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才文,范源洪,趙俊,劉家勇,陳學寬,趙培方,夏紅明
(1.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661600;2.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昆明650231;3.云南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開遠661600)
甘蔗品種云引3號的引進及篩選
吳才文1,3,范源洪2,3,趙俊1,3,劉家勇1,3,陳學寬1,3,趙培方1,3,夏紅明1,3
(1.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661600;2.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昆明650231;3.云南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開遠661600)
云引3號是云南甘蔗研究所(YSRI)1999年從法國國際農藝研究合作發(fā)展中心(CIRAD)引進,經8年的試驗篩選、種性研究而育成的早熟高糖豐產品種。蔗莖產量100.6t/hm2,比對照新臺糖10號(CK1)增產7.6%,比桂糖11號(CK2)增產3.7%;甘蔗糖分15.52%,分別比CK1和CK2高1.24和1.50個百分點,含糖量為15.58t/hm2,分別比CK1和CK2增糖14.5%和12.4%。該品種適宜在云南及與云南自然氣候條件相似的西南蔗區(qū)海撥1300m以下的水田及水澆地種植。
甘蔗品種;云引3號;引進;篩選
蔗糖產業(yè)是云南省重要的區(qū)域性經濟支柱產業(yè),“九五”以來,在國家產業(yè)發(fā)展導向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云南蔗糖產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全國第二大蔗糖生產基地,甘蔗種植面積達30萬hm2,產糖量突破223萬t。由于種植面積的快速擴大、甘蔗良種的儲備不足,造成了生產上甘蔗品種單一化,以及舊良種的長期使用種性的嚴重退化。為了滿足甘蔗生產快速發(fā)展對良種的需要,我所率先在國內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甘蔗檢疫溫室,為不斷加大遺傳背景豐富的國外甘蔗品種的引進力度和強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我所引種范圍包括澳大利亞、法國、美國、墨西哥、日本、菲律賓和泰國等10余個國家,年引種數量30~50個,最高時突破了70個。引種具有投資少、費時短、見效快等特點,是解決目前生產上對優(yōu)良甘蔗品種日益增長客觀要求的行之有效途徑[1-2],近年來我所已向生產上推出了一系列的優(yōu)良引進品種,促進了國際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蔗糖產業(yè)的現(xiàn)實生產力[3-6]。云引3號(原名:FR93-435),1999年從法國引進后,嚴格按照境外引種的規(guī)定和程序進行檢疫、檢測、隔離觀察,經多年的試驗而育成的新品種,表現(xiàn)出早熟、高糖、豐產特性,經人工接種鑒定為1級高抗黑穗病,目前該品種已在云南的保山、普洱、玉溪和紅河等主產蔗區(qū)推廣使用。
引進國外甘蔗優(yōu)良品種在本地區(qū)進行試驗、繁殖、推廣,是甘蔗新品種選育的重要途徑。1999年,CIRAD甘蔗項目負責人E.Haizelin博士考察訪問了云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經廣泛的協(xié)商和交流,雙方簽署了“甘蔗科技合作備忘錄”;同年雙方共同申請到了國家科技部中法先進研究項目“分子生物技術在云南甘蔗品種改良上的應用”,從而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其中,甘蔗栽培原種和生產品種的交換和利用研究是主要合作內容之一,云引3號由法國農業(yè)發(fā)展研究國際合作中心在象牙海岸的Guadeloupe進行雜交、選育而成的優(yōu)良中間材料(雜交組合母本為B78-181,父本為RB72-454)。1999年3月,作為科技合作的交換材料由CIRAD向我所提供。
