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榕 林祥娥
鼻咽血管纖維瘤DSA血管造影術的護理體會
林 榕 林祥娥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目的:探討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輔助治療鼻咽纖維血管瘤的護理。方法:回顧性總結了本科1997年~2008年以實施DSA檢查及栓塞腫瘤供血的25例鼻咽纖維血管瘤患者的護理經驗。結果:25例均一次性造影、栓塞成功。結論: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輔助治療鼻咽纖維血管瘤可大大降低手術危險性及術后復發(fā)率,減輕病人的痛苦,護理人員應具備相關新業(yè)務,新技術的護理知識。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術 鼻咽纖維血管瘤 護理
鼻咽纖維血管瘤是好發(fā)于青年男性的出血性疾病,發(fā)病率約占頭頸部腫瘤的0.05%。本病病因不明,多發(fā)于10歲~25歲的男性,女性少見。該病組織學雖屬良性,但可以侵及顱底、眼眶等鄰近部位,腫瘤主要由致密的纖維組織和許多擴張的血管組成,血管極豐富,且血管壁缺乏彈性組織,易大出血危及生命。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手術難度大,瘤體易復發(fā)。傳統(tǒng)的治療效果均不顯著[1],近年來,隨著手術技巧和臨床其它相關技術的提高,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鼻咽纖維血管瘤患者術前明確腫瘤供血動脈與腫瘤范圍重要檢查處理、栓塞腫瘤供血為成功手術,減少出血提供重要基礎,DSA術前術后是確保治療成功具有重要意義。回顧我科自1997年~2008 年行鼻咽纖維血管瘤實施DSA檢查及栓塞腫瘤供血輔助治療鼻咽纖維血管瘤2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997年~2008年,我科采用DSA輔助治療鼻咽纖維血管瘤25例患者,男24例,女1例,年齡11~34 歲,平均年齡18.2歲,術前48小時均行DSA檢查及腫瘤供血血管栓塞。
2.1.1術前準備。① 術前安排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檢,術前做好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血糖,心電圖等檢查。②禁食: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③備皮:雙側腹股溝,切勿損傷皮膚,以防感染。④注意穿刺部位遠端肢體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便于術中術后對照。⑤碘過敏試驗:詳細詢問患者有否過敏史,無過敏史者用30%泛影葡胺1mL緩慢注入靜脈,觀察15~20 min,若出現(xiàn)結膜充血、蕁麻疹、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說明為陽性,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配合搶救及改用其他造影劑。⑥向患者講解造影時的體位,手術采取平臥位,造影時患者必須保持體位不動,否則會影響成像的清晰度。⑦ 練習床上大小便,女患者一般行導尿術。
2.1.2心理護理。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是近年來開展的新技術,患者對動脈插管大多有恐懼心理,擔心療效及安全,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我們采取了相應的護理措施:用科學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血管栓塞術前備皮的目的、意義及頸外動脈栓塞術的目的、過程、配合要點、注意事項、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感覺,使患者做好思想準備。介紹以往成功病例,使患者了解手術過程、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
2.2.1術后常規(guī)護理。術后為避免穿刺點出血,多采用砂袋壓迫穿刺點4~6h、術側肢體保持直位12h、絕對臥床休息24h,防止因下肢扭動導致穿刺部位出血;每半小時測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并觀察下肢皮膚溫度、顏色、感覺情況,防止因包扎過緊導致下肢缺血;本組患者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每2小時監(jiān)測神志、瞳孔、血壓、脈搏、呼吸情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頭痛、頭暈、失語、偏癱等腦栓塞癥狀,并做好記錄,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
2.2.2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2.2.2.1穿刺點觀察護理。本組患者未出現(xiàn)此并發(fā)癥,但應做好預防。觀察穿刺點敷料有無滲血及皮下血腫,患者保持安靜,穿刺部位加壓包扎24小時,術側肢體常規(guī)制動,絕對臥床24小時,避免因劇烈活動引起穿刺點出血,并交待病員盡量少打噴嚏和咳嗽,以防形成皮下血腫。測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如搏動明顯減弱,則可能存在皮下血腫或包扎過緊,及時報告醫(yī)生予以處理。
2.2.2.2腦血管痙攣觀察。應著重觀察對肢體活動情況,如出現(xiàn)對側肢體無力及頭痛, 則提示存在腦供血不足,應及時報告醫(yī)生給以擴容、擴血管等對癥治療。
2.2.2.3疼痛觀察護理。腦血管造影術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穿刺部位疼痛、頭痛及腰痛,可能與臥床時間長、腦血管痙攣有關,可幫助患者翻身,向患側翻身60°或向健側翻20°~30°,給予心理安慰,必要時給予對癥處理。本組有2例患者曾出現(xiàn)輕微頭痛,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
2.2.2.4腦出血的觀察護理。由于導管的機械刺激,也可因患者緊張、情緒激動、排便、劇烈活動時引起動脈壓突然升高,頭部靜脈回流受阻引起出血,表現(xiàn)為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頸項強直、意識障礙等。應囑咐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給予通便藥,保持大便通暢,以避免血壓增高的因素,同時注意意識、瞳孔、血壓、肢體活動的變化,如發(fā)現(xiàn)有顱內高壓綜合征,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本組病例均未出現(xiàn)此并發(fā)癥。
隨著影像學的進展DSA技術,為鼻咽纖維血管瘤的檢查及栓塞腫瘤供血,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由于鼻咽纖維血管瘤術中出血大且易復發(fā),術前血管內栓塞在鼻咽纖維血管瘤治療中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應用[2,3],術前血管內栓塞可以減少血運病變手術中出血,栓塞本身可使病變內血流下降,體積縮小,便于分離病變周圍的解剖結構,提高手術安全性和術后療效。DSA雖然具有相對的安全性,但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治療,加之造影劑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造影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使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這一新技術的應用,為鼻咽纖維血管瘤患者帶來福音,同時也促進了醫(yī)學專業(yè)交叉學科的共同發(fā)展,通過對25例患者的護理,我們認為護士除了掌握本??浦R外,還要掌握各種相關知識及技能,并將知識融會貫通使用,有效地預防和減輕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便更好地做好護理工作。
[1] 黃選兆.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00.
[2] 李順宗,李智崗,趙俊京等.血管性栓塞在鼻咽部纖維血管瘤術前的應用[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24(10):934-935.
[3] 戚躍勇,鄒利光,王文獻等.鼻咽部血管纖維瘤的血管內介入診療[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5,11(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