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華,張楚喬
(1.中國出版集團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北京100011;2.長春師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吉林長春130032)
《中華大辭典》特色創(chuàng)探
張立華1,張楚喬2
(1.中國出版集團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北京100011;2.長春師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吉林長春130032)
本文認為兩岸民間正在合編的《中華大辭典》應當獨辟蹊徑,編出自己的特色來。文章從內容特色、體例特色和開放式網(wǎng)絡化動態(tài)編纂等方面對《中華大辭典》的編纂進行了深入的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提出《中華大辭典》應辟設借鑒引用功能,以古今中外著作中“足資借鑒、堪為引用”的句段為例句,使之具有音義詮釋和借鑒引用雙重功能,具有其他辭書無法比擬、無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成為中華辭書史上的里程碑。
中華大辭典;借鑒;引用;網(wǎng)絡化;動態(tài)編纂
“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這無疑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空前盛事,其價值、意義和影響自不待言,但它同時也面臨著已經(jīng)出版的大型辭書的嚴峻挑戰(zhàn)。怎樣才能獨辟蹊徑,編出自己的特色來,這是首先應當考慮的問題?!霸~典的進化,反映著人類的進化;人類的進化,顯示在詞典的進化。如何編輯詞典、如何出版詞典、如何使用詞典,是人類一切進程最濃縮也最具體的反映。”[1]沒有特色的辭典就是沒有進化的辭典,而沒有進化的辭典也就反證著沒有進化的人類。以“識正書簡”為目標,“把正體、簡體的字詞語匯比較陳列”,這當然是《中華大辭典》的一大特色,但如果僅此而已,那就無需編《中華大辭典》,編個《中華小辭典》也就夠了,充其量編個《中華“中”辭典》足矣。余秋雨先生在第5屆兩岸經(jīng)貿文化論壇專題報告中強調,中華文化在今天必須與其他文明相融共處,但它的核心尊嚴還在于精神傳承。因此,梳理、篩選并普及這種精神傳承是全世界中華子孫的共同責任。不要太過關注大陸和臺灣的字體繁簡差異,共同的精神紐帶才是值得我們共同關注的。余秋雨先生到底是大學者、大作家,慧眼和見地就是獨具。筆者認為,《中華大辭典》應當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應當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應當具有其他辭書無法比擬、無可替代的作用,應當永恒不朽、萬古長青,這才是兩岸人民所真正期待的。
就這個問題,筆者曾經(jīng)和語言界、辭書界的一些專家學者請教商討過,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漢語辭書的編纂已經(jīng)達到相當?shù)母叻?,該有的特色都有了,該具備的作用也都具備了,《中華大辭典》除了以“識正書簡”為目標,“把正體、簡體的字詞語匯比較陳列”之外,也只能是比已往的辭書規(guī)模更大,內容范圍更廣,詞條更多更全,釋義更完備、更精準等等,似無蹊徑可辟。筆者則頗不以為然,今就《中華大辭典》內容、體例和編纂方式的特色等問題加以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目前已出版的較有影響的大型漢語辭書都是詮釋性辭書,不論是《中文大辭典》(1962-1968由臺灣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印行,16開本40冊)還是《漢語大詞典》,不論是新版《辭源》、《辭?!罚€是《漢語大字典》以及將要出版的《大辭?!罚ㄒ殉霭嫒舾煞謨裕鼈兘鉀Q的都只是字詞語匯的形音義問題,其基本作用都是掃除人們的知識盲區(qū)。字詞語匯的詮釋固然重要,但認字解詞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信息以資借鑒,欣賞語言藝術以資享受,而認字解詞本身并不是目的。泰戈爾說得好:“理解詞義不是人類最重要的事……教育的最大目的不是‘解釋詞義’,而是‘叩擊心靈’?!盵2]泰戈爾的話雖然不是針對辭書說的,但卻足資辭書編纂之借鑒。以往的大型漢語辭書只管“解釋詞義”,不管“叩擊心靈”;只有音義詮釋的作用,沒有借鑒引用的作用?!吨腥A大辭典》完全可以熊魚得兼,既有普通辭典的音義詮釋作用,又有引用語辭典的借鑒引用功能。
借鑒引用功能的價值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前人的作品浩如煙海,后人只能涉獵借鑒很少的一部分,這是人類最大的浪費——思想、智慧和經(jīng)驗的浪費?!吨腥A大辭典》如果增設了借鑒引用功能,讀者便可以在需要的相關條目下集中閱讀到這些信息,從而大大提高對前人思想、智慧和經(jīng)驗的利用率,避免后人的重復探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丘吉爾曾在自己的傳記性著作中寫道:”讀讀引語詞典很有好處,那些引語一旦印入腦際,就能熏陶人的思想,還能吸引人去了解作者,去閱讀更多的東西?!盵3]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遇到什么難題需要思考處理時,可以先聽聽古圣今賢的忠告和建議,看看他們是怎樣處理類似問題的。