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最常用的貧窮指標為1.25美元或2美元貧窮線,只要某人的收入調整購買力之后低于標準,即視為貧窮。雖然這種衡量方式有許多好處,收入也確實有其重要性,但舉例來說,收入增加卻不一定會讓人能獲得更多營養(yǎng)。
牛津大學的研究者試圖用多面向的方式來衡量貧窮,他們設計了多維貧窮指數(MPI),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在10月的“人類發(fā)展報告”中將會使用此指數。
此指數希望能以少數缺乏基本物品的家庭為基礎,描繪貧窮普遍的程度。有些是物質性的,家庭的地板是否有臟污或糞便?是否沒有像樣的廁所?家中是否沒有人小學畢業(yè)?是否有人營養(yǎng)不良?等等。
如果10項指標中超過3成不舍格,此家庭即視為貧窮,接著研究者就能計算每個國家中有多少百分比的人屬于“多維貧窮”。同時觀察多個面向有幾個好處,因為單一指標不合格可能只是因為選擇,但在多個面向同時不足,就不太可能是出于選擇,而是因為貧窮。
由于MPI考慮的范圍更廣,也可以反向研究在特定地區(qū)何者是貧窮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南亞貧窮的最重要原因是營養(yǎng)不良。研究者也認為,有了這些資料,發(fā)展中國家更容易決定將焦點放在何處。MPI也能顯露長期趨勢,成功的醫(yī)療或教育改革需要許多年才會反映在收入上,但很快就能從MPl看出來。
MPl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例如MPI在中等收入國家就不是非常有用。但MPI的原則簡單易用,墨西哥政府即采用變形的MPI來協(xié)助監(jiān)控抗貧計劃的結果。
(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