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巖
(1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江蘇蘇州215123;2常熟市中學江蘇常熟215500)
思維導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舉例
葛巖1,2
(1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江蘇蘇州215123;2常熟市中學江蘇常熟215500)
摘要:高中新課程背景下,對化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進行了分析;簡單介紹了思維導圖的定義和理論依據;重點闡述了思維導圖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兩個方面的應用;例舉了思維導圖在一節(jié)復習課中的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化學教學;應用舉例
中學化學的知識點分布廣,內容多,許多學生常常只能將化學知識雜亂無章地堆放在頭腦中。由于缺乏應有的組織,這些知識很容易遺忘。盡管教師在課堂上再三提及某個知識點,但學生在解題遇到時仍然不能正確把握,錯誤依然存在,教學的有效性受到質疑。那么,如何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呢?筆者認為思維導圖能把化學知識點組織起來,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由英國人托尼·巴贊于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是表示知識結構關系的圖示,主要呈現以思維導圖為聯結點的網絡化知識系統(tǒng)。
思維導圖按照發(fā)散性思維的特征,把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主題的主干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次級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并末端開放。由此可以看出,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發(fā)散結構。
2.思維導圖的理論基礎
人的心理是通過人腦以及人的整個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而實現的。人腦自然的信息加工方式本身也是呈樹狀發(fā)散式的。實際上,思維導圖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將發(fā)散性思維具體化、可視化的方法?,F代心理學家一般把人類的學習過程看作是信息加工的過程,認為人腦可以像計算機一樣從外界接收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編碼,存儲在記憶系統(tǒng)中,需要時再進行提取并做出相應反應。工作記憶是信息加工過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工作記憶的容量有限,通常只有7±2個信息組塊。為了增大工作記憶容量,應該把散亂的信息組成信息塊。這也正是思維導圖能夠做到的。
3.思維導圖的常見類型
(1)知識導圖
主要運用于章節(jié)知識的總結,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由于思維導圖采用了圖形方式幫助理解,開創(chuàng)了左右腦并用的可能性。
(2)記憶導圖
思維導圖提出的初衷就是幫助記憶,它用關鍵圖形的網狀連接方式形成放射性思維,充分發(fā)揮了大腦的想象力,讓傳統(tǒng)的枯燥乏味的機械記憶方法充滿了靈性和趣味。
(3)思路導圖
主要運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中。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整理閱讀中的思路,從整體上把握學習材料的中心思想、整體和局部的關系、主要問題與次要問題的關系、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方法上的邏輯結構等。
(4)觀點導圖
主要運用在對一些問題的討論上,思維導圖可以很好的引導討論的進程,因為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外在表現,它從一個中心開始,每個關鍵詞都可以成為下一個中心,整個合起來以一種無窮無盡的分支鏈的形式從中心向四周放射,當思維突然僵硬時,可以在關鍵詞或圖形上加一條線,思維會再一次涌動起來,從而引導討論的進程。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利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將已有的與該內容有關的知識聯結起來并順利地接受新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可以聯系和鞏固已有知識。教師能培養(yǎng)好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興趣,訓練好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技能并引導好學生把思維導圖應用在化學的自學、預習、聽課、復習等各個方面,對學生將化學知識系統(tǒng)化、組織化非常有幫助。
1.思維導圖對于教師在教學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可以輔助教師的教學設計
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是完成課堂教學的必備步驟。采取何種課堂教學形式能把要傳達的信息變得有序呢?作為整理加工信息的工具,思維導圖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有效地管理信息,歸納、整理教學思路,可以在教學設計的思維導圖中羅列出一些要點。如:要傳授講解的是什么,要提高學生的何種能力,需要學生邏輯分析的是什么,要拓展什么方向。
(2)思維導圖可以發(fā)揮教師的能動性
思維導圖可將教師頭腦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教學經驗以可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可不拘于教材,而是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身的授課風格來確定。教師完全可以跳出固有形式的約束,這就充分調動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新教材在使用上所提倡的。
(3)思維導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寬松的氛圍。在寬松的氛圍中,能促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有效的交流,能進一步提高師生思維的“含金量”,讓思維更加活躍,讓思維更加流暢。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思維導圖帶來的寬松氛圍,有助于我們建立良好的師生教與學的關系。這種利用思維導圖來組織的教學活動是一種對話式、互動式的教學形式。這種形式使課堂更好地圍繞“主題”展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教學形式的變革,有助于探究式和發(fā)現式教學的開展,更有效地落實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
2.思維導圖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鞏固和記憶
在學完一個化學章節(jié)或單元后,教師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把所有學過的內容都詳細地梳理一遍,那么利用思維導圖是最好的辦法,這樣可以達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效果。同時,學生答題要用某個知識時,就會像電腦菜單一樣,一級級呈現出來,不僅復習了當前知識,還對相關聯的知識進行了加深和鞏固。
(2)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提高化學學習的興趣
即使對同一個主題的思維導圖,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習慣、認知程度以及學習喜好的不同,其制作的思維導圖也不同。這樣的思維導圖,使學生對知識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并以圖像的形式呈現出來。因此,這種個性化的思維導圖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思維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預習功課、做課堂筆記以及復習功課等工作,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若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將有更大的發(fā)揮自我的空間。這樣有助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成為可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筆者在一節(jié)高三“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復習課中,引入思維導圖,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是對這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根據這節(jié)課的知識技能是“掌握主要官能團(醇羥基、酚羥基、羧基)的性質及轉化關系;了解有機化合物在醫(yī)藥中的應用;綜合應用有機化合物各類官能團的不同性質推導未知物的結構簡式”,設計教學內容的思維導圖。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呈現亮菌甲素的結構,讓學生畫出相關官能團主要性質的思維導圖,理解結構決定性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結構中有哪些官能團進行分析比較,而且通過自己對知識點的總結和理解畫出思維導圖,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并且通過對別人思維導圖的比較,取長補短,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在此展示部分學生在此處畫出的思維導圖。
最后,在反推性質反映結構時,根據不同的性質來推測有機物包含哪些結構的時候,繼續(xù)帶領學生完成相應思維導圖。
在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中筆者發(fā)現,所有學生對于利用思維導圖的課堂組織形式都是認可的,其中有的學生認為,通過思維導圖能把各個重要官能團的性質聯系起來,有機化學的脈絡清晰了很多;也有的學生認為,通過比較不同同學完成的思維導圖,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還有的學生認為,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完全可以應用到化學其它部分的學習中。
我們在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可以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進一步加強相關的實踐研究。當然,對于其他的教學設計模式也不應該排除,而應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將其他的教學設計模式與思維導圖的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托尼·巴贊(英國).李新譯.思維導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6-45
[2]申靈靈,羅立群.思維地圖及其在美國的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1):58-61
[3]江勝根.化學概念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 2003,24(4):11-12
[4]周業(yè)虹..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2009, (8):1-3
文章編號:1008-0546(2010)11-0016-02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