這樣,《中華大辭典》就不僅僅是個解詞釋義的工具(這樣的工具已有很多),而是成了人們的導師和顧問,給人以經(jīng)驗和智慧,能夠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使人們少走或不走彎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要想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闡述自己的主張,表明自己的看法,不借鑒前人的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1980年11月20日,錢鐘書先生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做專題演講時講過一個笑話。說有個鄉(xiāng)下佬到城里買布,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大雨,沒處躲避,于是就用棍子把布支起來做成雨具。大雨過后,鄉(xiāng)下佬自以為這是創(chuàng)造發(fā)明,于是到專利局申請專利。專利局的人說:“你這個傻瓜,那不就是雨傘嗎!”如果從事寫作的人不去借鑒別人的東西,那就會孤陋寡聞,像鄉(xiāng)下佬“發(fā)明雨傘”一樣,止增笑耳!
清代趙翼詩云:“對鏡親描兩翠蛾,自矜絕艷渺橫波。一從粉黛叢中過,始覺人間佳麗多?!盵4]對前人的思想藝術成就所知甚少,就會“自矜絕艷”;而見識廣博,則會自慚形穢。古代很多詩人在老成之后,頗悔少作,甚至焚毀少作,便是這個道理。清人商寶意詩云:“明知愛惜終須割,但得流傳不在多?!盵5]要想流傳,必須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前人的“文學造詣不但是傳給后人的產(chǎn)業(yè),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向后人挑釁,挑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后來居上、打破紀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盵6]然而前人的作品浩如煙海,后人只能閱讀很少的一部分,閱讀尚且不能,借鑒和創(chuàng)新當然也就無從談起了?!吨腥A大辭典》如果增設了借鑒引用的功能,就避免了后人的揀選之勞,從而因我之勞,使人永逸。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早年文章寫得不好,參加鄉(xiāng)試的文章甚至不能成篇。曾國藩在家書中說:“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欲求詞藻富麗,不可不分類抄撮體面話頭。近世文人,如袁簡齋、趙甌北、吳谷人,皆有手抄詞藻小本。此眾人所共知者。阮文達公為學政時,搜出生童夾帶,必自加細閱。如系親手所抄,略有條理者,即予進學;如系請人所抄,概錄陳文者,照例罪斥。阮公一代閎儒,則知文人不可無手抄夾帶小本矣。昌黎之記事提要、纂言鉤玄,亦系分類手抄小冊也?!丝泼?,亦即學問之捷徑也?!盵7]曾國藩把“分類抄撮體面話頭”看作是“科名之要道”、“學問之捷徑”向兒子傳授,可見對前人言行的借鑒引用是多么重要。其實,除了這里提到的韓愈、袁枚、趙翼、吳谷人之外,還有很多大人物都做過類似的功課。朱熹匯纂《五朝名臣言行錄》;蔡鍔輯錄曾國藩、胡林翼《曾胡治兵語錄》(蔣中正增輯《治心》一章以《增補曾胡治兵語錄》之名出版);梁啟超有感于曾國藩“所言字字皆得之閱歷而切于實際”,“親切有味”,足“資吾儕當前之受用”,遂為《曾國藩嘉言鈔》。
由于閱讀的質與量的限制,人們在評論和鑒賞時往往會棄和璧而取頑石,賤連城而貴碔砆,把模仿因襲之作當成創(chuàng)新之作大加贊賞。《中華大辭典》如果辟設了借鑒引用功能,讀者就可以在相關條目下把那些寫作手法和藝術特色等方面相同、相近、相類、相關的句段進行集中比較閱讀,很容易看清藝術上借鑒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脈絡和本末源流,知道哪些是因襲,哪些是模仿;哪些是引用,哪些是點化;哪些是借鑒,哪些是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欣賞和評論的能力,不至褒貶過當。下面兩段描寫如果只看其中的一段,感覺也還不壞,但讀了另一段就會發(fā)現(xiàn)這絕對不是“陽貨無心,貌類孔子”巧合,而是純粹的因襲:
◆大堂上起了一陣怪風,真是:揚把狂風,倒樹絕林;海浪如初縱,江波萬疊侵。江聲昏慘慘,枯樹暗岑岑;萬壑怒嚎天咽氣,走石飛沙亂傷人。[8]
◆只見澤中微微風起:揚塵播土,倒樹摧林。海浪如山聳,渾波萬疊侵。乾坤昏慘慘,日月暗沉沉。一陣搖松如虎嘯,忽然吼樹似龍吟。萬竅怒號天噎氣,飛沙走石亂傷人。[9]
不論是模仿還是套用,點化還是借鑒,都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創(chuàng)作的極致是創(chuàng)新,所謂“真仙不藉舊丹火,神醫(yī)自有新藥方?!盵10]然而,要想不落前人窠臼,必須先了解已有的“窠臼”。
電視劇《西游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痹~作者閻肅先生在談到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他是受了魯迅先生《故鄉(xiāng)》的啟發(fā):“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比欢斞赶壬脑捯膊贿^是莊子“路行之而成”(《齊物論》)的迻譯。電視劇《搭錯車》主題歌:“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也不過是蘇軾“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記夢》)的克隆。電視劇《奮斗》里有一句經(jīng)典的臺詞“你偷了我的心”,熱播之時成了觀眾的口頭禪,此前也曾有人用同樣或類似的話作書名或文章名。然而,所有這些都是從聞一多那“偷”來的:“家鄉(xiāng)是個賊,他能偷去你的心!”[11]“這心腹里海棠葉形,是中華版圖的縮本;誰能偷去伊的版圖?誰能偷去我的心?”[12]
