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國
(重慶市涪陵區(qū)藺市中心衛(wèi)生院中醫(yī)科,重慶涪陵 408118)
四合湯治療胃脘痛 57例
張安國
(重慶市涪陵區(qū)藺市中心衛(wèi)生院中醫(yī)科,重慶涪陵 408118)
2001~2005年,筆者用四合湯治療胃脘痛取得較滿意療效,總結(jié)如下。
共57例 ,男26例 ,女31例 ;年齡 27~ 74歲 ,平均 49.1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12年,平均7年;經(jīng)胃鏡檢查證實為慢性淺表性胃炎30例,胃潰瘍7例,十二指腸潰瘍14例,慢性萎縮性胃炎6例。臨床表現(xiàn)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上腹脹滿,噯氣吞酸,納谷不香等。均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學》[1]診斷標準。
四合湯由柴胡疏肝散、金鈴子散、丹參飲、失笑散組合而成。藥用柴胡15g,白芍15g,枳殼15g,川芎12g,香附12g,陳皮 9g,丹參20g,檀香15g(后下),砂仁10g,炒蒲黃12g(包煎),五靈脂12g,蒲公英15g、甘草6g。納差加白術(shù)、雞內(nèi)金、焦三仙,冒酸打嗝加半夏、烏賊骨、瓦楞子,脅痛加青皮、佛手,舌紅少苔、胃陰虛者加麥冬、石斛,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日1劑,水煎分3次服。服藥期間停服其他治療胃病中西藥物,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及生、冷、硬食物。15天為一療程,每周隨訪1次。治療1~3個療程。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胃黏膜基本恢復正?;虺溲[、糜爛消失。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下胃黏膜仍有輕度充血水腫。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胃鏡象基本無改變。無效:臨床癥狀及胃鏡象均無改變。
治愈 24例,占42.0%;顯效12例 ,占 21.1%;有效12例,占 21.1%;無效9例,占 15.8%。總有效率 84.2%。
文某,男42歲,2002年4月17日初診。胃脘部脹痛反復發(fā)作3年,加重半個月。服西藥阿莫西林、麗珠得樂、奧美拉唑等未效。診見胃脘部隱隱脹痛,時有噯氣,吞酸,納谷不香,二便調(diào),睡眠正常,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沉弦有力。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Hp(++)。中醫(yī)診斷為胃脘痛。辨為肝郁氣滯,肝氣犯胃,氣滯血瘀。治宜疏肝解郁,化瘀和胃,佐以制酸止痛。方用四合湯加減。柴胡12g,白芍20g,枳殼12g,川芎12g,丹參20g,檀香12g(后下),砂仁10g,醋延胡索20g,炒川楝子6g,炒蒲黃 15g(布包煎),五靈脂12g,烏賊骨20g,煅瓦楞子15g,蒲公英 20g,青皮 12g,甘草 6g。日1劑 ,水煎分 3次服。1周后隨訪,胃脘痛、噯氣吞酸等明顯減輕。再服1周,癥狀基本消失,食納亦恢復正常。囑繼續(xù)服藥 1月。后胃鏡復查慢性淺表性胃炎輕度,Hp(-)。
胃脘痛多見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慢性淺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病。臨床表現(xiàn)常多有氣滯血瘀之證,故治療宜疏肝解郁、行氣活血、化瘀和胃。四合湯方中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氣,金鈴子散活血止痛,丹參飲活血理氣養(yǎng)胃,失笑散活血止痛。四方合用,共收疏肝理氣、活血止痛養(yǎng)胃之效,故能收到良好效果。
[1]周仲瑛.中醫(yī)內(nèi)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196-199.
R256.33
B
1004-2814(2010)01-011-01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