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伯
有某位留學公司的執(zhí)行長認為我的申請只展示了各種頭銜和獎項,忽視了自己內心中“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分”。從而導致失敗。也有人評論道,美國人覺得我的學生會主席和班長的工作經(jīng)歷都是官方行為。在“政審”方面沒有過關。還有朋友直接說:“書呆子,活該!”
我想,真正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真正能夠跟大家分享我的經(jīng)驗的人,還是我自己。所以我想在此回駁以上觀點,并提出我自己的感悟。
回應1:我的essay中,完全沒有提我的各種頭銜,完全沒有提到數(shù)學競賽的獎項。我的主題全部是興趣,特別是對于這個世界、對于生活的興趣,對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興趣。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刻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回應2:其實,學生會和班長的工作并不是我的側重。恰恰相反,我的申請中著重于展現(xiàn)在模聯(lián)、志愿服務和宿舍管理方面的initiative和creativity。特別是在面試過程中。我強調的是我自己聯(lián)系、創(chuàng)辦的活動。
回應3:這個我沒話說,不過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高考狀元不一定是書呆子,他們還有豐富的感情生活。
是什么原因使我的申請出現(xiàn)了問題?或許只有美國人自己知道,而他們又從來都不會告訴你。所以我想,應該著重分析個人原因:
1、起步晚。我決定申請美國大學,是在高二上學期。這個時間或許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我對美國的認識相當有限,把握也就不很到位。
2、SAT分數(shù)不夠高。雖然2240還算不錯,但是在美國人非常重視的ER和Essay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SAT2也只有傳統(tǒng)的數(shù)理化。沒有AP。這與自己起步晚、活動多而分散了一定精力有關。
3、美式競賽AMC-AIME系統(tǒng)成績不夠好。這完全是我自己的問題。AMC和AIME考得太不在意了。
4、過于全面地展現(xiàn)了自己,想全面照顧的結果就相當于什么都沒有照顧到。其實,一兩個閃光點遠遠勝過幾百個閃光點。因為你能被閱讀者記住。
從留學申請道內人士角度看,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但是我覺得這些拒絕并不能摧垮我對自己、對朋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申請畢竟只是一個經(jīng)歷。我覺得我最成功的一點,在于自己敢于申請全獎,敢于抵制中介,敢于面對挫折。我還堅守著一個真實的、沒有被“專業(yè)人士”的咨詢打亂的自我,縱然這個自我并不完美,但很純粹,讓我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