《中華大辭典》增辟借鑒引用功能,人們就可以借助它查明某一特定引語、觀點和行為的出處,借以了解其作者、作品名稱、上下文語境以及產(chǎn)生的背景和正確含義。誠然,古有過目不忘之楊德祖,今有相機似記憶力的錢鐘書,但這樣的人物畢竟鳳毛麟角。而且記憶有限,知也無涯,即便是記憶力非凡的人物,也難免會有爽誤?!豆苠F編》是錢鐘書先生的扛鼎之作,但第二版時“勘改五百馀處”,“非盡排印校對之咎,亦原稿失檢錯漏所致也?!盵13]看來,錢先生的“相機”也有跑光的時候。夏丏尊在《為人生的與為藝術的》一文中說:“昭明太子的所謂‘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墙跛囆g派的口吻?!盵14]其中的引語并非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所言,而是南朝梁簡文帝蕭綱《誡當陽公大心書》中的話。由此可見,再好的記憶也不完全可靠。
如果《中華大辭典》增設了借鑒引用功能,只要在相關的條目下查一查,這樣的錯誤就不會發(fā)生,既可避免自欺,亦可避免欺人。
一般的詮釋性辭書只有主條目,沒有輔條目。所謂輔條目就是主條目之下的二級條目,它或是由主條目分化而來,比主條目的內容更加具體;或是對幾個主條目的歸并概括,比一個主條目的范圍更加寬泛。輔條目的設立,不僅避免了因同一主條目下所收例句太多而不便檢閱的問題,而且通過互見的方式大大地節(jié)省了篇幅。
譬如“愛情”這個主題詞下,會有很多“足資借鑒、堪為引用”的精彩句段可做例句,如果把它們都一股腦地放在“愛情”這個主條目下,勢必過于肥胖和臃腫,閱讀檢索頗為不便,而設立了輔條目情況就不同了。如:愛情的界說,愛情的本質、愛情的標準、愛情的代價、愛情的法則、愛情的方式、愛情的基礎、愛情的價值、愛情的力量、愛情的目的、愛情的權利、愛情的條件、愛情的要素……純粹的愛情、泛濫的愛情、瘋狂的愛情、浪漫的愛情、理想的愛情、神圣的愛情、庸俗的愛情、永恒的愛情……胡適的愛情、尼采的愛情,男人的愛情、女人的愛情……愛情與工作、愛情與婚姻、愛情與理性……如此等等。在辭書里,可以把主條目和輔條目分別加上【】和〖〗以示區(qū)別,主條目有釋義,輔條目無須釋義。這樣一來,原先一個主條目下的那些眾多句段就分散到相應的輔條目中,不僅減了肥消了腫,而且使主條目下的內容更加清晰,更有條理,更便于閱讀和檢索。
一個輔條目下不管有多少句段,只在一個主條目下的輔條目中出現(xiàn),其他主條目下的該輔條目中只作“見‘XX’下該條”,不再一一重現(xiàn),以節(jié)省篇幅。
輔條目增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修限說明、歸并概括、摘引提煉等幾種,一個主條目下的輔條目不止一條的,則先排正序的輔條目,后排非正序的輔條目。正序和非正序的輔條目不止一條的,分別按音序排列。同一條目(不論是主條目還是輔條目)下的例句,分為三個層次排列:先排中國古代的,再排中國近現(xiàn)代的,最后排外國的。同一層次中的例句按音序排列。
以往的大型辭書,如新版《辭源》、《辭?!?,《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等,基本上都是官方行為,靜態(tài)編纂,一批專家學者和專門的工作人員躲在象牙塔里,嘔心瀝血地雕鏤幾年、十幾年。外人無緣知情,不得窺見“嬌娘”喬裝,所謂“鴛鴦繡了從交看,莫把金針度與人?!盵15]盡管專家學者們不遺余力,但錯誤仍然在所難免。每每是辭書出版之后,訂誤糾謬的著述也紛紛發(fā)表,然木已成舟,這些考訂的成果大多徒具理論價值,很難真正惠及辭書的使用者。而且,有些訂誤糾謬的文字也不完全可靠,弄得讀者是非莫辨。
這次的《中華大辭典》明確是由“兩岸民間合編”,希望能夠“公開透明”,民編民與,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不要“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盵16]《中華大辭典》應當采取開放式網(wǎng)絡化動態(tài)編纂的方式。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fā)揮各自的作用,使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得到充分的反應,從而提高《中華大辭典》的編纂質量,而且還可以提高人們對《中華大辭典》的關注程度,使之具有明星效應。正如雨果所說:“增加了讀者的數(shù)目,也就是增加了書籍的價值。”[17]筆者建議設立《中華大辭典》網(wǎng)站,編纂的內容隨時公布在網(wǎng)上,使之在編纂伊始就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隨編隨用,提前進入試運行。
[1]郝明義.在改玄議策的社會里[G]//詞典的兩個世界,現(xiàn)代出版社,2005:2.
[2]泰戈爾.生活的回憶·我的父親[G]//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41.
[3]丘吉爾.我的早年生活[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179.
[4]趙翼.敬題六絕句[M].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224.
[5]袁枚.隨園詩話[M].卷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87.
