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奧赫斯和羅思柴爾德是德國維爾茨堡的兩個銀行家,20世紀30年代,他們幾乎壟斷了這座城市的金融系統(tǒng)。由于他們是猶太人,自從希特勒上臺后,納粹政府開始故意處處設置障礙,限制這兩家銀行的發(fā)展。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希特勒的一手導演和慫恿下,納粹狂熱分子襲擊了德國全境的猶太人目標。從此以后,奧赫斯和羅思柴爾德和所有猶太人一樣,不僅做生意困難重重,而且人身安全都難以保障,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
感覺危險正在日益逼近的奧赫斯和羅思柴爾德,開始想辦法尋求市民的保護,試圖躲避這一場劫難。財大氣粗的奧赫斯率先出手,在全城推出了優(yōu)惠貸款業(yè)務,只要是有固定職業(yè)和住所的市民,無需財產(chǎn)抵押,不管是誰都可以從他的銀行里貸款1萬馬克,年利率只是象征性的1%,如果是納粹官員、黨衛(wèi)軍官和蓋世太保前來貸款,最高可以貸款5萬馬克,而且還是無息貸款。羅思柴爾德的做法就完全不同了,他的銀行不放貸款,而是大量拋售債券,年利率高達20%,而且還在出售的時候當場返現(xiàn)第一年的利息。一時間,市民蜂擁而至搶購債券。
一年過后,全城大半家庭成了奧赫斯和羅思柴爾德的受益者,有些頗具商業(yè)頭腦的市民跑到奧赫斯那里貸款,再跑到羅思柴爾德那里購買債券。盡管奧赫斯或是羅思柴爾德有時會出現(xiàn)資金緊張狀況,但兩人通過相互拆借資金,還能維持著銀行的正常經(jīng)營運轉。不過,正如奧赫斯和羅思柴爾德當初所期待的那樣,他們受到了大家的尊重,連納粹官員見到他們也是客客氣氣的,再也沒有人上門尋釁滋事,似乎忘記了兩個銀行家的猶太人身份。
最后的時刻來臨了,1942年1月,納粹德國制訂了“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方案,在全國各地和占領區(qū)大肆搜捕猶太人,然后送到集中營迫害致死,奧赫斯和羅思柴爾德也在搜捕名單之列。搜捕還沒開始,小道消息便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奧赫斯根本不擔心自己的命運,他相信,包括當權者在內(nèi)的市民從他那里享受著巨額貸款的好處,自己是他們的恩人,怎么可能下得了手呢?羅思柴爾德也泰然處之,在他眼里,自己掌握著包括當權者在內(nèi)的市民大量資金,自己如果有什么閃失,將不啻于發(fā)生一場地震。
然而,事實是最好的裁判,奧赫斯錯了,羅思柴爾德對了。雖然不乏同情者,但沒有人愿意收留奧赫斯和他的家人,他們只能在橋洞和樹林里東躲西藏,很快就被蓋世太保抓住了。沒過多久,奧赫斯全家被押上了開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悶罐車,再也回不來了。與之相反,羅思柴爾德卻得到了市民的熱情幫助,許多人為他全家提供庇護住所、交通工具和食物,就連蓋世太保內(nèi)部也有人冒險制作護照,暗中護送他們逃到瑞士,而當初發(fā)行債券所吸納的現(xiàn)金也派上了用場,使全家人直到戰(zhàn)爭結束都能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
同樣都是為了爭取市民的幫助,兩種做法,卻是兩種迥然的結局。許多年之后,當羅思柴爾德回顧起這段往事時,不禁感慨萬千。他說:“奧赫斯和我推出的金融業(yè)務,讓維爾茨堡的無數(shù)家庭得到了經(jīng)濟上的實惠,市民因此對我們都心存感激。但是,如果非要奧赫斯和我消失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奧赫斯被抓,他的那些貸款就有可能一筆勾銷,再也用不著還了;而我被抓,市民還有大量現(xiàn)金在我手里,就有可能石沉大海永不見天日了。要知道,人們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沒人會跟自己過不去,同樣都是金錢,結果成了人性的分水嶺,奧赫斯在冷漠中走上了絕路,而我在關切中找到了生路。”
(圖/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