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玲
(懷化學院 外語系,湖南 懷化 418008)
師生互動: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途徑
潘 玲
(懷化學院 外語系,湖南 懷化 418008)
“互動”不僅包括狹義的師生對答,它還具有發(fā)揮教師創(chuàng)造性與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師生間思想感情的交流與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等內(nèi)涵,但在具體運用互動理念與原則時,應區(qū)別傳統(tǒng)的師生一問一答式,而且應多組織生生互動活動。
互動;英語運用能力;途徑
英語教學界對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認識經(jīng)歷了長期的實踐與理論上的探討。從中世紀至19世紀末,教師在課堂里的絕對權威與一言堂已成為天經(jīng)地義的模式,20世紀初,英語教學研究者提出改革,但當時只認識到語言教學中缺乏學生的口語活動與師生之間語言上的交流,“互動”的概念僅局限在教學方法上減少教師講解與提倡師生英語對答等方面。20世紀后半期興起的“認知法”與“交際法”使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得到重視,但教師的指導作用有所削弱,導致一些課堂出現(xiàn)了教學質(zhì)量下降。直到當前的“后方法時代”,人們才從以往的經(jīng)驗教訓中認識到,“互動”不僅包括狹義的師生對答,它還具有發(fā)揮教師創(chuàng)造性與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師生間思想感情的交流與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等內(nèi)涵。
作為外語學習的英語,對于英語專業(yè)生來說英語的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仍離不開英語課堂。而兩年的英語基礎課程的訓練,仍讓許多師生困惑:為什么還常常表達不準確,不地道,甚至也不能很好理解對方呢?本文認為,提高英語課堂中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質(zhì)量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在當代外語教學的課堂里,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權威式的控制與服從的關系,而是指導與被指導和共同構建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平等關系。
(一)師生互動的界定
外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指教師與學生為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在共同構建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過程中所進行的雙向交流活動[1]p4。從理論上看,師生互動的概念源自于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研究中對語言輸入的重視。在分析語言輸入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影響中,發(fā)現(xiàn)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學習語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另方面,社會語言學認為,在外語教學中,課堂是教師及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交際的場所,教學也是他們之間“意義的談判”(Negotiation of Meaning),因而,它是一個互相影響與雙向交流的過程。
然而,外語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并不都是“師生互動”。首先,教師單向向?qū)W生講解知識或展示教學內(nèi)容,學生未進行反饋,這樣的活動只是教師的獨自行動,算不上“師生互動”。其次,外語課堂教學活動即使出現(xiàn)雙向活動,如學生跟讀,教師提問后學生必須根據(jù)教師規(guī)定內(nèi)容回答或作出反映,也稱不上是“師生互動”,因為學生只是簡單重復老師的話語,或給出老師規(guī)定的回答,并沒與老師展開有意義的交流。
有時在教師對學生的反應作出應答后,學生還會再繼續(xù)作出反應,師生之間如此不斷交流,隨著互動數(shù)量上趨向頻繁,語言質(zhì)量也會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發(fā)展,師生間的溝通也能得到加強,從而建立健康的師生關系與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二)師生互動的性質(zhì)
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同,他們在互動中的作用也不同。通常外語課堂教學的實施都有它的教學目標,都按教師課前擬訂的教學計劃進行,因此教師是互動的啟動者,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后作出反應,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反應深化互動的內(nèi)容與范圍。隨著師生互動的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性逐漸增強,他們也有可能主動向教師提出問題,使教師處于對學生作出反應的地位,學生再根據(jù)教師的反饋繼續(xù)和教師交流。為了能按教學目標進行,教師此時需對師生互動加強引導。
傳統(tǒng)外語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權威與服從的關系限制了師生間的溝通,即使采取強有力的教學措施,仍然很難產(chǎn)生十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因此發(fā)展師生互動不能只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而應同時注意改善師生關系和創(chuàng)立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