[6]錢鐘書.宋詩選注·序[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13.
[7]曾國藩家書諭紀澤[G]//曾國藩全集.19卷.
[8]郭小亭.濟公全傳[M].第一百六十八回.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208.
[9]許仲琳.封神演義[M].第五十五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494.
[10]趙翼.連日翻閱前人詩,戲做效子才體[G]//胡憶肖選注《趙翼詩選》.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66.
[11]聞一多.你看[G]//聞一多全集.第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39.
[12]聞一多.愛國的心[G]//聞一多全集.第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236.
[13]錢鐘書.管錐編·再版識語[M].中華書局,1986.
[14]夏丏尊.文藝論ABC[G]//夏丏尊,劉熏宇.文章作法.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124.
[15](五代)徐衍.風騷要式[M].引白樂天詩.
[16]袁枚.遣興[G]//其五.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三.
[17]雨果.莎士比亞論[G]//新論語.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240.
Probing and Innovating of Features of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ZHANG Li-hua1,ZHANG Chu-qiao2
(1.Modern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 Publishing Group,Beijing 100011;2.International Exchange School,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32)
A joint venture to compile a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should develop a new style,and make a demonstration of its own features.Some aspects,such as the content features,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nwebbed and dynamic compilation are considered in-depth exploration on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The ensuing discussion argued that the function of reference and quotation should be subsumed into the compilation of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in which a great number of penetrating and pithy sayings selected from ancient and modern,from Chinese and foreign are embodied.With these features 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has become a grand dictionary of dual function which could interpret sounds and characters,as well as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quotation.From doing so,the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 will take on a new look,possess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incomparable and irreplaceable role,and becoming the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Grand Chinese Dictionary;reference;quotation;networking;dynamic compilation
H164
A
1008—7974(2010)11—0011—04
2010—10—08
張立華(1956-),北京人,中國出版集團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副編審、文史哲事業(yè)部主任;張楚喬(1978-),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長春師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講師。
章永林)