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寧津縣人民醫(yī)院,山東德州 253400)
2005年 9月 ~2009年 9月,我院采用血塞通治療冠心病患者 51例,治療后患者臨床療效滿意且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改善?,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同期我院住院治療的缺血性冠心病患者 9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 51例,男 31例、女 20例,年齡 35~ 69歲、平均54.5歲 ;對照組 48例 ,男 26例、女 22例,年齡 39~71歲、平均 53.5歲。兩組均除外冠心病急性發(fā)作者,均無心臟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極化液靜滴,1次/d。對照組加口服消心痛片,每次 10 mg,3次/d;治療組加口服血塞通片,每次 100mg,3次/d。治療期間停用其他冠心病治療藥物,2周為 1個療程,共治療 2個療程。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晨起采集空腹肘靜脈血4ml,肝素抗凝,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檢測全血高切(200/s)及低切(3/s)黏度及血漿黏度,操作步驟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以±s表示,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判斷標準評定療效,治療組顯效(癥狀及心律失常消失,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出院 2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17例,有效(心絞痛癥狀減輕或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間歇時間延長,實驗室檢查有改善,出院 1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25例,無效(主要癥狀及心電圖無改變,或病情加重,或出院1月內(nèi)復發(fā))9例,總有效率 82.35%。對照組分別為 12、19、17例,總有效率 64.5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32,P<0.05)。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改變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檢測指標(mPa?s) 對照組(n=51)治療組(n=4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低切黏度 10.21±0.34 10.07±0.51 10.30±0.26 9.17±0.23*全血高切黏度 6.25±0.33 6.12±0.17 6.28±0.35 5.16±0.26*血漿黏度 1.74±0.03 1.64±0.04 1.78±0.03 1.51±0.02*
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總皂苷。研究表明三七總皂苷具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作用,可增加心肌局部血流量,進而改善心肌局部微循環(huán),糾正心肌缺氧,從而達到治療心肌缺血的目的[1~3]。柏俊等[4]觀察到血塞通分散片可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稠度,且可減少其體內(nèi)血栓形成。證實血塞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凝血時間,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而且可降低血脂含量,從而達到改善血液流變學的目的。曹洪等[5]通過動物實驗證實血塞通可減少大白兔深靜脈血栓形成,提示血塞通具有保護靜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減輕靜脈血管損傷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極化液加血塞通片治療冠心病總有效率 82.35%,明顯高于對照組(64.58%);治療后血液黏度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血塞通片的主要成分三七總皂苷可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改善心肌血液流變學狀況,進而減少冠狀動脈內(nèi)血栓形成,使原有粥樣斑塊保持相對穩(wěn)定,從而達到治療冠心病的目的。
[1]王育海.血塞通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54例[J].淮海醫(yī)藥,2009,27(1):27.
[2]韓意,韓朝,韓夏,等.心可舒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及對血粘度的影響[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9,19(4):63,65.
[3]梁時才.血塞通滴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56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8,24(9):564.
[4]柏俊,黃世福,孫備.血塞通分散片對血液流變學、血栓形成及微循環(huán)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7,14(2):93-95.
[5]曹洪,張穎,張功禮.血塞通注射液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實驗研究[J].中醫(yī)正骨,2008,2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