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女人,對“好男人”的標準大多八九不離十,但上海女人有一點,如同上海男人一樣,都有“寧做牛尾,不做雞頭”的觀念。上海女人寧可選一個在大機構(gòu)大企業(yè)做個普通職員的丈夫,平穩(wěn)安定細水長流有保障,也好過做牛頭或雞頭。牛頭有勢有腔調(diào),成日在外面牛氣沖天。都講上海先生怕老婆,但作為牛頭,花花世界的引誘太大了,保不定外面有好幾個“海藻”;雞頭又太小家氣,成只雞才有多大的能量?還不如牛屁股后那根尾巴,扎實有靠。
女人都有愛虛榮的毛病,“牛尾巴”某種程度滿足了女人的虛榮,“牛尾巴”不用經(jīng)常應(yīng)酬客戶,冷落了家人,可以晚上準時回家吃飯。一直以來,從五十年代初至“文革”到今天的改革開放,“知識分子”始終是上海女人選丈夫的關(guān)鍵詞。上海女人是聰明的,相信官位是人家給的,知識是自己給的。
上海女人對丈夫事業(yè)上的期望遠不如在生活中的期望高。上海女人不強烈指望丈夫升官發(fā)財,但能炒點股票,抓住時機買樓賣樓賺點差價,或有那么一二套房子可以定時收租,或可在外面兼職賺點外快,不必有豪宅名車,做太太的已十分慶幸自己嫁得個能干會賺錢的丈夫了。
上海女人可以不在乎先生是否大款高官,但她一定容不得先生邋邋遢遢,頂著一頭油膩膩的布滿頭屑的頭發(fā),腳蹬鞋跟都踩歪了的灰蒙蒙的皮鞋,在面前晃,這令她人前人后都沒面子。上海太太有打扮先生的傳統(tǒng),所以先生外表不光鮮就是她做太太的過錯!
上海從來生活指數(shù)高,空間珍貴,這令“精致”成為上海人審美的很重要尺度。上海人一般不太喜歡奢華而更欣賞精致,對男人也一樣。一位精致的男人往往不會是大款,但一定是舉止斯文有禮,善解人意,知詩達理且有相當幽默感。上海女人心目中男人的性感不是魁梧健美,而是懂得體恤家人,并經(jīng)常出其不意做一些會令家人感懷的小動作。西諺“駱駝闖進瓷器店”其后果當然不堪設(shè)想。上海地少人多,空間拮據(jù),就像一家瓷器店,男人要在上海闖天下,不能像闖關(guān)東走西口那樣,光憑著一股勇猛剛毅之氣,這就是駱駝闖進瓷器店了。在上海生存要像小白鼠進瓷器店一樣,靈活得還能在其間跳華爾茲,因而上海先生天生比較細心謹慎,面面俱到顧及周全,有人因此稱上海男人“娘娘腔”,其實是誤解了。
英文似是作為上海男人一個很重要的附加要求,如果一個上海男人能講一口流利標準的英文,如果他本身就是從事與外文有關(guān)的專業(yè),再加上如若在朋友的私人聚會上,他還能繪聲繪色唱上幾曲英文歌。這樣的男人,肯定一下子就能成為女孩子的目光焦點!上海本身是個中西文化匯集有百多年歷史的大都會,英語在上海民眾間有著很濃厚的傳統(tǒng)積淀,上海人推崇世界視野,能講一口正宗流利英語,正如老上海諺語“學會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學會ABC,走遍天下不受騙”所說,至少是說明有相當教育程度的,同時,也具備在上海競爭的最基本條件的。
歸根結(jié)底,大部分上海女人都不做嫁入豪門的美夢,只求嫁個體貼斯文,有穩(wěn)定收入顧家的老公,過上小康溫馨的日子,樂樂陶陶一輩子,就知恩感恩了。
瓊瑤說過,女人是一架鋼琴,男人就是一位鋼琴演奏者。一位演技高超的鋼琴手,再次再舊的鋼琴,都可以在他手下成曲成調(diào),更成天籟之音。相反,一位技劣的鋼琴手,只會玩鋼琴不會彈鋼琴的,再好再名牌的鋼琴在他手下,都成為亂彈琴者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