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亮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廣州 510663)
配網投資經濟效益計算分析
吳鴻亮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廣州 510663)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絕大部分區(qū)域的配網建設跟不上社會經濟的需要,建設者的中心任務是如何又好又快的完成配網的建設及投資;然而隨著我國投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配網狀況的不斷完善以及對建設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再只是單純關注配網建設的速度,同時也越來越關注配網投資的效益,尤其是隨著電網建設的重點逐漸向配網傾斜,配網建設近幾年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配網經濟效益正逐漸成為投資建設者關注的一個焦點,然而如何合理計算配網的經濟效益卻是一個尚未很好解決的問題[1-3]。決定配網投資經濟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是投資、運維費用和收益[4-5],其中每年的投資是明確的,而運維費用和收益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本文重點對這2個因素進行深入分析。
配網投資經濟效益分析的最大難點在于效益的確定。由于我國當前沒有輸電價和配電價,整個電網只有明確的購電價和售電價,而這之間的價差包括主配網各個電壓等級所產生的效益,難以清晰地單獨分拆出配網的效益[6-7]。
總體而言,對于一個結構合理的電網來說,其各部分所產生的效益與其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成正比,否則會引起投資比例失調,從這個意義上各部分固定資產的比例對其所分攤的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首先根據配網資產在電網總資產中所占比例來確定初步的配網效益比例,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對其進行修正。
電網建設投資效益關系復雜。近些年來隨著配網投資的大幅增加,配網資產占整個電網總資產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但根據經濟學中邊際效益遞減原理,在超過平衡點之后,相應效益增加的幅度應該低于投資增加的幅度。不宜簡單地直接以某一年的配網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來分攤效益,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正。結合全國各個地區(qū)多年來一般配網資產占電網總資產的1/3時電網結構比較合理的經驗,配網效益占總效益的比例不應離這個比例太遠,配網效益比例具體取值是結合該比例和前文確定的初步配網效益比例,并綜合考慮電網的實際情況而定[8]。
具體年度的配網投資效益分攤比例則在配網效益比例的基礎上乘以該年配網基建總投資形成固定資產占該年配網總資產的比例,即:
式中,R為具體年度配網投資效益分攤比例;R0為配網效益比例;Zi為具體年度的配網投資所形成的固定資產;Z為該年配網總資產。
總效益為售電收入減去購電成本,總效益除以售電量并乘以分攤比例,即為單位網售電量年度投資配網分攤效益,即:
式中,B為單位網售電量年度投資配網分攤效益;S為售電量;PS為售電平均單價;G為供電量;PG為購電平均單價;R為分攤比例。
以上確定了1a的收益,而財務效益分析需要整個運行期內歷年的效益,因而需要根據以往的數(shù)據變化趨勢采用相應方法,對未來的單位電量收益和售電量進行模擬和預測,一般而言,只預測未來3年的變化,之后的變化原則上與計算年度的投資關系不大,故做簡化處理,認為不再變化。
對于單項建設項目而言,其運維成本前期較少,后期較多,呈一個不斷增加的趨勢,難以測算也不方便直接進行費用效益計算,因而可以進行必要的簡化,把配網某年的總運維費用視作不同時期建設項目運維費用的均值,進而可以按相應比例平均分攤每年的運維費用,這樣既使計算變得可行,同時又不影響測算的結果[9]。
當年配網建設項目的運維費用視為下一年開始發(fā)生,包括2個方面:日常運行管理費用和修理費用,即運維總費用為:
式中,Wt為運維總費用;Y為配網日常運行管理費用;X為修理費用。
將運維總費用乘以Zi/Z,即為分攤到該年度投資的運維費用。由于近幾年來配網投資大幅增加,其未來的運維費用勢必也要較現(xiàn)在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因而將該年度投資運維總費用乘以調整系數(shù)方為運行期內的平均運維費用,即:
式中,W為運行期內的平均運維費用;ξ為調整系數(shù);其他同前。
在明確了投資、費用和收益后,根據成熟的計算方法,并遵照行業(yè)相關規(guī)定及國家的相關財稅政策,選擇合理的財務參數(shù)即能對配網投資的經濟效益進行深入計算和分析[10]。
本文以地處珠三角的A市2008年配網建設為例進行實例分析。
A市2008年配網總投資為49560萬元(動態(tài)),2005至2009年主、配網資產及配網資產占當年電網總資產比例見表1。
表1 A市電網主、配網資產統(tǒng)計表
由表1可見,隨著配網投資增速加大,配網總資產在整個電網中的比重從2005年的32.4%上升到2009年的37.6%,綜合2005至2009的數(shù)據,總的配網資產占總的電網資產比例為35.1%;根據邊際效益遞減原理并結合全國其他地區(qū)配網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為1/3的因素,本文取配網效益比例為總效益的34.5%。因而根據式(1),2008年的配網投資效益占A市電網總效益的分攤比例為34.5%×4.96/50.7=3.37%。
根據歷年購售電量和購售電價的原始數(shù)據計算2005—2009各年的單位電量收益,見表2。
表2 A市歷年單位電量收益表
由表2可見,單位電量收益逐年有小幅增加,通過對已有數(shù)據進行初步分析,其分布呈對數(shù)規(guī)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即用各個離差的平方和最小來保證每個離差的絕對值都很小,通過多次迭代求得相關參數(shù)得到擬合函數(shù)為:
式中,x為年份;y為該年份對應單位電量收益。求得擬合函數(shù)后,再利用判定系數(shù)“R2=回歸偏差/總偏差”對擬合函數(shù)的精確度進行判定,該擬合函數(shù)R2=0.97,非常接近1,說明擬合精確程度很高。根據該預測函數(shù)式(5),計算得2010到2012年每兆瓦時單位電量收益有小幅上升,分別為213.35、227.30和241.54元,之后若再有提高則歸功于2008之后的投資,故相對于2008年的投資收益保持241.54元不變。
根據式(2),將單位電量收益乘以分攤比例3.37%,則得2010到2012年每兆瓦時網售電量對應于2008年的配網投資收益分別為7.19、7.66和8.14元,之后則保持8.14元不變。
隨著電價政策的完善和用電結構的變化(尤其是工商業(yè)用電比例的增長)及線損率的降低,單位電量收益處于一個逐步增長的趨勢,但增長的幅度會逐漸減小,這個規(guī)律與本文定量預測的結果相符,因而預測結果是合理的。
