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瞳
月光灑落的聲音
最喜歡夜深人靜。
晚上,完成了一天里該完成的事,關(guān)上自已的房門和屋內(nèi)的燈,拉開窗簾,讓月光盡情傾灑在屋內(nèi)。
你能聽見月光灑落的聲音嗎?
獨坐窗前,眼前是“半窗松影半窗月”,心中卻難以成為“一個蒲團一個僧”。月光清涼如水,承載的卻是黏稠的思念。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边@是古人在傾聽月光灑落的聲音——清越,卻綿長。今人,又何曾有異?深情的眼眸望穿秋水,卻夠不到遙遠的南方那一片溫暖的綠陰,“欲往從之湘水深,側(cè)身南望涕沾襟!”
于是,月光便成了思念唯一的寄托,她如水一般的清輝撫慰著離人焦渴的內(nèi)心。深黑的夜里。月光灑落的聲音宛若銀鈴般清脆動人,如天女的妙音,如佛母的輕唱?!懊钜粲^世音,梵音海潮音。入世常獲住,悉世得安寧?!彪x人眼里的淚光在這里被輕柔如絲綢的月光拭去。當(dāng)滿心的思念紓解,入也便可以溫暖安寧地睡去了,“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币苍S,唯有深味離愁的人,才能聽得見月光灑落的聲音吧。
“東方高高的山頂上,升起潔白的月亮?,敿⒚椎拿嫒荩吃谖业男纳?。”這是十七世紀時的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寫下的情詩。是時,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那月光灑落到大地上的清響,便是法王此刻的心跳。美麗的瑪吉阿米在山的那一邊,在山這邊遙望的法王可以通過月光的清波感受到山那邊的溫存?!霸钢鹪氯A流照君”,如此輕靈的月光,竟然承受得起如此沉重的感情。道越三千,不隔寸絲。
在沒有月光灑落的聲音相伴的夜晚,離人不得不努力地抱緊自己,在哭泣中進入夢鄉(xiāng)。當(dāng)月光灑向人間,發(fā)出銀鈴般清脆的樂聲,滿眼的淚花便在心底點點散開,爬到嘴角凝成最甜蜜的微笑——遠方的人一定也在看月亮呢。
世界如此殘忍,便是在中秋也無法讓分隔的人團聚。于是,思念時的心跳便化作月光灑落的輕響。那輪又大又圓的月亮,傳達著眼中依稀閃爍的希望。月光下,離人為遠方不可即處那魂牽夢縈者的喃喃禱告,讓人相信這世界上仍然有穿越黑夜的力量。
月光灑落的聲音,你聽得到嗎?
脊梁
劉心武曾在《誰做》一文中寫道:“有些事誰都覺得該做;誰都等別人去做;誰都埋怨別人沒做,誰都覺得并不難做……終于誰都沒做?!弊屑毾胂?,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歷史里,這樣的事都屢見不鮮:在事件面前,一個群體仿佛集體失去了脊梁,每個人都在等待著他人來承擔(dān)那個未必很重的擔(dān)子。因此這個擔(dān)子終究是空落著的。無論對于個人,還是社會,這脊梁都不可或缺。
記得有這樣一個早已不算新的新聞:一個小偷在公共汽車里偷錢包,大家仿佛視而不見,只有一個小孩子喊了出來。其聲不大,卻宛如雷震。
在實際的生活中,當(dāng)該享樂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人人有份,最少是自已有份;該承擔(dān)時,大家又都覺得別人也是這“集體的一員”,該去承擔(dān)的不該是自己。但就算利益是“集體”的,良心卻是每個人自己的。明代大儒王陽明窮畢生之精力,不過是為了世道人心的“致良知”。唯有每個人都挺起自己的脊梁,這個社會才有脊梁。這脊梁便是每個人的良知與承擔(dān)。它曾造就中國歷史上的光輝時代,未來中國的希望也存于這里。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以仁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以仁為己任”才是民族的脊梁——沒有逃避,唯有承擔(dān)。
朋友,也許你并不偉岸,也許你才智平凡,但心中不能沒有那份良知、那份承擔(dān)。但愿這個社會不會再在公共汽車中上演那個小孩子清脆而孤單的“獨奏”,但愿良知在每個人的心中。心中有脊梁,才配得上一個大寫的“人”。
[責(zé)任編輯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