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肖依
有人說,在苦難中拼搏的人是最高貴的。這話固然不錯,苦難是對一個人最好的歷練,是檢驗人心靈本質(zhì)的一塊試金石。然而苦難終究是一種煎熬:面對滾滾而來的洪流,少數(shù)人逆流而上,為理想執(zhí)著前行;然而大多數(shù)人只是被席卷而入,在狂風暴雨中絕望地歌唱。
在成都,十二歲的小女孩因為身為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母親生病而不得不代母親掃大街,這樣的無奈之舉卻成了被評為“成都最美環(huán)衛(wèi)工人”的理由。小女孩是堅強的,年幼的她就這樣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然而對她來說,這強加的“最美”卻是一副枷鎖,套住她求學的路;對于社會來說,這強加的“最美”只是人們掩蓋殘酷的說辭,用對這痛苦掙扎的贊揚來逃避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女孩需要的不是所謂的仰視與榮耀,她需要一份愛;她需要環(huán)保部門看見她,救救她的家庭;她需要整個社會看見她,救救她的未來。
同樣,我們總能在新聞中看到家遭不幸的孩子過早承擔起養(yǎng)家的負擔,我們給予他們足夠的敬意,卻忘記了給予他們我們的責任與關(guān)愛;我們常常聽說窮困地區(qū)的孩子們在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求學,我們歌頌他們的意志,卻沒有伸出援手幫他們建造個像樣的學?!?/p>
面對這種掙扎,冷眼旁觀的我們依舊事不關(guān)己地仰視他們的高貴,為他們真實的悲劇披上英雄主義的外衣,為我們的良心找個牽強的借口。這樣的做法,是否曲解了“苦難”的本質(zhì),是否映射出一顆顆冰冷的心?
他們的命運本已是足夠悲慘的災(zāi)難。然而最大的不幸莫過于世人冷漠的推崇和敬而遠之的眼神。這無疑是一種可怕的自欺欺人,是人們逃避責任的借口。世人的逃避無異于給已經(jīng)變質(zhì)的良心穿上一身華美的外衣。而這外衣。是用災(zāi)難中的人們的血淚和絕望的哭喊織就的。我們把他人的災(zāi)難強加到道德的高度,就像是眼看著命運把他們推上高聳的樓臺,然后以道德的名義斬斷他們回頭的路。
苦難總在上演,但我們不能因為“苦難可以歷練品質(zhì)”這一句簡單的說辭就任憑災(zāi)難在社會中肆虐,甚至是冷眼旁觀,推波助瀾。我們需要喚回最善良的人性,需要傾聽那些苦難中的呻吟。這改變哪怕只是各盡所能的一點捐款,哪怕只是一封慰問的愛心信,我們也終于可以牽起那些于不幸中摸索的雙手,傳遞心靈的溫度,把他們領(lǐng)下孤單的精神十字架,帶回一個溫暖的人間。
評語
這是一篇時事評論,同時也是一篇極有見地的思想評論。作者并未人云亦云地附和人們的贊譽,而是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透過“贊美”的外表,深入內(nèi)里。挖掘出掩藏在美麗背后的逃避責任、粉飾苦難的人性弱點,從靈魂深處揭示人性的冷漠和虛偽,可謂目光敏銳,言語犀利,鞭辟入里。文章體現(xiàn)了作者成熟的思想、深刻的反思精神和深沉的社會責任感、憂慮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馬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