外語課堂教學中有意義的語言交流除了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展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有實際意義?!吧印笔侵笇W生之間在教師指導下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在共同構建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過程中所進行的雙向或多向的有意義的交流活動。
(一)生生互動的內(nèi)涵
首先,它必須是在教師指導下與教學相關的學生之間真正交流的活動。而傳統(tǒng)外語課堂上的教師指定兩個學生朗讀或背誦課文會話等模仿或純機械練習卻不能稱作“生生互動”,在為生生互動做準備時可適當做一些類似的練習,過多則影響學生發(fā)揮主動性。
其次,生生互動必須是學生間開展的有意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活動。外語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外語交際能力,而課堂內(nèi)學生使用外語進行交際本來就比社會少得多,如不充分利用全體學生的資源,語言交際僅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話,交際活動就受到極大限制,傳統(tǒng)外語課堂教學忽視學生主動性與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未開展課堂內(nèi)的生生互動。
從二語習得的輸入理論來看,課堂里學生使用的大量語言對每個學生來說也是語言輸入的組成部分,因此開展并不斷提高生生互動的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生生互動的形式
有成千上萬形式各異的課堂活動可供教師選擇,但課堂時間有限,作為組織者與策劃者的教師必須考慮這些活動或話題的適宜性,有效性及趣味性。選擇活動必須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年齡、智力與情感需求、學習目標、動機和興趣,同時還要考慮不同活動所追求的目的。課堂活動主要有雙人結對(pair work)、小組活動(group work)和班級活動(class activity)三種形式,其中小組活動是被采納最多的形式。它打破了雙人結對始終只有兩人交流的限制,使交流的層面有所拓寬,內(nèi)容更加豐富,因而產(chǎn)生更多真實的語言交際場合,或更接近社會上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真實情景。這里介紹幾個適合英語專業(yè)課堂里的小組活動。
(1)交換意見(opinion exchange)。這個活動被Nunan[2]p20稱為opinion-gap activity。因其好設計好操作,我國高校英語課堂里經(jīng)常采用這種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可談論他們自己的信仰、想法、喜好、感情,甚至有關道德、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話題,如兩性差異、環(huán)境保護、文化差異、戰(zhàn)爭與和平、犯罪、法律、女性權益、教育,等等。這個活動給大學生們一個用英語自由發(fā)表個人意見和看法的平臺,從同伴的不同意見那獲得更深思考的同時,也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但也有可能是自由談論,有些同學由于各種原因不參與交流。因此,為確保該活動最大限度地有效實施,使每個成員都有所收獲,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每個同學都匯報組內(nèi)其他同學的觀點或意見;2.組長負責確保每個同學都有同樣時間發(fā)言;3.指定一個同學記錄組內(nèi)同學的發(fā)言;4.要求對其他人的意見發(fā)表評論以確保能正確理解他人。
(2)集思廣益(Brainstorming)。該活動是讓一組成員一起同時思考某一個話題或感興趣的內(nèi)容而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他們想到哪說哪,又在他人的觀點上繼續(xù)闡述,只能拓展,不能重復。這個活動的前提是每個同學都富有創(chuàng)造力。既可以小組形式進行,也可以在全班進行。如果組織得好,這個活動會很生動、有趣甚至有啟發(fā)性,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習成為樂趣。組織該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不批評他人的觀點;2.活動中任何人可隨時表達看法;3.觀點越多越好,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越寬越好;4.不只是詞匯層面的,也可是句法方面的,以便產(chǎn)生更多輸出。
外語課堂里的互動,要求教師和學生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要能理解別人的思想,而理解與表達意義正是使用外語進行交際時不可缺少的兩方面,只有師生之間不斷運用外語交流信息與思想感情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外語運用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方面,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既要使用正確的語言規(guī)則,以便準確理解說話者的意義,同時更要注意互動涉及的場所、對象及方式,顯示出對其他發(fā)言者的尊重與關注,以達到理解外語交際的社會功能。二語習得的“輸入假設”和“輸出假設”認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交際的前提,當學習者只被要求加工語言輸入時,他們可能不需要掌握語言所有特性,只要能理解內(nèi)容。但如果必須作出語言輸出,他們就會注意的他們的能力與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間存在的差距,構件語言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并不斷調(diào)整與交際對象的交流。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僅重視語言輸入遠遠不夠,師生都應關注語言輸出的質(zhì)與量,使之在互動中互相促進。成功地開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需遵循以下原則:
(一)面向全班
