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國平 李治勤
(1.太原理工大學 030024;2.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030002)
澇河水庫位于汾河支流澇河中段,水庫溢洪道位于大壩右端,為開敞式溢洪道,設計流量260m3/s(P=2%),校核流量為914m3/s(P=0.1%),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原設計出口消能工采用30年一遇洪水標準,相應泄量177m3/s。消能采用底流消能方案。
原設計方案在泄放30年一遇及50年一遇洪水時,溢洪道進口、一級陡坡及二級陡坡段水流平順,流速分布比較均勻,流態(tài)基本穩(wěn)定,在消力池內也均能發(fā)生水躍;但當泄放1000年一遇洪水時,原設計方案消力池中不能產生完全形式的水躍,消能方式近似變?yōu)樘袅飨?,挑射水股挑起后落在海漫上產生很大的動水沖擊壓力,沖擊力會把海漫段沖毀,由于溢洪道基礎為土基,溢洪道基礎很容易受到沖刷,這樣很容易威脅到消力池的安全,所以經試驗原設計方案不能滿足工程實際要求。
試驗采用正態(tài)整體模型制作,按重力相似準則設計,模型制作滿足《水工模型試驗規(guī)程》精度的要求,模型范圍取溢洪道庫區(qū)上游150m,溢洪道下游轉彎后80m的范圍。
根據試驗設備、場地及精度的要求,采用長度比尺λl,水流各物理量比尺為:
建筑物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其糙率np=0.015,要求模型糙率為nm=0.015/λn=0.0081,模型采用有機玻璃和聚氯乙烯板材制作,其糙率n=0.0075~0.0085,滿足要求,為方便流態(tài)觀測,側墻均選用有機玻璃板制作。
為滿足溢洪道進口水流相似,模型中庫區(qū)部分依據設計提供的庫區(qū)地形按長度比尺縮制,表面用水泥砂漿粉制而成,出口防沖槽后也按地形圖進行縮制。
試驗中流量用薄壁矩形堰量測;水流縱向或橫向水面線用活動測針測度;流速用畢托管量測;時均水壓力使用測壓管量測。
從原方案到修改方案共進行了六次不同體型、不同消能工形式的放水試驗(各方案技術參數見表1),各級流量下在消力池內均能產生水躍,消能形式為底流式消能,海漫段銜接情況良好,試驗對各種條件下消力池內產生水躍時躍前斷面的水深、流速等水力要素進行了量測,通過分析計算得出了各方案在不同洪水等級條件下的躍前弗汝得數Fr1及消能系數Kj,結果見表2。
表1 各方案技術參數
表2 不同方案各條件下弗汝得數與消能系數
水躍的消能率和躍前的弗汝得數Fr1有關,當Fr1>9.0時,雖然消能率可以進一步提高,但實驗表明,此時躍后水面的波動很大并且一直傳播到下游,這種水躍屬于強水躍;當4.5≤Fr1≤9.0時,水躍的消能效率高同時水躍穩(wěn)定,躍后水面也比較平靜,因此,利用水躍消能,最好能使其Fr1位于此范圍內。
從表2可以看出,方案五的弗汝得數5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為8.6,100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為6.3,消能系數5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為69%,100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為59%,均高于其他方案相應洪水條件下的弗汝得數與效能系數。圖1為各方案在5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弗汝得數與消能系數的關系曲線圖。
圖1 弗汝得數與消能系數關系圖(Q2%=260m3/s)
從圖1可以看出,從原方案到方案五,弗汝得數和消能系數逐漸增大,方案五弗汝得數與消能系數達到最大,消能效果達到最理想的狀態(tài)。
原方案30年及5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弗汝得數Fr1均小于4.5;100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的弗汝得數雖然在4.5~9.0之間,但是此時的效能方式已經近似成為挑坎(消力池末端)為90°的挑流消能,而且消能系數也比較低。
方案一到方案五在各級流量下,弗汝得數均在4.5~9.0的范圍內,而且都是逐漸增大,消能系數也在不斷增大,以方案四、五為最高。
方案四與方案五的弗汝得數與消能系數近似相等,但是方案五較方案四而言,消力池長度縮短了10m,減少了工程量,節(jié)約了投資。
通過對消力池體型及消能工的多次修改,現場經過多次的放水試驗,從流態(tài)、流速以及計算所得弗汝得數與消能系數的關系得出以下結論:
1)從試驗成果可以看出,原設計方案溢洪道布置基本合理,通過修改試驗,方案五在泄放1000年一遇洪水的條件下,溢洪道能安全行洪,消力池為底流消能,消能狀況良好。
2)躍前斷面弗汝得數與消能系數從原方案到方案五,隨著每次的修改逐漸增大,方案四與方案五計算所得出的弗汝得數都在4.5~9.0的范圍內,消能系數也基本一致,此時的消能率比較高,水躍穩(wěn)定,消能效果達到最理想的狀態(tài),兩者均能滿足工程的需要。
3)方案四與方案五雖然消能效果基本相近,但是從減小工程量和節(jié)省投資以及消能效果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最終確定方案五為最優(yōu)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