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菊
最近一段時間,關(guān)于災害的消息頻頻見之于媒體。舟曲國殤,汶川、都江堰殤城之殤,國人又再一次地陷入了如汶川大地震時候的全線救援當中去。政府、部隊、武警、民兵以及老百姓,每一個奔走在救援現(xiàn)場的人都讓世人的心緊緊抽搐,他們讓大家感動、感激也敬畏。然而,天災頻發(fā),我們的悲憫情懷除了救援和感動,還應該做些什么呢?反思,行動,讓悲劇不再重演才是我們面對天災交出的最滿意的答卷。
強降暴雨,洪水來了,山體滑坡,房子掩了,天坑出現(xiàn)了,醫(yī)院的門診樓塌了。如此種種,已經(jīng)讓世人見怪不怪了。但是毫無例外的,大家都覺得這就是天災,都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造成的。當這個意識主導之后,世人能做的就是救援,參與各種救援活動,至于救援之外的事情大家則很少思考。
對于天災,很多人看到的就是一個“天”字,認為面對“天”人類只能是愛莫能助,無能為力,很多時候都忽視了“天災”的背后是人患。為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過分使用自然資源是隨處可見的事情,雖然近兩年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被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過度使用地下水、城市工業(yè)污染以及破壞環(huán)境等等問題仍然像一顆毒瘤深深地埋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上。就行臺灣心靈作家張德芬在她的《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書中,以一個外星人的口吻所說的那樣:“你們?nèi)祟惥褪蔷蜎]有靈性。不知道保護自己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
天災相對應的常常是人禍,我們?nèi)祟愖约簮圩o一點我們所生活的居所,也許國殤就不會那么頻發(fā)了,國人也減少點傷痛。所以,天災背后,我們思考一下我們?nèi)祟愖约哼@只幕后黑手吧,災難后的救援知識標,不是本,我們需要治本。
(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