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治
(湖南省龍山縣畜牧水產局,湖南 龍山 416800)
豬弓形蟲和鏈球菌混合感染是一種以仔豬為主要對象的急性傳染病,發(fā)病率高達100%、死亡率可達70%,從發(fā)病到死亡約為3~5天。2005年以來,筆者曾多次對此病進行過診治,2005年10~11月,龍山縣新城街道某豬場,出現仔豬發(fā)病大量死亡,經本人臨床觀察,病理解剖及實驗室檢驗,確診為豬弓形蟲和鏈球菌混合感染,并通過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控制,現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該豬場建于1998年,有欄舍面積750m2,存欄母豬60頭、公豬3頭、后備母豬30頭,哺乳仔豬320頭,斷奶仔豬500頭,2005年10月26日~11月28日,產房、保育舍中哺乳和斷奶仔豬相繼發(fā)病678頭,死亡286頭,而母豬、公豬均未發(fā)病。發(fā)病初,業(yè)主先請街道獸醫(yī)診治,當做普通高熱感冒,注射用青霉素、氨基比林等傳統藥物進行治療,效果不理想,發(fā)病和死亡現象仍然繼續(xù)出現。11月23日筆者前去診治,5天后病豬停止了死亡,病情全面得到控制。
發(fā)病仔豬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四肢內側,腹部、耳尖皮膚發(fā)紫,更有甚者,臀部及背部皮膚也有發(fā)紫現象,體溫升高達40.5~42℃,肌肉震顫,有的皮膚有出血點,眼結膜充血,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自發(fā)病開始3~5天內死亡。
全身淋巴結腫大、頜下、腹股溝淋巴結有出血,呈紫黑色,腸系膜淋巴結腫大3~4倍,土黃色成串珠狀,可見粟粒大的壞死點,肺葉充血水腫,肺間質增寬,切面有泡沫流出,肝腫脹出血,有綠豆大的灰白色壞死灶,心外膜和腎臟表面有針尖大的出血點,脾臟腫大壞死。
制片鏡檢:(1)無菌采取病死豬的肝、脾制成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到成雙或4~6個排列成短鏈的球菌;(2)再取病死豬肺門和腸系膜淋巴結制成觸片,瑞氏染色鏡檢,可見大量月牙形或香蕉形的蟲體。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解剖及實驗室診斷,該場仔豬屬于弓形蟲和鏈球菌混合感染。
3.1 緊急隔離把健康豬與病豬立即隔離;病死豬做無害化處理。
3.2 衛(wèi)生消毒場地、欄舍、用具等用0.3%過氧乙酸、2%燒堿水或20%石灰水消毒,每天1次交替使用,連用5~7天。
3.3 藥物治療
對病豬進行藥物治療,用增效磺胺嘧啶按0.07g/kg體重肌肉注射,或10%磺胺-6-甲氧嘧啶(用量:0.5mL/kg體重)配合2%的環(huán)丙沙星(用量:5mg/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5~7天,同時,飲水添加0.1%的小蘇打。
3.4 拌料治療
大群用敏感藥物治療,磺胺嘧啶(按70mg/kg體重)和乙胺嘧啶(按6mg/kg體重)一次拌料內服,每天2次,連用5天。
通過上述措施,發(fā)病豬逐漸好轉痊愈,5天后再無新增病例和死亡現象,豬場恢復正常。
筆者在此次診治后,又多次發(fā)現此類癥狀的疾病,用以上方法治療效果良好。隨著生豬的頻繁販運,各種疫病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疾病癥狀多樣化,難以確認,像豬弓形蟲和鏈球菌混合感染的疫病,在無法根據癥狀確診的情況下,必須依靠實驗室檢驗確診,再對癥下藥,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為養(yǎng)殖戶挽回重大經濟損失。
通過筆者多年的診治,對已進行豬鏈球菌弱毒疫苗預防接種的生豬基本上未發(fā)現過此病,此病主要易患未預防接種的生豬,從而對未預防接種的仔豬危害性大,所以預防這種疾病主要是搞好此病的預防接種,同時,注意加強飼養(yǎng)管理,營養(yǎng)全面,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四害,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保暖等工作。
磺胺-6-甲氧嘧啶配合環(huán)丙沙星對病豬治療效果可靠,療程短,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