云引3號引進后,嚴格按照境外引種的規(guī)定和程序進行試驗篩選。首先,按照國家規(guī)定,在隔離溫室內進行疫情檢測未發(fā)現(xiàn)病蟲檢疫對象后,選擇相對隔離的地塊進行了繁種觀察和性狀初評。2001~2003年,在我所(開遠基地)先后進行了對比、品比試驗,在參試品種中,該品種出苗、分蘗、生勢、蔗產量、特別是糖分有良好表現(xiàn)。2004年推薦參加全省區(qū)域化試驗,在全省的9個不同生態(tài)區(qū)進行了繁種觀察,由于在參試材料中表現(xiàn)較好,于2005~2006年參加了全省第九套甘蔗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共計20次試驗)。在試驗中,該品種蔗糖分、蔗產量及含糖量等性狀綜合表現(xiàn)優(yōu)良,2006年云引3號在德宏州甘科所(隴川)、彌勒縣糖辦(朋普)、臨滄市甘蔗站(羊頭巖)、省甘蔗所(開遠)進行了4次生產示范,進一步研究了該品種在不同蔗區(qū)、較大面積的適應性及配套栽培技術。多年試驗結果表明,云引3號不但早熟、高糖,其蔗莖產量和含糖量均比對照種增產,而且適應性較好、宿根性強,綜合性狀優(yōu)良。該品種引進云南經篩選后提供生產應用時編號為云引10號,2008年1月通過云南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云引3號。
2.1 植物學特征
中莖種,節(jié)間形狀圓筒形,蔗莖青黃色,曝光后黃色,無水裂;蠟粉較多,呈褐色;生長帶黃色或青黃色;芽三角形,芽體小,芽位上離生長帶,下接葉痕,芽溝不明顯;葉姿挺直,葉片寬,中等長度,葉色淺綠,落葉中;肥厚帶呈啞鈴形,顏色淺黃;葉鞘無毛,綠色,曝光后淺紫色,內葉耳短三角形,外葉耳缺。
2.2 農藝特性
出苗較慢,分蘗率中等,前期生長慢,中期生長較快,成莖率高,蔗莖均勻,單莖重實,有效莖在76500~79500條/hm2之間,宿根發(fā)株好。平均蔗莖產量100.63t/hm2,較對照新臺糖10號、桂糖11號增產3.7%~7.6%;甘蔗糖分11月份達13.28%,11至次年3月平均糖分15.52%,分別比新臺糖10號、桂糖11號提高1.24和1.50個百分點;含糖量15.58t/hm2,較新臺糖10號、桂糖11號增糖12.4%~14.5%,經人工接種鑒定為1級高抗黑穗病。早熟、高糖、豐產,適應水田及水澆地種植。
3.1 蔗莖產量
2002~2006年,云引3號在各類各次試驗中的平均表現(xiàn)列于表1,平均蔗莖產量為100.6 t/hm2,較新臺糖10號(CK1)和桂糖11號(CK2)分別增產7.6%和3.7%。其中:
2002~2003年,所內品比(2新1宿)試驗結果:平均蔗莖產量為110.1 t/hm2,分別比CK1、CK2增產13.6%和34.5%,3次試驗均比雙對照增產、增糖。
2005~2006年,在云南省第九套甘蔗新品種區(qū)域試驗中(8點20次試驗):平均蔗莖產量達98.5t/hm2,較CK1增產5.2%,9次增產,3次平產,8次減產;與CK2相比基本持平;在14個參試品種中(含2個對照)位列第七位。
2006年,在德宏州甘科所(隴川)、彌勒縣糖辦(朋普)、臨滄市甘蔗站(羊頭巖)、省甘蔗所(開遠)進行了生產示范。4點共計4次試驗(新植)平均蔗產量104.0t/hm2,比對照新臺糖10號增產13.3%,4點次均增產,增幅5.5%~18.0%之間,其中彌勒示范點增產5.5%,其他示范點增產13.0%~18.0%。
表1 云引3號各選育階段蔗莖產量、蔗糖分、含糖量試驗結果
3.2 甘蔗蔗糖分
2002~2006年,云引3號在各類各次試驗中甘蔗蔗糖分表現(xiàn)見表1,平均甘蔗糖分15.52%,較新臺糖10號(CK1)和桂糖11號(CK2)分別提高1.24和1.50個百分點。11月至次年3月各月平均糖分依次為:13.28%、14.86%、15.68%、16.18%和15.47%,各期甘蔗糖分均高于雙對照種,3月開始少量回糖(圖1)。其中:
在本所試驗基地(云南·開遠)品比試驗中,3次試驗平均蔗糖分16.29%,比對照ROC10高0.92個百分點,比對照桂糖11號高0.95個百分點。11月至次年3月各月平均糖分分別為:14.65%,15.15%,16.54%,16.69%,18.40%。
圖1 云引3號各月糖分比較
全省8個區(qū)試點20次試驗中,11月至次年3月平均甘蔗糖分為15.30%,分別比CK1、CK2的14.11%和13.91%高1.19和1.39個百分點,與CK1比較17增1減2平,與CK2比較20次皆增糖。11月至次年3月各月平均糖分分別為:13.07%,14.83%,15.55%,16.13%和15.39%。
全省4個點生產試驗示范中,甘蔗含糖分較高且早熟,榨季平均甘蔗含糖分高達16.06%,比ROC10(15.00%)高1.06個百分點。平均甘蔗糖分最高的是臨滄,高達17.08%,其他示范點平均糖分均在16%左右。
3.3 單位面積含糖量
2002~2006年,云引3號在各類各次試驗中甘蔗單位面積含糖量表現(xiàn)見表1,平均含糖量為15.58t/hm2,比對照新臺糖10號(CK1)和桂糖11號(CK2)增糖12.4%~14.5%。
