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烙,尹彩萍
(1.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浙江師范大學工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植物殺菌物質在高等植物組織中普遍存在[1],從植物中尋找殺菌抑菌物質是開發(fā)無公害新型殺菌劑的一條有效途徑[2]。本研究在查閱中藥學文獻的基礎上篩選了18種中藥植物[3~4],這些中藥均具有一定的醫(yī)用抗菌活性[4~6],但其農用抗菌活性僅有個別報道[7],本研究測試了其提取物對幾種重要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旨在為發(fā)現(xiàn)新農藥提供線索。
供試菌種: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楊樹潰瘍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麥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均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病理研究所提供。
所有供試中藥(均產自吉安市)共 18種(見表1),均購于江西吉安市河東中心衛(wèi)生院,60℃烘干,粉碎,用丙酮振蕩提取3次,時間間隔分別為24h、16h、8h,搖床搖速為140r/min,合并3次濾液后減壓濃縮,用丙酮定容,使最終質量濃度為1g/mL,具體提取過程參照馮俊濤等方法[8]。
中藥提取物對病原菌菌絲生長抑制作用采用生長速率法[9]。帶毒培養(yǎng)基的制備:取 1.2所制備的中藥提取物 0.5mL于滅菌的 10mL試管中,加入9.5mL50℃左右PDA,搖勻,倒入滅菌培養(yǎng)皿中即成,使帶毒培養(yǎng)基中最終提取物質量濃度為0.05g/mL。中藥提取物對病原菌孢子萌發(fā)抑制作用采用載玻片法[10],供試濃度為 0.1g/mL,直接用孢子懸浮液對1.2所制備的提取物稀釋10倍即成。
提取物對5種病原真菌菌絲生長抑制作用結果(表2)表明:在供試質量濃度為0.05g/mL時,公丁香、八角茴香、川芎、姜黃提取物對所有供試菌菌絲生長抑制作用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其中公丁香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好,對所有供試菌的抑制率均為 100%;黃岑、羌活、知母、當歸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對其中 4種供試菌的抑菌活性均大于60%;青木香、白術、地榆、萆薢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較好,對其中2~3種供試菌的抑菌活性均大于60%;防己和郁金提取物僅對其中一種供試菌的抑制率大于60%;其它中藥提取物抑菌活性較差,抑制率均在60%以下。
表1 供試中藥樣品Table 1 Tested Chinese herb
表2 中藥提取物對幾種病原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Table 2 Inhibition of Chinese herb extracts on hypha of several kinds of pathogen fungi
提取物對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發(fā)抑制作用(表3)表明:在供試質量濃度為0.1g/mL時,公丁香、八角茴香和黃岑提取物能強烈抑制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發(fā)抑制作用,抑制率均為 100%;川芎、羌活和知母提取物對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發(fā)抑制作用顯著,抑制率均在90%以上;防己、莪術和白術提取物對孢子萌發(fā)抑制活性次之,抑制率均在70%以上;其它中藥提取物抑菌活性較差,抑制率均在60%以下。
表3 中藥提取物對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發(fā)的抑制作用Table 3 Inhibition of Chinese herb extracts on spore of 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
公丁香、八角茴香、川芎、黃岑、羌活、知母、姜黃和當歸等8種中藥作為植物源殺菌劑值得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表明,公丁香提取物對所有供試菌的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fā)抑制作用均為 100%,王桂清等研究表明其對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等5種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7],表明公丁香具有強烈的抑菌活性且抑菌譜廣;八角茴香、黃岑、川芎、羌活、知母對至少4種菌的菌絲生長抑制率大于60%且對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發(fā)抑制作用大于90%;姜黃和當歸提取物雖對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發(fā)抑制作用小于50%,但對至少4種菌的菌絲生長抑制率大于60%。因此,公丁香、八角茴香、川芎、黃岑、羌活、知母、姜黃和當歸等8種中藥提取物中含有農用抗菌成分,且抑菌譜較廣,對其深入研究可能會開發(fā)出無公害植物源殺菌劑。
至于本研究篩選出有效中藥的活體盆栽實驗、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及其對病原菌的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1] 謝慧玲, 李樹人, 閻志平等.植物殺菌作用及其應用研究[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7, 31(4): 367-370.
[2] 張國珍, 樊瑛, 丁萬隆等.麻黃和細辛揮發(fā)油的抗真菌作用[J].植物保護學報, 1995,22(4):373-375.
[3] 李永剛, 文景芝.30種中藥抑菌活性的篩選試驗初報[J].植物保護學報, 2003, 30(1): 109-110.
[4] 宮毓靜, 安汝國, 虞慧等.164種中藥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草藥, 2002, 33(1): 42-47.
[5] 滕蘭菊,桂芳,黃剛等.公丁香等 17種中草藥對腸道桿菌的體外抑菌實驗[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04, 16(5):455-456.
[6] 趙俊麗, 駱志成, 武三卯等.八角茴香揮發(fā)油抗念珠菌活性的體外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4, 37(8):475-477.
[7] 王桂清, 姬蘭柱, 張弘, 袁靜.公、母丁香乙醇提取物離體抑菌活性比較[J].農藥, 2006, 45(12): 852-855.
[8] 馮俊濤, 石勇強, 張興.56種植物抑菌活性篩選試驗[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1, 29(2): 65-68.
[9] 吳文君.植物化學保護實驗技術導論[M].西安: 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8.
[10] 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第 3版.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