前文已確定網售電量分攤效益的歷年變化情況,本段確定計算期內歷年的網售電量。2009年的售電量取實際值,為202.3億kW·h,根據《A市“十二五”電網規(guī)劃》,2008—2015年供電量年均增長率為9%,但供售電量的增長并不完全是2008年投資的效應,還包括2007年之前及2008年之后投資的影響,因而剔除這些因素所帶來的供售電量的增長,確定2010、2011和2012年的售電量受2008年配網投資因素影響按1.5%的速度增長,分別為205.3億、208.4億和211.5億kW·h,2013年及以后保持不變?yōu)?11.5億kW·h。
由配網日常運行管理費用和修理費用的原始數(shù)據運用式(3)計算得A市2005—2009年運維總費用見表3。
表3 A市歷年運維總費用一覽表
由表3可見,運維總費用處于持續(xù)增長中,尤其是進入2008年以來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主要是由于配網投資不斷增加,建設規(guī)模快速擴大,運維總費用也隨之猛增??紤]到2008年配網投資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其未來的運維費用將相對更高,因而取調整系數(shù)ξ為1.1,2009年用于2008年及之前所有配網建設形成固定資產的運維總費用為102638萬元,因而根據式(4)計算具體分攤到A市2008年配網投資的年平均運維費用為11036萬元。
項目經營期為15a。固定資產采用年平均法折舊,折舊年限按15a計算,殘值率5%。財務費用:資金除自有部分外,借貸部分的利息在建設期內計入固定資產,在生產期計入財務費用。
根據投資、效益、運維費用及設定的各項參數(shù)進行計算,在計算基準收益率為7%的情況下,各項經濟指標結果見表4。
表4 A市2008年配網建設經濟指標一覽表
經敏感性分析,投資收益對電量和單位電量收益較為敏感,但不會對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
綜上可見,各項經濟指標均不是非常理想。在計算基準收益率為7%情況下,除了項目資本金,各主要經濟指標的財務凈現(xiàn)值均小于0,項目投資(稅前)和項目資本金的內部收益率分別為6.85%和7.03%,均小于國家發(fā)改委確定的相應基準收益率(分別為7%和10%),利息備付率也小于2,債務償還狀況較差,說明整體投資效益不夠理想,財務狀況欠佳。本結果與A市供電局的實際財務狀況相符合。
經濟效益狀況較差,一方面是因為作為電網企業(yè),A市供電局并沒有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使售電價處于較低水平,減輕了廣大電力用戶,尤其是居民用電的經濟負擔;另外一方面,也說明需要進一步擴供促銷,同時需要壓縮成本,降低線損,從而有效改善財務狀況。
隨著配網建設的受關注程度與日俱增,清晰測算配網投資效益也越來越迫切,本文在此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合理有效地確定整個運行期內的運維費用和投資收益,從而有效計算分析配網投資經濟效益,為投資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同時能積極發(fā)揮反饋作用,提高建設管理水平,從而有效改善經濟效益。
[1]于會萍,劉繼東,程浩忠,等.電網規(guī)劃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與評價研究[J].電網技術,2000,25(8):32-35.
[2]顧秀芳,關長余,康海珍,等.實現(xiàn)配電網自動化的經濟效益分析[J].農村電氣化,2003(3):9.
[3]邱生,張焰,孫建生,等.提高中壓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措施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研究[J].繼電器,2005,33(13):34-38.
[4]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shù)[M].3版.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5]DL/T 5438-2009輸變電工程經濟評價導則[S].
[6]郭佳歡,沈宏,黃偉.含小型冷熱電聯(lián)產的微電網系統(tǒng)經濟運行[J].電網與清潔能源,2009,25(10):21-24.
[7]祁宏濤.城網改造降損效益分析[J].華北電力技術,2000(8):13-14.
[8]吳鴻亮,徐千群,胡龍,等.廣東電網重點地市2007年配網投資項目后評價報告[R].廣州: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2009.
[9]吳鴻亮,梁小川.廣東電網公司2010年配網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分析報告[R].廣州:廣東電網公司,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2010.
[10]祝愛民.技術經濟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s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Investments
WU Hong-liang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Guangzhou 510663,Guangdong Province,China)
Thispaperascertained the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 and the benefit of the investmen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via a method of reasonable partition and forecast,so as to provide a precis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investment.The model proves to b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by verification of the concrete examples
distribution network;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economic benefit
通過合理分拆和預測,明確了運行期內的運維費用和投資收益計算模式,提供了一個計算配網經濟效益的方法,并以實例進行驗證,計算結果符合實際,表明方法有效可行。
配網;運維費用;經濟效益
1674-3814(2010)09-0013-04
[TM-9]
B
2010-05-10。
吳鴻亮(1981—),男,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yè)博士畢業(yè),主要從事電網經濟評價及后評價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編輯 馮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