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赫山區(qū)蔬菜局(413002)王迪軒 何永梅
多柱式竹木結構塑料大棚(見圖1),規(guī)格面積667平方米,跨度12米,長50米~55米,高2.2米~2.5米,每排由6根立柱支撐。多柱式竹木結構大棚用料見表1。
圖1 竹木結構大棚示意圖
1.放線 根據(jù)大棚的跨度,先引出1條南北延長的中心線,在其東西兩側確定立柱的位置,跨度10米的大棚設6行立柱,行間距離為1.5米;跨度為15米的大棚設8行立柱,行間距離為1.8米;兩側邊柱距邊緣均為1.2米。確立每行立柱的位置后,再從一端開始以1米~1.2米的距離確定每根立柱的位置。
2.原材料的加工 先按設計中、邊、側三種立柱的長度進行挑選竹、木材料,將其中過長的截掉,立柱頂部的鋸口要平,然后把每根立柱上的枝杈等削光,在距頂部5厘米以下的正中用木鉆鉆孔,以便穿鐵絲固定拱桿。支柱的下部為了防腐應涂瀝青,用作拱桿和壓桿的竹材要求直而光滑。
3.掘柱坑和埋立柱 根據(jù)確定的柱坑點,深挖30厘米~40厘米,靠棚端的第1根、第2根要選較粗且直的立柱,立柱立好以后開始分次填土,每次填土后都要踩壓或夯實。兩側的邊柱可以直立也可向外側傾斜,但各柱的傾斜角度必須一致。
4.綁拉桿 拉桿的作用是沿縱向把立柱連結起來,使之加固。除兩行邊柱外,都要綁扎拉桿,綁扎的方法是在距頂部30厘米~40厘米處,從一端開始用鐵絲把拉桿和立柱連接在一起,擰緊綁牢。
5.綁拱桿 拱桿的作用在于支撐覆蓋的塑料薄膜,拱桿和壓桿互相配合才能把覆蓋的薄膜繃緊。在棚的兩側立好標志線,然后將拱桿在標志線上對準立柱入地30厘米以上,并彎成弧形,在立柱的頂部用16號~18號鐵絲,通過立柱上的孔眼把拱桿綁牢,兩側拱桿的接頭處、或長度不夠需要接換時都要用鐵絲或其他材料捆扎結實。綁拱桿時所有的鐵絲(或其他材料)接頭都要向下。
6.埋設固定壓桿的鐵絲 在大棚兩側距邊緣30厘米左右的地方,要固定1條和大棚長度相等的8號鐵絲。為了將鐵絲固定牢固,可先將木橛上部用木鉆打孔,將鐵絲穿在其中,木橛下部釘一段橫木,按8厘米~10厘米距離掘坑埋好。
7.掘壓膜溝 在大棚四周的邊緣要挖好15厘米~20厘米深的壓膜溝,挖出的土放在外側。
8.薄膜的粘合 多用電熨斗進行熱合,聚乙烯需100℃~110℃,聚氯乙烯不超過130℃。如果大棚跨度超過10米,就需要按大棚1/2的寬度再加上50厘米,粘接2幅薄膜,這樣可以從頂部扒開進行通風。最后一幅薄膜的邊緣要折成筒形,里面放置1條麻繩,以便將來通風時進行固定。粘合劑多在修補時使用。
9.扣棚(上膜) 比預計定植期提前15天~20天扣棚。將粘接好的薄膜先在上風頭的一側擺放好,然后向另一側展開,蒙住全棚后一般先用土將北端薄膜埋好,然后在南端用光滑的竹竿或木棍卷住薄膜用力抻平,使薄膜繃緊,再埋土固定。如果是2幅薄膜,就要先將上半面固定好以后,再上另外那半面。
10.上壓桿 壓桿是由多根竹竿通過梢部連接而成,比拱桿稍短。每2道拱桿之間上1道壓桿,這樣把棚膜壓成鈍鋸齒狀。壓桿的兩端用鐵絲固定在大棚兩側的壓桿拉線上,壓桿也可用8號鐵絲或扁形壓膜線代替,但固定效果不如壓桿。
11.安裝門 在大棚兩側將預制的門框固定好,將薄膜剪開固定在門框上,然后再安裝門扇。為了節(jié)約材料,門扇也可以是1個四方框,在其上固定薄膜,生長后期也可再將薄膜取掉換成窗紗,以便加強通風。
表1 多柱式竹木結構大棚用料(66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