在品比試驗中(2新1宿3次試驗),含糖量達17.38t/hm2,較CK1和CK2分別增糖16.6%和39.5%。
在全省區(qū)域試驗中(14新6宿20次試驗),平均含糖量15.11t/hm2,較CK1增糖11.8%,較CK2增糖8.1%。與CK1比較,10次試驗增產,3次平產,7次減產;與CK2比較9次試驗增產,3次平產,8次減產。
全省4個點生產試驗示范中(新植),由于云引3號甘蔗含糖分高,其平均含糖量較高,平均達16.58t/hm2,比ROC10(13.74t/hm2)增糖20.6%。4點次皆增糖,其中臨滄點增糖30%以上,其他3點增糖在14.8%~18.9%之間。
3.4 主要經濟和農藝性狀
3.4.1 出苗與分糵云引3號出苗慢,分蘗中,蔗苗整齊,成莖率高。平均出苗率55.6%(表2),較新臺糖10號(50.1%)、桂糖11號(54.5%)分別高出5.5和1.1個百分點;平均分蘗率77.8%,略低于新臺糖10號和桂糖11號。
3.4.2 蔗莖產量構成因子分析株高:云引3號與新臺糖10號比較株高具明顯優(yōu)勢,與桂糖11號相近。27次試驗平均株高260cm,比新臺糖10號(245cm)高15cm,比桂糖11號(255cm)高5cm。莖徑:27次試驗平均莖徑為2.5cm,屬中莖種。蔗莖較雙對照略細(新臺糖10號2.6cm,桂糖11號2.7cm)。有效莖數:該品種成莖率高,穩(wěn)定性好,品比、區(qū)試和示范各類試驗有效莖相差不大,介于76575~79500條/hm2之間。27次試驗平均有效莖77160條/hm2,與新臺糖10號(76830條/hm2)相當,與桂糖11號(68910條/hm2)比較,優(yōu)勢明顯。
表2 云引3號各選育階段主要前期農藝性狀試驗結果匯總
3.5 宿根性
云引3號宿根性較強,宿根發(fā)株數優(yōu)于新臺糖10號和桂糖11號。云引3號宿根發(fā)株率平均達117.5%(表2),明顯高于新臺糖10號,略高于桂糖11號,與二者比較,其宿根發(fā)株率分別提高14.5和5.5個百分點。主要特點為宿根發(fā)株多,蔗苗整齊,成莖率較高。
3.6 適應性及抗逆性
云引3號為早熟、高糖、豐產型品種,出苗較慢,分蘗中,宿根發(fā)株強,發(fā)株數多,蔗苗整齊,前期生長慢,中期生長較快,成莖率較高。試驗各地其早熟高糖特性皆突出,有效莖較多,且不開花、不孕穗,自然條件下無黑穗病和花葉病發(fā)生。由于該品種早熟、高糖特性優(yōu)良且產量性狀較好,特別適宜于糖廠早期開榨,滿足蔗區(qū)對早熟高糖甘蔗品種的需求,推廣該品種蔗糖企業(yè)、蔗農易接受;另外,該品種適應性、穩(wěn)產性較好,在我省海拔1300m以下中等肥力的水田或水澆地種植具有較強的比較優(yōu)勢,增產增糖效果佳,也適宜于與我省氣候條件相似的其它省區(qū)種植。
針對我省蔗區(qū)中晚熟品種多,早熟品種缺乏的實際,引進篩選出熟期早、糖分高、產量適中、農藝性狀優(yōu)良的豐產高糖品種將極大地促進我省蔗糖業(yè)的發(fā)展。
歷年試驗結果表明:在我省生產條件下,云引3號比主要推廣品種ROC10、桂糖11號增產、增糖。與對照比較蔗莖產量平均增產5.33t/hm2,糖分提高1.37個百分點,公頃含糖量增加1.85t,按82%的總回收率計,公頃可增糖1.51t。以平均蔗價280元/t、噸糖稅率600元、糖價5000元計,發(fā)展1萬公頃云引3號,蔗農可增收1490萬元,國家可增加稅收908萬元,企業(yè)可增收7568萬元,合計效益9966萬元。
云引3號經歷了8年的選育研究,在多年多點試驗中,表現(xiàn)豐產性能好,含糖量高,各主要經濟指標表現(xiàn)穩(wěn)定性高,尤其該品種早熟高糖,11月蔗糖分13.28%以上,分別比新臺糖10號、桂糖11號高1.29和1.48個百分點以上,有利于糖廠提早開榨,可作為糖廠早期開榨品種進行合理布局。經過黑穗病人工接種鑒定為1級高抗,該品種宿根性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好,是一個具有較大推廣應用價值的優(yōu)良甘蔗引進新品種。
該品種適合在云南及其自然氣候條件相似的廣西、四川攀西、貴州黔西南蔗區(qū)等海拔高度在1300m以下的中等肥力以上水田、水澆地種植;公頃下種量60000~75000雙芽苗為宜,行距0.9~1.1m之間;栽種時要施足基肥,促進苗期生長,伸長期要適時追肥,滿足大生長期所需養(yǎng)分。宿根蔗砍收后應及時清理蔗田、早灌水、早松蔸、早管理,利用地膜覆蓋促進早發(fā)株、多發(fā)株,保證宿根蔗產量;早熟高糖特性突出,宜在開榨之初適時收獲。旱期要注意澆水灌溉、雨季期間要注意蔗田的排漬防澇,及時進行病蟲草害的防除。
[1]王維贊,朱秋珍.桂引9號在廣西的種性表現(xiàn)[J].中國糖料,2008(1):22-24.