在英語課堂里,不管是否意識到,教師或多或少與一部分學生的交流常常比其他學生多。每個外語教師在課堂里都有積極的支持者。他們有的善于學習,成績突出,比其他同學反應快,搶著發(fā)言;有的個性活潑開朗,喜歡交際活動;有的屬外向型學習風格,善于表達。這些學生在與教師或其他同學的互動中十分活躍,很多時候,教師無意識地多請他們發(fā)言或參加課堂活動。而那些性格內(nèi)向或外語學習較困難的同學便難以介入互動活動,長此以往,他們的學習便會越來越跟不上,也越來越不愿使用英語。
但在英語課堂互動中,教師必須尊重與保護每個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而只有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發(fā)動起來積極參與時,互動才能取得效果,從而實現(xiàn)外語教學目標。
(二)活動設計要注重引出更多信息的交流
設計互動活動的主題時,應該考慮師生之間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因此有的活動教師應提供一些指示或背景給參與者,讓他們能為某個目的感覺有必要準確表達并為聽者理解,從而在互動中能與對方進行“意義上的協(xié)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而這種“協(xié)商”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調(diào)整和重新組織語言表達,學生因此不僅要提煉更多語言內(nèi)容進行表達,還要關注表達是否被理解,從而關注交際策略以達到交際目的。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并學會使用一些交際策略,如開始一個談話的方式,要求對方重復或放慢語速的方式,確定聽者明白的方式,讓談話繼續(xù)的方式,等等。
(三)基于真實交際的交際活動
曾經(jīng)Pattison[3]p7-8從內(nèi)容、原因、結果、參與者和方式幾個方面對比了課堂交際活動與真實生活中的交際。她總結出真實生活交際中外國人和本族人交際的特征:1.說話者只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望、觀點、態(tài)度等。2.說話者通常因為某個社會或個人的原因而開口。交流完成后,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3.兩人或更多人面對面交談時,他們通常關注和回應的是正在說什么,而不是說的多么準確。4.談話者之間用什么方式傳遞意義由說話者決定。那些對交際沒太影響的錯誤往往不被關注。本族人會幫助外國人更清楚地表達自己。
雖然課堂環(huán)境不可能達到真實的交際,學生的錯誤也不能視而不見,但課堂上還是盡量避免讓學生做那些單調(diào)的句型操練、替換練習或簡單的重復練習,而是多提供寫有信息差的、做決定的、交換意見的或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參加從而讓他們能有一個真實的需要或理由開口用外語說話。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各界人士都已意識到英語運用能力的重要性。而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助于促進教師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與學生的主動發(fā)展,以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但在具體運用互動理念與原則時,應區(qū)別傳統(tǒng)的師生一問一答式,而且應多組織生生互動活動。同時實行師生互動并不意味著取消教師的講解,相反互動要求教師必須講解更加準確與精練,而且及時了解學生的反饋。而目前對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靈活高效地運用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
[1]左煥琪.英語課堂教學的新發(fā)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蔣景陽.外語課堂交際活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3]Pattison,Pat.Develop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ers,with Examples in English,French and Germa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曾葡初.英語教學環(huán)境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校:張京華)
Interactivities: One Approach of Improving English Majors’Competence of Using English
PAN Ling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China)
Interactivities not only mean the asking and answering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but also involve the teacher’s creatitity and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s to establish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But in applying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interactivities, more activites between students should be organized so as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form of asking and ansering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raditionally.
interactivity; the competence of using English; approach
G642
A
1673-2219(2010)11-0199-03
2010-07-01
懷化學院科研立項課題“影響英語輸入的認知因素及策略研究”(項目編號HHUY2008-39)。
潘玲(1966-),女,湖南懷化人,懷化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碩士,從事二語習得和語言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