4所示的“三圈環(huán)流”的變式圖,通過變式圖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guī)律。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用讀圖來說明、分析問題的能力。
圖4 “三圈環(huán)流”的變式圖
4.應用鞏固
圖5中箭頭表示大氣運動方向,讀圖完成以下問題。
圖5 大氣運動方向示意圖
(1)若該圖為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緯度較乙地低,則:
A.該環(huán)流是高緯環(huán)流 B.甲、乙之間近地面為中緯西風帶
C.該環(huán)流是低緯環(huán)流 D.甲、乙之間近地面為低緯信風帶
(2)若甲、乙分別為南半球的陸地和海洋,則此季節(jié):
A.全球海洋等溫線向高緯凸出
B.亞洲高壓處于強盛時期
C.亞熱帶大陸西岸干熱少雨
D.我國山區(qū)泥石流、滑坡頻發(fā)0°
以上我們分析的大氣環(huán)流(三圈環(huán)流)是一種理想模式。實際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勻的,也就是大氣環(huán)流還會受到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得更為復雜。
1.請結合圖6和圖7進行以下內容的探究。
(1)觀察圖6可知,陸地面積:北半球_____(大于、小于)南半球,且海陸相間分布。
圖67 月份北半球氣壓中心分布
(2)依據(jù)物理學知識可知,由于____________差異,陸地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3)讀圖7,由于冬季歐亞大陸降溫快→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_ (氣壓名稱);而該緯度帶原有的____________ (氣壓帶名稱)也因此被這個氣壓中心切斷。
(4)讀圖6,由于夏季歐亞大陸增溫快→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_ (氣壓名稱);而該緯度帶原有的____________ (氣壓帶名稱)也因此被這個氣壓中心切斷。
結論: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導致氣壓帶被高、低氣壓中心切斷。
圖71 月份北半球氣壓中心分布
2.高、低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對世界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很大的影響。請結合圖8探究東亞與南亞季風環(huán)流的差異,并完成表1中的相關內容。
圖8 亞洲季風
【設計意圖】由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引入季風環(huán)流,比較有利于學生遞進式的學習,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通過成因分析法也利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機制。
表1 東亞和南亞季風對比
3.應用鞏固
如圖9所示,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隊,利用風力,前往乙、丁兩地并順利返回原地,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甲地出發(fā)的最佳季節(jié)應該是: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2)從乙地經丙地,前往丁地必須:
A.在北半球夏季出發(fā),經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北半球夏季出發(fā),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
C.在南半球夏季出發(fā),經丙地直航到丁地
D.在南半球夏季出發(fā),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
(3)這支商船隊完成整個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