[2]朱秋珍,王維贊.早熟、高糖、豐產甘蔗新品種桂引9號的引進及試驗[J].廣西蔗糖,2005(2):22-23.
[3]吳才文,范源洪,楊洪昌,等.幾個國外甘蔗引進種的試驗表現(xiàn)及利用價值[J].甘蔗糖業(yè),2003(5):15-17.
[4]范源洪,陳躍,楊清輝,等.云南甘蔗新品種的示范與推廣[J].甘蔗,2004(3):58-64.
[5]吳才文,范源洪,劉家勇,等.甘蔗引進品種的區(qū)試表現(xiàn)及利用前景[J].亞熱帶農業(yè)研究,2005(5):9-14.
[6]沈萬寬,鄧海華,陳仲華.特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種粵引1號的選育[J].中國糖料,2008(3):1-3.
專利名稱:甘蔗種苗溫水脫毒的處理方法及設備
專利申請?zhí)?CN200710065968.2公開號:CN101069470
申請日:2007.06.18公開日:2007.11.14
申請人: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國防科工辦研究設計院
一種甘蔗種苗溫水脫毒的處理方法及設備,將甘蔗種苗浸入水溫51~52℃的處理設備內2小時,保持處理溫度在50℃-0.2~50℃+0.2之間進行處理,使其去除宿根矮化病菌??煽刂苹蛉コ?9%以上的宿根矮化病病菌,處理設備內水體的酸堿度在pH7,水體3~4天更換一次;處理設備包括內池,外池,水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溫度自控及溫度檢測柜,內池與外池之間的夾層分隔為上腔、中腔、下腔三個腔體,在上、中、下三個腔體位置分別設置有測溫熱電阻,測溫熱電阻通過信號電纜線與實施溫度監(jiān)測的溫度控制儀表相聯(lián),下腔體內位于內池底板的下方分別固定設置有電加熱管和聯(lián)接于水泵出口的進水管,進水管進入的水流經電加熱管加熱后上升,從均布有進水孔的內池底板和側壁板進入內池。
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 of New Sugarcane Variety Yunyin 3
WU Cai-wen1,3,FAN Yuan-hong2,3,ZHAO Jun1,3,LIU Jia-yong1,3,CHEN Xue-kuan1,3,etal
(1.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Kaiyuan 661600,China; 2.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Kunming 650231,China; 3.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Kaiyuan 661600,China)
Yunyin 3,a new sugarcane variety imported from CIRAD by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SRI)in 1999,was planted through 8-year trials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by YSRI.It is an elite variety with early maturing,high sucrose content and high cane yield.Its cane yield(100.6 t/ha)increased by 7.6%and 3.7%in comparison with ROC10(CK1)and Guitang11(CK2),respectively; sugar content(15.52%)increased by 1.24%and 1.50%(absolute value)than that of the check varieties, respectively;sugar yield(15.58 t/ha)increased by 14.5%and 12.4%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varieties, respectively.Yunyin 3 is suitable for paddy field and irrigation field in Yunnan province and South-Western China cane regions under similar climatic conditions below an elevation of 1300 meters.
Sugarcane varieties;Yunyin 3;Introduction;Selection
S566.103
A
1007-2624(2010)03-0016-04
2010-05-09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BAD30B01);農業(yè)部948項目(2006-G37);現(xiàn)代甘蔗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nycytx-024-01-03);農業(yè)部行業(yè)專項(3-9)。
吳才文(1963-),男,研究員,研究方向:甘蔗遺傳育種。Tel:0873-7233608;E-mail:gksky_wc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